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如图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材料四: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3)材料三所述主张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他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所述西汉初年的经济形势是怎样造成的?为改变这种经济形势,汉高祖推行了什么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024-01-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2023-12-15更新 | 156次组卷 | 105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阅读下列有关农业方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材料三: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

材料四: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材料五:秦孝文王以李冰为郡守。……冰乃壅江作棚(分水的堤坝)……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形容蜀地物产丰饶,像大海一样富有),故……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留给后世改革的启示。
(4)阅读材料四,说说汉初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促使农业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它的修建发挥了什么作用?
(6)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农业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
2023-12-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阿荣旗阿仑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本所学,说说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西汉刚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西汉刚建立时社会残破荒凉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汉初统治者们采取了什么政策?
2023-12-0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宫室以供享乐
B.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C.汉文帝的夫人因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2023-10-31更新 | 81次组卷 | 35卷引用:内蒙古乌海二十二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A.注重以农为本B.废除严刑峻法
C.提倡节俭治国D.减免徭役赋税
2023-10-19更新 | 252次组卷 | 5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部分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B.重视工业发展
C.休养生息D.优先发展商业
2023-10-05更新 | 51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两个新现象?

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喊,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落己・商君列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商鞅变法导致“家给人足”、“勇于公战”的措施。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指出秦统一中国后采取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材料五: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较。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4)材料五反映的是西汉初期哪一治世局面?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是因为统治者实行哪一政策?
2023-10-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成语“贯朽粟陈”出自《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描述了西汉建立几十年后国库财粮富足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得益于(       
A.休养生息政策B.合并郡县C.释放奴婢为平民D.以德化民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建立之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2023-02-27更新 | 74次组卷 | 36卷引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