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史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楚汉争霸B.“文景之治”C.盐铁专卖D.光武中兴
2024-03-17更新 | 62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汉初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024-01-24更新 | 10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随县厉山镇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2023-12-15更新 | 156次组卷 | 105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文景之治”】

材料一   汉文帝从代地来到京城,当政23年,宫室、园林、豹马、服饰、车架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凡是对百姓不利之事,就予以废止,以便利于民众。例如,他曾打算在新丰以南的骊山之上建造一座楼台,名曰露台,召匠计之,值百金。对皇帝来讲,“百金”实在微不足道,可文帝却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连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产业的花费都感到太奢侈了,文帝之节俭可见一斑,为天下人做出了榜样。

——摘编自岳庆平《中国大通史(秦汉)》上

材料二   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摘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围绕汉文帝、汉景帝的治国理政举措,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题建议;论题可以从治国理政的背景、影响等某一方面展开,也可以综合概括。如;汉初的国情影响了文帝、景帝的治国理政;历史的经验教训影响了文帝、景帝的治国理政;文帝、景帝治国理政的举措推动了盛世局面的出现)
2023-11-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食用植物尤其是谷类的自觉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革命。

——《新经济增长论》


(1)根据材料一,说说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主要标志是什么?对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到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2)根据材料二,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地区的农业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这一地区农耕聚落的房屋什么样式的?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片反映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具体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材料四: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里了不起的工程……沃野千里……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4)材料四“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谁主持修建了这项工程?

材料五: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5)根据材料五,指出汉朝初期发展经济的基本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2023-11-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第一教联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将民本思想阐述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苦劝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能“制民之产”,就是希望统治者提供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以保障农民生活。孟子的思想奠定 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

——摘编自周克浩《马克思“以人为本”与孟子民本思想之异同》

材料二: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赦免还贷、 遇到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自晁福林《中国近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并结合所学归纳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文帝治国理政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措施体现了什么思想。
2023-1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汉初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无盖臧(无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上(指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至今上(景帝)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瘐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的描述与汉初的什么统治政策有关?材料三反映了西汉建立七十余年后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3)就西汉初年社会经济状况而言,上述三则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高祖刘邦和他的许多文臣武将,绝大多数都是在反秦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底层人物即所谓“布衣”,汉初朝廷形成了后世称道的“布农将相之局”。汉高祖登基后,颁布了一系列诏令:让士兵复原还乡从事生产,把卖身作为奴隶的人恢复为平民;把田租的税率规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汉高祖第四子)即位后,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减轻徭役,将原来每年服役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汉景帝(汉文帝长子)在位时,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从此成为汉朝税率的定制。

材料二:“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汉初统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统称为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导致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分析概括汉初统治者推行这些政策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是谁向哪位皇帝所提出的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是指哪家学说?为了推行此学说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二、三反映了西汉在哪两个方面完成了大一统?
2023-11-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县厉山镇中心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群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

——摘编自【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召来匠人计算了一下,需要百金。文帝就说:“百金相当于中等富裕的百姓十家的产业,我住着先帝留下来的宫殿,就常常感到惶恐,还建露台干什么?”

——摘编自范富《汉文帝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材料三   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上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同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
(2)材料二反映出汉文帝怎样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理念在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3)材料三中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采取的何种措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
2023-11-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太子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经济贫困B.文治天下C.吸取秦亡的教训D.人心思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