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物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小燕用测力计、长方体木块A、砝码、木板、斜面、小车等器材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一:图甲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是为了使物体受到的______与拉力大小相等,若实验中F1F2,则可总结出实验结论是:______
(2)实验二:图乙探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若要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关系,则可选择______(填写序号:c、d、e)两组实验来达到;实验中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来反映;
(3)实验三:图丙“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实验中为了使小车滑下来的速度相同,其必要的实验操作是______;若实验中小车在毛巾表面和木板表面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是W1、W2,则W1______W2
2024-03-15更新 | 52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专题19 实验探究题(力学)(讲练)
2 . 如图-1,是小组同学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的实验方案示意图。

(1)以普通A4纸为原材料,分别裁出两组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1号和2号半径相同,锥角不同;1号和3号锥角相同,半径不同),将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如图______(选填“2”或“3”)中的位置开始释放;
(2)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测得数据如下表一、二所示
表一

纸锥编号

1

0.8

9

80

0.85

0.94

2

0.8

9

40

0.83

0.96

3

0.8

4.5

80

0.84

0.95

表二

纸锥编号

1

1.7

9

80

1.27

1.34

2

1.7

9

40

1.03

1.65

3

1.7

4.5

80

1.25

1.36

①甲组同学根据表一数据得出: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与纸锥半径和锥角均无关这一错误结论,结合表一和表二分析,甲组同学总结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因为______
②结合表一和表二可初步得出: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与纸锥的半径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小明发现,充气热盾外形与纸锥相似,结合实验结论可推理:为了减缓下降速度,应该选用锥角较______的充气热盾;
(4)小华根据伽利略斜塔实验结论“两个不同的小球总是同时落地”这一知识,提出猜想: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还与纸锥的质量有关。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表三   普通A4纸制成的1号纸锥的不同质量的实验数据(

m

2m

3m

4m

5m

6m

7m

8m

9m

10m

11m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69

1.21

1.04

0.93

0.85

0.77

0.75

0.71

0.70

0.69

0.69

1.00

1.40

1.63

1.83

2.00

2.21

2.30

2.39

2.43

2.46

2.46

由数据可知:当质量到达某一确定的数值后不同纸锥的下落速度趋于相等,此时不同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只与______有关;
表四杂志油印纸制成不同规格的纸锥的实验数据(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27

1.00

0.86

0.75

0.70

0.67

0.64

0.63

0.63

1.34

1.70

1.98

2.27

2.43

2.54

2.66

2.70

2.70

(5)参照表四中的信息,提出一个新猜想,并简单陈述事实依据。
猜想: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还可能与纸张的______有关,事实依据:______
2024-04-1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变式题16-20题
3 . 如图甲所示,是胡灏同学在一次研学活动中发现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这个现象引发了胡灏同学探究镜面成像规律的兴趣。
   
【实验器材】茶色玻璃板、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一张方格纸、一张白纸、铅笔、竖起玻璃板的支架;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选用茶色玻璃板代替日常生活中的镜子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
(2)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棋子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3)改变棋子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分别测出棋子B和棋子A到镜面的距离,并记录在下表格中。
序号12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4.006.009.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4.006.009.00
(4)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用白纸代替棋子B,按照图丙中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的方式观察白纸,根据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及现象可以总结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的大小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应用】根据平面镜成像知识及胡灏同学研学活动中的发现,回答问题:市场上有一种化妆镜,它可以帮助化妆者看清所照部分的细微之处;分析可知,化妆镜属于_____(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或“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是应用了光的____
2023-05-19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金卷: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江西专用) 专题03 光现象
4 . 小明“五一”假期到游乐场体验了一项惊险刺激的游戏项目“过山车”,满载游客的“过山车”从轨道的最高端飞驰而下,到达大回环的顶端,再疾驰而下、体验了“过山车”的惊险刺激后,小明做了以下的实验探究。

   

(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右侧斜面上可以铺设不同材质的面料,右侧的斜面倾角可以调节:
①保持右侧斜面倾角不变,在斜面铺上毛巾,让小球从左端等高线A处自由下滑,小球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到达右侧等高线处;
②更换较光滑的棉布面,重复刚才的操作,发现滑到右侧斜面最高点比第一次距离等高线______(选填“远”或“近”);
③继续更换成更光滑的面料,重复上述操作……;
通过以上实验现象,小明进一步推理得出:当右侧斜面______时,小球将到达右侧等高线处;
(2)小明在上述第①次实验中,取下毛巾,其他条件不变,只减小了右侧斜面的倾角。他发现倾角越小,小球在右侧斜面上运行的距离越大;

   

进一步推理得出:当倾角为0°时,如图乙,如果小球在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0,则小球将做______运动。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此类研究成果上,概括总结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以上实验,小明发现物体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是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之一,为了验证是否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小明进一步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如图丙、丁、戊所示,A、B是完全相同的两个物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①实验要求拉动物块时均需要保持物块做______运动,此时物块受力平衡,拉力大小等于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②由图丙、图丁两次实验测得(物块AB一起运动),可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接触面受到的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由图丁和图戊两次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物块AB一起运动),实验测得。可得出结论:______
2023-07-24更新 | 1194次组卷 | 7卷引用: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八 运动和力 8.3摩擦力
5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
(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 _____
(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 _____相等;
(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_____,原因是 _____
2022-08-01更新 | 1450次组卷 | 9卷引用:【必考实验】一题到位 实验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022九年级上·全国·专题练习
6 .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
(1)测量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所以各处电流可能相等;
(2)从电源正极到负极,由于存在用电器,串联电路中电流可能越来越小;
(3)从电源正极到负极,由于存在用电器,串联电路中电流可能越来越大。
设计实验:将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分别把电流表接入图中ABC三点处,测出ABC三点的电流IAIBIC,记录数据并进行比较。

进行实验:
(1)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好实物图,并合理选择电流表量程;
(2)把电流表接在电路中的A处,如图甲所示,经检查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测出A处的电流值IA,并填入表格中;
(3)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C处,如图乙丙所示,分别测出这两处的电流值IBIC,并填入表格中;
(4)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每次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5)比较测得的数据,总结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A点的电流IA/AB点的电流IB/AC点的电流IC/A
10.20.20.2
20.240.240.24
30.30.30.3
分析论证:电路中ABC三点的电流相等,即______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______
交流与反思
(1)记录数据要真实,不得随意修改实验数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得出结论;
(2)同一次实验过程中,每盏小灯泡的亮度可能不同,甚至有的小灯泡不亮,但这不能说明各处电流不相等,因为各小灯泡的规格不同。
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画好电路图,在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在连接实物图过程中,开关应处于______位置;
(3)连接电流表时,要使电流从______柱流入,从______柱流出;
(4)根据估测的电流大小选择电流表的______,若不能事先估计被测电流的大小,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采用______的方法来选择合适的量程;
(5)读数要客观、准确,视线与刻度盘______,且要正对刻度线,读数并记录完毕后断开开关,切断______,整理好器材。
2022-10-03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必备知识清单(人教版) 第十五单元 电流与电路
7 . 遵义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地,水温对茶叶的冲泡效果有很大影响。某物理兴趣小组对紫砂壶、瓷质盖碗、玻璃杯三种常用茶具的保温性能进行实验研究。
(1)在进行实验时,同学们用到紫砂壶、瓷质盖碗、玻璃杯、电热水壶、铁架台、量筒、硬纸板、细线、秒表。为完成实验,他们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
(2)表1是同学们通过实验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分析表1中的数据得到表2。请帮他们将表2中空缺的数据补充完整:
表一:

时间

(分钟)

水温(℃)

紫砂壶

瓷制盖碗

玻璃杯

0

98.0

98.0

98.0

2

82.5

82.0

85.4

4

79.2

78.8

81.2

6

76.2

75.5

77.7

8

73.4

72.5

74.4

10

70.9

69.8

71.5

表二:

时间段

温度变化快慢(℃/分钟)

紫砂壶

瓷制盖碗

玻璃杯

0﹣2分钟

7.75

8.00

6.30

2﹣4分钟

______

1.60

2.10

4﹣6分钟

1.50

1.65

1.75

6﹣8分钟

1.40

1.50

1.65

8﹣10分钟

1.25

1.35

1.45

(3)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帮同学们总结实验结论______(至少写出两条)。
2022-09-02更新 | 385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三 物态变化 3.1温度
8 . 勤思考、爱交流的小琴对电磁的知识进行了总结,并与小文进行交流。小文认为小琴的结论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小琴总结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负电荷在做定向移动时一定产生磁场
B.改变磁场的方向,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就发生改变
C.闭合回路的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D.指南针在地磁场中静止时,指南针的N极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力
2021-06-26更新 | 2174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北京专用)专题17 电与磁
9 . 小明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从结构上看,压强计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他通过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______,压强越大;
(3)若丙图中,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5cm时,请你计算该处水的压强为 ______
(4)小明还想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向丙图烧杯中多次加盐水,发现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断的增大,于是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理由是 ______
10 . 如图是小松同学“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实验,所用的三个“灯泡”中R1R3=10Ω,R2=40Ω,小松分别将这三个“灯泡”接入如图所示电路AB之间,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位置,用停表测量使每次通电时间相等,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细玻璃管中红色液柱上升的高度,同时读取了对应的电流表示数,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电流I/A

时间

R

Δh/cm

0.4

相等

10

4

0.2

40

4

0.2

10

1

(1)实验中使用停表计时误差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
(2)小松根据实验过程中甲、丙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相等时间内______相同时,电流较大的导体比电流较小的导体产生的热量______
(3)小松分析乙、丙的数据可以得出了“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关系”。而同组的小峰认为对比甲、乙的数据,同时利用(2)问中的实验结论,也可以得出“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关系”。请你写出分析的过程。( )
2023-12-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苏科版) 专题06 电功和电热与电磁转换(计算作图与实验专题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