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2024九年级下·辽宁·专题练习
1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回答问题。
【体制创新】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思想一统】材料二   

【民族交融】材料三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版图奠定】材料四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材料一中“延续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2)《汉代讲经图》中“经”主要是哪一学派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的重大举措。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4)清朝为管理图中A处设立了什么机构?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请你拟一个主题。
2024-04-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历史
2 . 赓续中华文脉·泽被千秋后世·坚持守正创新

材料一

①商朝武丁时期甲骨

②睡虎地秦墓竹简

③西周青铜器利簋及铭文
记载了战争、诸侯出征、田猎以及天象等秦隶书写,涉及秦朝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铭文记述了周武王牧野伐纣 过程

材料二

《梦溪笔谈》
(宋)沈括撰,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这本书中记载了毕异发明的   ① 。成书后被多国学者研究,具有世界性影响。

《论语导读》
(法)贝尼耶译,1688年法语版。《论语》的导读性著作。它第一次用法文传递了②的思想,在欧洲出版后,风靡一时。中国经籍西传对欧洲哲学、政治都有深远影响。

材料三

——摘编自《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将材料一中的文物按朝代顺序进行排序。(写序号)并任选一件文物结合所学说明其 承载的历史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①处为          ②处的人物是         ;(填字母)并分析两部著作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老子D.孔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角度运用史实说明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认识。
2024-04-27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0 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查补能力·提升练)-【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2024九年级下·上海·专题练习
3 . “目”之所见

书籍目录揭示线索,隐含认识。以下目录出自王家范等撰写的中国古代史专著——《大学中国史》。阅读目录,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在目录横线处填入相应内容。(填写字母)
A.元   B.帝国的繁荣与开放   C.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
(2)第二章第一节的标题是“寻觅中的夏”,其下包含了“文献传说中的夏朝”“夏文化中的考古探索”两目。据此,推测作者“寻觅”夏朝历史的方法是(填写字母)(     
A.只研究文献材料B.将图像材料与原始文献相互印证
C.只研究考古材料D.将文献、传说与考古材料相互印证
(3)第四章以“大一统帝国的创制(创立制度):秦、汉”为标题,作者意在强调(填写字母)(     
A.秦汉两朝制度的不同之处B.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意义
C.秦汉两朝的兴衰与更替D.秦汉创制对古代大一统王朝的深远影响
(4)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说说这本中国古代史只写到1840年前的原因是什么?
2024-04-2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上海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4 . 某中学历史小组开展以秦汉时期历史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清单。
【任务一:制度的建立与完备】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所示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制度?这个朝代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此制度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图二金缕玉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的强大威胁中央权力,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任务二:疆域的统一与拓展】

材料二:

(2)对比秦汉疆域图,西汉王朝在西北地区拓展了大片领土。当时西汉王朝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地图中A地区?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任务三: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三: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3)根据材料三,请从交流内容方面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
【任务四:历史地位与影响的总结】

材料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2024-04-16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倒计时第08天-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秦朝汉朝
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   

朝代明朝清朝
政治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和清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
2024-04-06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材料综合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6 .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代组织机构作用
明朝A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督
清朝B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开创的什么政治制度?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朝代什么政治制度?
(3)请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
(4)这些制度的确立有何共同的作用?
2024-04-01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材料综合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7 .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各国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下面是某班以“改革创新”为主题设计的学习任务。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赵毅《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炒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时代》

材料四   林肯总统毫不迟疑地将国家统一摆在首要地位,作出历史性抉择,积极采取法律和战争手段坚决扭转分裂局面,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

(1)秦汉、隋唐这两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一些制度创新,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结合知识列举这两个时期的制度创新各一例。
(2)图片1、2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判断作者对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评价是否恰当?并简述理由。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林肯总统为“扭转分裂局面”而采取的两方面举措。
2024-03-31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 中国古代史(7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山东专用)
8 .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的建立者是谁?“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对西北地区的治理为例,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各举一例);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4-03-29更新 | 123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5 材料综合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9 .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世代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摘编自魏晋墓砖画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见下图。

材料四   中华民族精神为整个民族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产生、维持和发展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是动态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态和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长安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今天它将继续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摘编自冯松《对当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几点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名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与汉族人民之间有哪些交流?这些交流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材料三图中①②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任选其中一个事件,分析其历史意义。
(4)根据上述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2024-03-29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材料综合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
10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缩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郡县制的设置对后世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图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出现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那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与秦汉以来郡县制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行省制度“优”在何处。
(4)综上历史信息,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2024-03-27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押题猜想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深圳新中考专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