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代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时间事件
1653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北方边境战争不断”而采取的措施?西汉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采取了哪些措施?西汉的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哪一史实最能证明“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有何具体措施(至少写2个)?游牧部族侵入中国曾建立了哪些统一王朝?他们开创的什么制度能证明其“完全中国化”(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出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023-08-06更新 | 7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二)-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 .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一   社团学生考察遗址公园

①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

   

②明城墙遗址公园

   

③金中都公园

   

围绕元大都土城墙遗址修建。公园里面有以战马群为核心的“鞍疆盛世”景观,有忽必烈、马可·波罗等人物雕像,还有体现交易中使用的大量铜钱的雕塑以明代城墙为核心而建,其中东便门的一段城墙保存相对完整,城墙内为夯土外包砖石。东南角楼高约30米,上有144个射箭用的窗口以“金中都”建城文化为主题,选址于当年皇城故址。仿建金代建筑,体现了“唐风宋制”的营建法式;设置营城建都、金人游牧等景点
(1)社团学生按照朝代顺序考察遗址公园,顺序应为____________。(写序号)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参照示例,写出一处遗址公园体现的历史。(示例除外)
示例:②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角楼反映了当时的北京城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功能。

活动二   社团学生依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相关材料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2)依据示意图,概括圆明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变化。分析这一公园的历史价值。

活动三   社团学生依据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相关资料进行研讨

路县故城是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汉高祖时设县于此,因与秦始皇修筑的道路(驰道)相邻,而得名“路县”。该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等四部分,出土文物丰富。发现之初,副中心规划基本成形,该区域已被规划为居住用地,并有铁路线穿过。因为遗址的发现,政府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求。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

——摘编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年4月第4期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路县名称由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谈谈对这一城市规划调整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23-07-25更新 | 1060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3 . 新闻媒介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代,就有较多的石刻、木刻、器皿铸刻等传播官方的新闻性信息。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布诏书通告天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壶之。”现在出土的器皿、木牍等许多文物上,都有各种方式铸、刻或戳印的这四十字诏书,当年几乎家喻户晓。

——谢金文《中外新闻史概要》

(1)材料一中,秦代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载体有哪些?秦始皇“诏书”中提到了哪些历史史实?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办报高潮,始于戊戌变法期间。自1896~1898年两年时间里,由资产阶级改良派直接或间接创办的报刊达70多家。其中重要的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等,在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戊戌变法期间出现办报高潮的原因。

材料三   在美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中,新时期罗斯福总统通过广播发表的炉边谈话是推进广播事业的重要事件。他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就宣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由于他是在白宫楼下起居室的炉边,采取了很随意的谈话形式,历史上称为“炉边谈话”。成千上万的美国人通过收音机直接听到了罗斯福总统用那亲切有力的声音形象地解释了新政的措施。广播为稳定美国人心、战胜危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广播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功不可没。”,

——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3)材料三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表“炉边谈话”的?谈话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06-23更新 | 73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3课 罗斯福新政(一)-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元是欧盟中18个国家的货币。……199911日在实行欧元的欧盟国家中实施统一货币政策,2002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

——摘编自中国国家图书馆

材料二   对欧盟来说,欧元不仅是一种统一货币,也是一项政治工程、和平工程。……欧元的诞生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冷战结束,德国重新统一,许多欧洲国家希望通过设立统一货币,确保欧洲走和平发展道路,避免再次陷入无休止的竞争、冲突甚至战争状态。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   200211日,欧元开始在比利时、德国、希腊、西班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奥地利、葡萄牙、芬兰12个欧盟成员国流通。2007年后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相继加入,组成现有的19个欧元区成员国。2022712日,欧盟理事会宣布完成所有法律程序,确定克罗地亚将于202311日改用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第20个成员国。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1)材料—中的“欧元”是哪一国际组织决定实行的统一货币?在中国历史上秦朝实行的标准货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这两种“统一货币”在实施目的上的不同。
(2)材料三中哪三个国家的雏形是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形成的?这三个国家曾共同参与签订了对中国影响严重的哪一侵华条约?
(3)材料三表明,“欧元区”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欧元区”的发展对欧洲和世界格局各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通过上述三则材料和相关回答,我们能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2023-06-20更新 | 46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请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文化是指人类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体育、教育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在改造自然、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1)秦朝、明朝都修筑了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他们修筑长城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请完成下列表格。
姓名时代研究领域主要成就
(     )(     )文学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
(     )明朝医学所编著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巨著。
宋应星明朝经济学所撰写的(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后,你有何感想?
2023-06-08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冲刺期末·知识串讲试题汇编
6 . 在历史长河中,货币以不同的形态流通于商贸体系中,连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后,各诸侯国的旧钱币不再进入社会,圆形方孔钱开始在全国广泛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奇形怪状的货币不再流通,今后货币形状会规范统一,还代表着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

——据《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的意义。

材料二   日本仿唐风气盛行,政府曾多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受唐朝货币制度影响,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唐“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这是见于文献记载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据《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整理了以下学习资料(部分)。

时期

语文

历史

地理

科技

北宋

《水浒传》:林冲发配,路经柴进庄上,庄客拿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当时一斗米约合今天十四斤,铜钱十贯约重七十斤,两者相加,重八十多斤。礼可谓“重”矣,可是披枷带锁的林冲如何带走呢?商业贸易发展使货币流通量开始大幅增长。流通的货币以铜钱和铁钱为主,跨区域贸易需要远途运输和大量货币。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为主,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四川的雕版印刷业发达,所生产的纸是印制纸币的上佳原料。
(3)据材料三,分析北宋货币“演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次“演变”。
2022-08-11更新 | 764次组卷 | 5卷引用: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7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始皇下令废徐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三:隋朝时,创立进士科,确立了新的选官制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材料四:清朝时,雍正帝设立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重要的中枢机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1)材料一中,秦朝“标准货币”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谁?“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
(3)材料三中,“新的选官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时期?
(4)材料四中,“中枢机构”的名称是什么?
2022-06-28更新 | 343次组卷 | 6卷引用: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8 .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021-10-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9课 秦统一中国

9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国家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


材料二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内蒙古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孕育了各民族人民用生命啊护的家国情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光明日报》

材料四进入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大进口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统一文字”指的是什么书体?这一举措有什么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说明草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在经济上、政治上取得的成就。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2021-08-19更新 | 67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21-22七年级上·全国·课时练习
综合题 | 适中(0.65) |
10 . 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束了诸侯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面的探究问题。
【争执与决策】

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朝就是因为实行分封制,使诸侯的权力过大,才造成了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麻烦与办法】

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游各地时遇到的麻烦。

麻烦一秦始皇的车队进入了以前韩国的地界,路边设有很多路障,而且秦始皇的车子太宽,难以通过。

麻烦二到了原楚国的地方,秦始皇一行进城后发现,语言文字都不通。

麻烦三秦始皇的一名亲近卫兵在咸阳做了一条长裙。到达原来的齐地后又让当地的裁缝做了一条同样尺寸的长裙。但当取货时,他发现做的竟然是“超短裙”,而且付的钱店主也不接受。


(1)材料反映了秦朝建立之初对哪一问题的争论?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秦始皇是如何在全国范围内解决上述麻烦的?
(3)根据秦始皇的规定,统一文字后,人们使用什么文字才算规范?
(4)为什么出现了麻烦三中的窘境?秦始皇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5)秦始皇的这些办法有什么作用?
(6)结合上述各个“麻烦”的解决措施,试分析秦始皇推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2021-08-18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9课 秦统一中国-2021-2022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