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9 道试题
1 .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秦朝统一的货币与文字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三个环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体现的是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

材料四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经济政策"指哪些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2024-05-0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 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期的先民认识自然.利用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他们通过以战促和, 以德报怨,经过联盟和与其他氏族.部落的融合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

——李俊《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材料二   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的联系。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秦朝)书同文行同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自此形成国家统一为众心所向.分裂为历史逆流的大一统历史传统。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四   (汉武帝)事实上是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以儒补法,巩固“大一统”。秦汉以来“大一统”观念形成以后,历朝历代,无论是统一时期还是分裂时期,皆以天下一统为正流,以天下分异为歧路。

——贾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华夷”与“大一统”》

(1)材料一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打着“攘夷”旗号成为春秋首霸的人物。
(3)材料三中“书同文”体现了秦朝巩固统一的哪一措施?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以儒家的‘德治'做统一思想的工具”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4-04-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秦汉史》

材料二   西汉建立后,举凡各级行政建制.官僚制度.军制和法律.土地和赋役制度等等,都是秦制的延续和发展。……但汉武帝一方面推崇儒术,一方面又条定刑法,重用酷吏。……武帝起用“布衣”公孙弘为相,打破封君为相的惯例。……武帝陆续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打击王国势力。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图一 秦朝疆域图

图二 西汉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的各种制度与“秦制”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打击王国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汉与秦朝疆域的最大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不同”的现实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2024-04-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

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陈寿《三国志》

材料三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1)根据材料一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为巩固边疆而采取的措施。比较材料中秦、汉疆域图,指出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2)依据材料二司马迁《史记》中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陈寿《三国志》中秦始皇“罢侯置守”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归纳当时的汉王朝的盛世局面称什么?并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4-04-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汉一朝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这些代表人物的许多活动及其成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集大成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巨大的、长久的影响。

               ——摘编自甘霖《变局》

沿着这条大道,我国大量独步世界的丝织品源源不绝地运往中亚、西亚以及更遥远的西方。……西方的物产…也接踵东来。

——《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般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1)材料一图1、图2分别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图3的货币叫什么名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出一例汉武帝时期在对外交流方面具有“开创性、集大成”特点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24-04-2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关管理、控制国家的政体。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后来这一制度被秦朝以哪种制度所取代?
(4)阅读材料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谁创立的?
7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群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

——摘编自【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上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同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
(2)针对材料二所述的“文字异形”、“币制混乱”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是什么?
(3)材料三中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采取的何种措施?为了解除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带来的危险,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什么建议?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4-04-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拓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迁“治狱吏不直者”至南越地,又募15000名未婚女子至岭南。之后,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

——摘编自易宁《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

材料二 汉晋时期经常“水旱为灾”,“郡国大旱蝗”,民多流亡。《三国志》记载“黄巾起,避难南方”、“遭天下乱,避难交州”。江南地区气候条件的变迁,使得中原士民不再视之为暑湿、瘴热之地,加之地多人少,因而比较容易获得土地。……“八王之乱”后,又出现“永嘉南渡”。“永嘉南渡”及其之后的移民运动,进一步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摘编自王子今《“铜驼”象征与汉晋南迁的移民运动》

(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朝在岭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晋时期人口南迁的原因及影响。
2024-04-1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改革与制度创新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周的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周代贵族等级分为①②③④。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战国的重要改革】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秦朝的改革创新】

材料三

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图一   

                                           统一文字
                                                图一

材料四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这一制度后形成的贵族等级名称。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此事件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的权利?并指出图二统一之后的文字名称及其作用?
(4)根据材料四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地方长官是由谁任命的?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请谈你的感想(言之有理即可)。
2024-04-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汉字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文化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文字(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东南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材料三: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1)指出材料一中统一的文字字体,说明统一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字广泛传播产生的深刻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
2024-04-0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