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投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1 道试题
1 . 周末清晨,小敏和父亲来到家附近的河堤散步,如图,梯形是露在地上的河堤一部分,河堤的一侧有一棵树,小敏想测量这棵树的高度.她和爸爸查询资料得知,河堤两侧的坡度.某一时刻,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树的影子一部分落在地面处,一部分落在斜坡处,M刚好是的中点,同时,小敏观察到此刻太阳光线与斜坡面所在的直线平行,经测量坡面米,米,请你帮小敏求出树的高度.(参考数据:,结果保留整数)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考模拟数学试题
单选题 | 容易(0.94) |
2 . 中国古代经典数学著作《孙子算经》有首歌谣:“今有竿不知其长,量得影长一丈五尺,立一标杆,长一尺五寸,影长五寸、问竿长几何?”其大意是:有一根竹竿不知道有多长,直立后量出它在太阳下的影子长一丈五尺,同时直立一根一尺五寸的小标杆(如图),它的影长五寸(备注:1丈尺,1尺寸),问竹竿长多少?若设竹竿长x尺,则可列方程为(       

A.B.C.D.
2024-06-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三模考试数学试题
3 . 手影游戏利用的物理原理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1中小狗手影就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游戏.在一次游戏中,小明距离墙壁4米,爸爸拿着的光源与小明的距离为2米,如图2所示.若在光源不动的情况下,要使小狗手影的高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光源与小明的距离应(       

A.增加0.5米B.增加1米C.增加2米D.减少1米
2024-06-0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国际学校教育集团(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中考三模数学试题
4 . 某数学兴趣小组测量碑林博物院内的一颗古树(古树四周有栅栏)高度的报告如下:
活动报告

活动

目的

利用“阳光和标杆”测量古树的高度(古树底部不可到达)

步骤一:设计测量方案(小组讨论后,画出如图的测量示意图)

步骤二:准备测量工具

皮尺、侧倾器、标杆

步骤三:实地测量并记录数据(是长米的标杆,为古树落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同一时刻标杆落在地面上的影子)

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步骤四:计算古树的高度

请结合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的值为______;
(2)请完成步骤四:计算古树的高度.(参考数据;.)
2024-06-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中考六模数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一时刻在阳光照射下,广场上的护栏及其影子如图1所示,将护栏拐角处在地面上的部分影子抽象成图2,已知,则的大小为(       

A.B.C.D.
2024-06-03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数学试题
6 .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的基本原理图,光束发射器从点处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在液面处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器接收,记为点,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当液面上升至时,入射点就沿着入射光线的方向平移至处,反射光线也跟着向左平移至处,于点,在处的法线交于点处的法线为.若,则液面从上升至的高度为(       

A.B.C.D.
2024-06-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部分学校中考三模数学试题
7 . 如图,与斜坡垂直的太阳光线照射立柱(与水平地面垂直)形成的影子,一部分落在地面上,另一部分落在斜坡上.若米,米,斜坡的坡角,则立柱的高为________米(结果精确到0.1米).

科学计算器按键顺序计算结果(已取近似值)

0.530

0.848

0.625
2024-06-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九年级中考二模数学试题
解答题-作图题 | 适中(0.65) |
8 . 综合与实践.
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借助光源来测量物体的高度.首先根据光源确定人在地面上的影子;再测量出相关数据,如高度,影长等;最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可求出所需要的数据.已知灯柱,在灯柱上有一盏路灯 P,在路灯下,人站在点 D和点 G的位置都有影子,BDG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根据上述内容,解答下列问题:

(1)已知人站在点D时路灯下的影子为DE,请画出路灯P及人站在点 G时路灯下的影子
(2)如图, 若身高为1.7米的小明站在点D影长, 沿方向走到点 G, 此时影长, 求路灯 P到地面的高度
2024-06-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三)数学试题
9 . 背景:双目视觉测距是一种通过测量出左、右两个相机视野中,同一物体的成像差异,来计算距离的方法.它在“AI”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材料一:基本介绍
如图1,是双目视觉测距的平面图.两个相机的投影中心的连线叫做基线,距离为t,基线与左、右投影面均平行,到投影面的距离为相机焦距f,两投影面的长均为ltf1是同型号双目相机中,内置的不变参数),两投影中心分别在左、右投影面的中心垂直线上.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确定目标点P在左、右相机的成像点,分别用点表示.分别是左、右成像点到各投影面左端的距离.

材料二:重要定义
①视差——点P在左、右相机的视差定义为
②盲区——相机固定位置后,在基线上方的某平面区域中,当目标点P位于该区域时,若在左、右投影面上均不能形成成像点,则该区域称为盲区(如图2,阴影区域是盲区之一).
③感应区——承上,若在左、右投影面均可形成成像点,则该区域称为感应区.
材料三:公式推导片段
以下是小明学习笔记的一部分:
如图3,显然,,可得
所以, (依据)…

任务:
(1)请在图2中(ABCD是两投影面端点),画出感应区边界,并用阴影标示出感应区.
(2)填空:材料三中的依据是指            ;已知某双目相机的基线长为200mm,焦距f为4mm,则位于感应区的目标点P到基线的距离z(mm)与视差d(m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3)如图4,小明用(2)中那款双目相机(投影面CD长为10mm)正对天空连续拍摄时,一物体M正好从相机观测平面的上方从左往右飞过,已知M的飞行轨迹是抛物线的一部分,且知,当M刚好进入感应区时,,当M刚好经过点的正上方时,视差,在整个成像过程中,d呈现出大一小一大的变化规律,当d恰好减小到上述时,开始变大.
①小明以水平基线为x轴,右投影面的中心垂直线为y轴,建立了如图4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友情提示:注意横、纵轴上的单位:);
②求物体M刚好落入“盲区”时,距离基线的高度.
10 . 日晷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如图,日晷的平面是以点为圆心的圆,线段是日晷的底座,点为日晷与底座的接触点(即相切于点.点上,为某一时刻晷针的影长,的延长线与相交于点,与相交于点,连接

(1)求的度数;
(2)连接,求的长.
2024-05-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通州区、海门区2024年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