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出现的最重要前提是(     
A.统治者适时调整统治政策B.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C.统治者善于纳谏、任用贤臣D.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024-02-08更新 | 62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人物是历史的灵魂,有了人物才有鲜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禹的父亲鲧(Gǔn)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禹治理哪里的水患以及治水的方法?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什么样的精神?

材料二 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秦王统一六国所具备的一个条件。并据此判断秦朝将采用哪家思想治理国家?

材料三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文帝治理国家的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文帝、景帝时期其它的治国措施。
2023-12-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B.休养生息C.小康社会D.中央集权
2023-11-1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

——《汉书·百官公卿表》


(1)材料一中“秦兼天下”的人物是谁?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并根据所学说出该人物创立此制度的目的。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三:汉初,经济萧条,国力贫困。……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统治政策。……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后,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
2022-12-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探索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农业兴起】

材料一: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稻遗存,它们的年代距今约12000多年至10000年。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粟和黍的遗存,时间在距今10000年至8000年前。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原始农业兴起的时间、分布特点?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你认为关于他的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
【技术革命】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耕技术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深刻影响?

材料四:

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伸展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超过1000万亩。

(4)观察都江堰示意图指出哪一主体工程用于引水灌溉?阅读材料三,说明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兴亡之故】

材料五: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所载:“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译文:至秦始皇时,统一了天下,对内大兴土木,对外征讨夷狄,国家征收的田赋超过百姓收入的半数,随意征发平民去服兵役。)


(5)结合材料五,列举秦始皇统治暴虐的表现?这些做法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危害?

材料六:《史记•平准书》载:“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是对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


(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具体史实说明文景之治的局面是如何出现的?
【以史为鉴】
(7)对比材料五和材料六,概括秦亡汉兴的原因?
(8)根据以上探究,你认为应如何促进农业发展、保障民生?
2022-11-2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学集团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以下是同学们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片段,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交给国家
B.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C.文帝、景帝制定了一些严刑峻法
D.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宫室以供享乐
2022-11-2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丰军到成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这说明刘邦能取胜的原因是(     
A.英勇善战B.策略得当C.实力雄厚D.得到民心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2021-11-15更新 | 147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历史的发展是各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其中杰出人物起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班固


(1)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效果?根据材料一,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初期推行的什么政策?列举两位推行这种政策的统治者。因为这一政策的实行,汉初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4)除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外,你认为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2021-08-2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汉初有个皇帝,非常节俭,登基前还曾受封在山西,此人是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
2021-08-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