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笔记中绘制的秦始皇施政措施的示意图,这些措施共同的作用是(     

A.加强思想控制B.促进对外交流C.巩固国家统一D.加强经济管理
2024-05-24更新 | 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胡桥中学、吴村二中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交通

材料二

            唐代交通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加强水陆交通建设的措施。
(2)对比材料一、二,概括唐代交通的发展状况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交通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024-05-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变

材料二   西周的制度创新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三   战国时期的改革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①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商鞅还在秦国范围内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秩序,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材料四   某朝的制度创新

某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请结合材料一,将①②处的“制度”名称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周进行创新的新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中①—④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面横线上,使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秩序的是,使秦国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的是。
(4)材料四是某朝代的制度创新,除制度创新外,为巩固统一,该朝代还有哪些创新措施(至少两条)。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和创新的认识。
2024-04-11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
4 . 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基础建设和国家有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水平体现了综合国力的发展程度。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以“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1)下面是第一组同学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摘录的材料片段。据此概括古代中西方交通体系各自的特点及形成这一体系的原因。
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
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2)第二组同学绘制了下面海路交通促进贸易交往的示意图,请你仿照图一示例,完成对图二示意图的解读。

路线:工业革命后,英国向印度倾销机械纺织的棉布,掠夺印度的白银;英国从中国购买大量茶叶、瓷器、丝绸等,英国在与中国的正当贸易中处于入超的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中国的白银。影响: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导致了中国与印度的落后;中国与印度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第三组同学计划对世界历史上的水陆交通发展进行汇报宣讲,请你以“交通发展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为题,从下图中任选三项成就,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宣讲稿。
2024-04-0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两校联考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经典品读】

(1)典籍反映历史现实,有助于我们探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请把表格中的典籍放入相应的历史时段。(要求:写出字母即可)
探寻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探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                   
探寻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                    

【历史见证】

(2)文物和遗迹是历史的见证。图1、图2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国家治理】

下面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3)制度创新彰显民族智慧。请补全示意图中①②③的内容。并分析该示意图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6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明同学进行专题学习时,绘制了一条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年代尺示意图,并准备举出一些政治制度。(如下图)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汉书》载:“张骞始开西域之迹。”以后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汉之号令班(颁)于西域,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新疆在汉代称“西域”,即“西部疆域”之意。清乾隆皇帝更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清光绪帝年间,新疆被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伊犁。在“海防”和“塞防”之争中,左宗棠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清政府任命他为钦差大臣,成功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根据七八年级历史教师用书改编

材料四: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本土性、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就形成了华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五大民族集团。各民族在发展中互相吸收,经过不断的迁徙、杂居、通婚和交流,逐步融合为一体,又不断产生新的民族。……中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总的方向是发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汇聚成为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

——摘自《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在A、B、C三处分别举出一项该朝代创新的政治制度或政治措施。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提出中央集权制度主张的代表人物和1911年终结我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事件。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管理措施上的相同点,并分析它们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所起的积极作用。
(4)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采取的管辖措施。
(5)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与发展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学校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识读秦朝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任务二 识读元朝形势图

元朝形势图(1330年)

任务三 探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

秦汉元朝
地方行政秦汉在汉族聚居之地设县,边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设属国都尉和“道”进行管理元朝在内陆和边疆地区完善地方行政制度,同时注重边疆地区的制度建设。以西藏为例,设立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官员必须经过元朝政府的任命,各级官员必须遵守元朝法令,接受考核。朝廷在藏族地区统计户口,确定贡赋,建立驿站,并屯驻军队

—整理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任务一中“秦朝形势图”,指出秦始皇在 A 处为配合对南方的军事行动开凿的著名水利工程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疆域四至并绘制示意图。
(2)根据任务二中“元朝形势图(1330年)”,说说元朝疆域的特点。指出元朝创立了何种行政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3)根据任务三,简要说明秦汉、元朝时期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并指出其作用。
2024-04-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贵州省黔南州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手工业的进步B.农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城市的繁荣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来凤县中考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中央集权示意图:

材料二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相互制衡。此后,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

——摘编自《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历史演变》

材料三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色的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使个体农民、手工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制宪会议”制定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这一法律文件确定了什么原则?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完成的历史意义。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2024-05-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他们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四   汉武帝统治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还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五   开凿于初唐(唐618—907年)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于是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摘自莫高窟第323窟故事

材料六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在该制度中,皇权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4)材料四中“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而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作用如何?
(5)材料五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
(6)根据材料六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汉武帝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024-03-1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