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侯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王赐予的封号,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诸侯国要负担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商王还要派王族的亲信去地方监督当地首领,便于控制并加强其统治。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   秦统一全国后设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汉武帝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其对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尤为明显。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四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这些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后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西晋从此衰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系统化、完善化”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如何在制度上“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上述制度变革有什么影响?
(4)依据材料四、分析西晋统治十分短暂的主要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管理主要围绕哪一矛盾而展开?
2023-12-0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七上期末测试卷01(测试范围:七上全册)(期末真题重组卷)
2 . 国家治理须应时而动,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变革实现国家治理方略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灵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元封五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派遣专职官员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并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多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方略。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的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在维吾尔族地区尊重当地习俗,只对原有的制度稍加改制;在西藏实行驻藏大臣与西藏宗教领袖联合管理的政教合一的制度;在台湾设置台湾府,这些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在清朝前期对维护边疆稳定和边疆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的制度变革,并分析这种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特点。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清朝稳定西北边疆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制度变革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3-05-18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3 . 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治局面的变化·政治家的情怀

材料一燕(今北京)等地在山水阻隔、交通困难的西周时期,近似于在遥远的边陲安营扎寨。每一个封出的诸侯国,既是就近控制当地的军事据点,又是代表西周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治派出机构。

——摘编自胡新生《周初大分封与宗周礼制的传播》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1)写出与材料一相关的政治制度名称。依据材料一,分析其作用。

材料二



图1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郡县作为遍布全国的统治机构,承上接下,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由中央任免郡县主官,使中央政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和集中力量得以强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在南越、河套地区设置郡县,能有效地掌控新征服地区,完成从军事占领到行政统治的转变。郡县制开创了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体系的先河,虽后世有所损益,但基本框架并未改变。

——摘编自黄栋法《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2)将图1填写完整。依据材料二,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政治、经济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史记》记载:变法前夕,代表贵族势力的大臣纷纷反对,认为现行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不能改。商鞅则认为“治世不一道(办法),便国(对国家方便)不法(仿效)古。”

《魏书》记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涉及),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4)政治家的个人品质与修养影响着改革的推进。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位政治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1-05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句


(1)“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根据所学回答“扫六合”有什么意义?
(2)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和地位,秦王创立了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曾采取“四个统一”,根据所学回答这“四个统一”分别指什么?
2022-10-1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桂平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36部……在郡下设县。

材料二

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三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材料四

清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国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边害。

(1)材料一中,为“秦国完成统大业”奠定基础的重要变法是什么?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这一建议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朱元璋为进步集中权力,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哪种制度和哪机构?
(4)材料四中,清朝统治者禁铟人们思想的这种做法,被人们称为什么?
2021-06-28更新 | 39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历史试题
6 .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材料二   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方面的“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材料三   为管理广袤的疆土,元朝设立多个行省……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元朝行省极少扮演体现地方独立性,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相反主要起到了代表中央控制地方局势、征敛财富的作用。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积极作用。
7 . [制度创新]纵观历史,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完善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思想出自战国时期哪一-学派主张? 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秦朝和元朝分别有何创新?

材料二   一位美国学者曾说:“美国 1787年宪法是一种由天才设计,并可由蠢材运作的体系。”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历史上册


(2)阅读材料二回答:哪位“天才”主持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 这部宪法确立了什么政体? 此宪法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影响?
2020-08-12更新 | 42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
8 . 2022版初中历史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唯物史观】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
【史料实证】

材料二

史料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至正集》

制度分封制AB
朝代西周隋朝元朝
影响确立了周王权威,开
发了边远地区。
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统治了广阔的疆域,
对后世影响深远。
(2)根据所学,写出表中A、B代表的政治制度名称。简要概括它们的共同作用。
【时空观念】

材料三



(3)2023丝绸之路电视共同体高峰论坛2月14日在北京举行。九年级某同学想通过旅行去探访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他应该前往图1的地点(     )(填写字母即可)
(4)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为管理图2中B处,设立了哪一机构?
【历史解释】

材料四   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的农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5)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与宋朝哪一政策有关,并列举史实简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
【家国情怀】

材料五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是由众多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民族融合形成一个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汉族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6)根据材料五,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的理解?
2023-03-3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9 . 历朝历代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

材料二   《大学中国史》记载:隋朝虽二世而亡,但能借鉴前朝经验,融汇南北之长,在制度层面推出一系列改革与创制。随后的唐朝,在此基础上,传承发扬,扩充改进,使当时的政治格局呈现新的气象和特点。


(2)隋唐两朝的制度创新在历史上影响尤为深远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在政治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元朝有何创新?管辖“腹里”的行政机构是什么?
(3)明朝为加强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4)材料三中,图1、图2、图3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按其设置时间先后排序。依据材料三及所学,概述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规律。

10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什么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设立机构的是谁?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4)结合材料二三,我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2019-01-16更新 | 6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