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6 道试题
1 . 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纪年图》中序号所对应的朝代。概括这几个朝代在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材料二

古代民族交往史实:

①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汉化措施,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③唐初,唐太宗发兵反击突厥,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④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等。

⑤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在边境上设置榷场,开放交易,北宋政府用茶叶、瓷器等交换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

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造了西夏文字。


(2)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多种形式。材料二中的史实,属于“经济交往”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文化交融”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军事冲突”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材料三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3)材料三这首诗词中提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帝王,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示例除外,介绍其主要历史功绩。

示例: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巩固了秦朝的统一。

材料四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共同开发、开拓了祖国的锦绣山河、广袤疆域。秦汉雄风、盛唐气象是各民族共同谱写的辉煌历史;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的疆域……今天,我们各民族同胞更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习近平《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
2022-11-0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 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灭亡), 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汉书•地理志》

材料三: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严刑峻法,人民既困于赋税…又迫于威刑,乱源早已潜伏。始皇死,二世立,而揭竿斩木之祸,便随之而起了。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四:汉高祖和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们吸取秦亡的教训……经过汉初几位皇帝的共同努力,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钱粮”的局面。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认为战国时各国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各国的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秦国的哪一变法?
(2)材料二中的“周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秦朝统一后废除这一制度,在地方上建立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揭竿斩木之祸”指的是哪一农民起义?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中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的这一统治局面被称为什么?
2022-10-0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的历史功业,在于结束了战乱纷争的历史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秦王朝的政治体制,实际上规定了两千年来中国政治的基本格局。而这位伟大的君主,同时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好大喜功”“暴虐无道”的形象。

——摘自王子今《毛泽东论析秦始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材料二   在一些人眼中,他是改革家和解放者,为法国大革命后动荡的社会建立了现代化制度,还将革命的新气象带到了整个欧洲;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是暴君和侵略者,为了满足一己的权欲让上百万人流血牺牲,比他所取代的君主还要残酷无情。

——摘编自(英)杰基·斯诺登等编《拿破仑一成功的革命者失败的征服者》


(2)关于拿破仑的评价,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拿破仑是改革家和解放者;第二种,拿破仑是暴君和侵略者。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4 .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各地域子文明兄弟民族汇聚滚动、血脉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往,也有军事战争。彼此互相依存、相互吸收,血脉交融。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

——摘编自李治安《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

材料三: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概括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出从隋唐到明清时期,各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往”,又有“军事战争”。请各举出一个事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2-08-05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载西周初年“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统治者想通过王室宗亲来加强对各方的统治。并且,周天子还将与王室关系密切的臣属封在地处要冲的方位,如封姬奭于燕,代周天子管理北方;封姜尚于齐,封周公旦于鲁,代周天子管理东方。通过这种方式,周朝初步完成了对四方的统治规划,巩固了政权。

材料二   秦灭六国后,在一次朝廷会议上,丞相王绾等人认为,各国初定,燕、齐等国故地与都城相距甚远,应该分封皇室子弟到其地建国,以巩固对当地的统治。可是当时还是廷尉的李斯却站出来说,周天子分封宗室子弟为诸侯,可是后来却逐渐疏远,相互攻伐,再加上其他诸侯作乱,周天子无力制止,才使得周朝的统治分崩离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以上译自《史记》等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四   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人自以为更生”秦汉以后,割据分裂的时候战争就多,统一集权的时候,也发生过统治集团之间的内争,但就总的情况而言,战乱毕竟比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少得多。因此,在汉、唐、明、清等统一集权的朝代,社会经济往往有大踏步的发展。

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真正原因,是汉族在封建主义时代就采用了中央集权政体,如果没有形成这一政治体制,则不但中国各族不能联合成一个国家,甚至汉族本身也可能分裂成很多国家。

——胡如雷《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什么重要政治制度?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的这种政治制度的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李斯给秦始皇提出了什么治国建议?
(3)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理由。
6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材史》

材料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某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

书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书摘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

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材料四: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材料中图示反映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儒学”取得正宗地位的原因。并指出汉朝促使“儒学为正宗”的具体措施。
(3)材料三中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对我们认识史事有何借鉴意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设置管理西藏和新疆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2023-03-28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初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 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高中教材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外事四夷.....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资治通鉴》

材料四



(1)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何时? 比较材料中秦汉疆域图,指出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盛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认为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4)请写出材料四中《史记》的体例以及医圣的代表著作。
(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0-07-21更新 | 51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0中考历史真题
8 . 孙中山有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材料一中“决裂阡陌”指的是“商君”变法中的哪一措施?这一措施维护了哪一阶级的利益?你认为“商君”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有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2)材料二“第一帝国”中的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了哪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科举取士”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

——北宋·蔡襄


(3)材料三反映了北宋实施的哪一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四   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名称太过,权威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

——元朝程钜夫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评论的是什么制度?据材料指出,他认为这项制度存在何种问题?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革新的认识。
2022-04-2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3·湖北襄阳·模拟预测
9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郡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摘编自《秦汉史》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弊端,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分别有何举措?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2023-04-08更新 | 175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6(湖北襄阳专用)-【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湖北专用)
10 . 中华文明作为地球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明之一,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文化底蕴等方方面面都为中华文明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持久的支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目的?

材料二:

图1

图 3       福建出土的宋代海船

图2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腻密,形成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材、木牌、钢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2)以上图文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一条商路的开辟、一种农业技术的革新、一座港口城市的繁荣。请写出商路、农具名称。分析图3此船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

材料三:

《论语》书影

《史记》

《李白诗集》

《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

(3)请任选材料三中的两部典籍,仿照示例为其写一段推介词。
示例:《论语》,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经典作品,记录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言行。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儒家学说在西汉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四:中国古代民族交融进程(部分)

朝代内容
北魏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贵族联姻。
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元朝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4)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05-18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禹城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