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总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结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如图,某同学模拟伽利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小吴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质量为200g的小车置于斜面某高度静止释放,发现小车静止不动,则此时应该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倾角;
(2)调整后,小车从某高度静止滑下,测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1=60cm;
(3)将木板上铺上棉布,让小车从同一高度静止滑下,测得小车在棉布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2=30cm;
(4)对比可知阻力越大,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况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如下网络图,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与“A”之间的关系,A处应该填 _________。“相对性”和“相互性”应该填人图中BC处,其中“相互性”应该填人图中的______处;
   
(5)若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重力的0.1倍,则小车在棉布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大小为________N。
2023-05-04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2 . (1)小景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在水平面上铺上阻力较大的毛巾;
②将小车放在水平面的初始位置(如图甲所示)用手向右推动小车;
③待小车静止后,记录小车的初始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为s1
④为了减小阻力,依次在水平面上更换棉布和塑料板,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测量距离为s2s3
⑤如图所示,比较s1s2s3,得出结论。

(1)对毛巾上末位置的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并在末位置上做出小车的受力示意图______
(2)分析小景的实验操作方法,评估小景的操作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______
(3)小刘选用了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在水平面上依次铺上毛巾、棉布、塑料板,再使用数据传感器,采集小车在3次实验中,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至斜面底端和水平表面的“vt”图像,观察图像,他发现3次实验图像的数据是重合的,这说明:小车从同一高度静止下滑,每次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是______(填“相同”、“不同”或“无法判断”);
(4)小刘继续采集小车从斜面底部滑行至静止时,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丙)由“速度与时间”图像可知: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到0所需的时间就越______(选填“长”或“短”)。推测当小车所受阻力为0时,小车将做______
(5)请在图丁中画出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下滑至小车所受阻力为0的水平表面的“vt”图像______
2023-04-14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成功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3 . 飞机在飞行时,需要尽量减小空气阻力,以获得足够快的速度;而伞兵跳伞时,需要尽量增大空气阻力,才可以缓慢地安全降落,针对此现象小明提出问题,物体对气流的阻力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1)【猜想与假设】物体对气流的阻力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2)【设计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使烛焰与样品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在样品处放置形状______的物体,用吹风机水平正对着物体吹风,通过烛焰被风吹动的情况,判断______绕过物体的难易程度,说明物体对气流的阻力和物体的形状的关系;
(3)【进行实验】①用硬纸板做成宽度、高度和厚度都相等的物体;正方体、凹面体、凸面体、圆柱体和流线型物体;②将正方体置于样品处,用吹风机水平正对正方体吹风,观察______的情况,并记录在表格中;③更换物体,重复步骤②;④实验中应保持吹风机______及距样品的______不变,以保证气流大小相等;
(4)【分析结论】

物体形状

凹面体

正方体

凸面体

圆柱体

流线型

烛焰情况

稍变小

更小

很小不熄灭

过一儿熄灭

很快熄灭

①上表是小明所做的实验记录表,分析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②除上述事例外,请你再举出一个利用物体形状减小空气阻力的实例______
2023-03-13更新 | 4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实战中考】2023重难典题型综合突破 子专题2 实验重难典突破 二、新情境实验
4 .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的_______相同,实验中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小车三次滑行的距离如甲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________,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做________运动;
(3)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你赞同________(选填“亚里士多德”或“伽利略”)的观点;
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想利用斜面小车还可以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于是设计了如图乙①②③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车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4)用来研究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时,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理由是:_________
(5)选择①③两图是用来模拟研究_______带来的安全隐患,实验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相同。
2023-01-11更新 | 79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制)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5 . 小红利用如图装置“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次实验需要使木块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 _____
(2)木块每次在水平面上最终静止的位置如图所示,由此可得的结论是 _____
(3)进一步推理可得:若木块运动时所受阻力为零,木块将做 _____运动;由此可见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4)一个人坐在匀速行驶的高铁上,如果竖直向上跳起来。能落回原地吗?请回答并解释:_____
2023-01-02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6 . 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斜面实验。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由静止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法;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______(“快”或“慢”);
(3)图(b)是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4)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那么小车将在水平面上______,说明运动的物体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7 . 小明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操作:
a.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如图1所示,用手向右推动小车;
b.待小车静止后,记录小车通过的距离为s1
c.依次在水平面上更换棉布和木板,重复上述步骤,记录s2s3
d.比较s1、s2、s3,得出结论。

(1)分析小明的实验操作方法,评估小明的操作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_____
(2)改进实验方案后,让小车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通过观察_____来比较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为了改变小车运动中所受阻力,小明需要把毛巾、棉布铺在器材上,它们应该铺在_____上;
A.XY表面        B.YZ表面        C.XY表面和YZ表面
(4)根据图3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选填“快”或“慢”)
(5)推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_____运动;
(6)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运输机参加某次抗震救灾时,在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先后从飞机上静止释放三个相同的物资,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地面水平,那么,在地面上看,图4中能正确表示物资在空中排列情况和着地位置的组合是_____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7)若小明想探究小车滑行距离与小车初速度的关系,应先后将小车从斜面上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下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车在_____粗糙面上滑行的距离;
(8)上述实验完成后小明又将小车系上细线,分别倒放、立放在铺有不同材料的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图5所示;

①实验中,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测力计,根据_____原理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②比较第_____两次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③比较第4、5两次实验可知,压力一定时,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2022-11-12更新 | 75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实验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8 . 小川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1)实验中需要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开始静止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________相同,这种实验方法叫做___________法(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
(2)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选填“a”、“b”、“c”);
(3)纠正错误后,小川发现三次实验时小车都会滑出木板,无法记录其滑行距离,在不更改实验器材的基础上,可以通过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的高度,使其不再滑出水平表面;
(4)纠正错误,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进一步的推理可以得出: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______状态。
2022-08-10更新 | 4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4月第一次课堂作业物理试题
9 . 汽车急刹车时车轮经常处于抱死(车轮不转)状态,在路面上留下长长的黑色印迹,物理小组猜想可能是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大小不同,因而对汽车运动的影响不同。于是做了如下模拟实验。
实验一:比较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1)为测量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将小车置于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_方向拉动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读数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很小,无法准确读数;
(2)于是将毛巾铺在长木板上,重复(1)中的操作,如图甲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
(3)为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将车轮______(选填“卡住”或“拆下”),在毛巾表面重复(1)中的操作,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0.5N 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拉力增大到 0.8N 时,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推理如果拉力增大到 1N 时,滑动摩擦力为______N;
(4)实验表明:同一表面上,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大。

实验二:探究水平面上摩擦阻力对车运动的影响
(1)如图乙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木板上运动的距离;
(2)通过实验一还发现,小车运动时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越大,于是将毛巾铺在______(选填“斜面” 或“木板”)表面,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3)实验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较小,这表明:小车运动时所受摩擦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
(4)请你结合惯性知识推理,紧急刹车时,______(选填“前轮”或“后轮”)留下的印迹更深一些;
综合两个实验可知:急刹车时抱死车轮是用滑动代替滚动增大摩擦来减小刹车距离。但是物理老师提醒他们,真实汽车刹车系统很复杂,紧急刹车时如果车轮长时间抱死会导致汽车转向失灵、侧向漂移, 非常危险,工程师结合力学知识设计了一套 ABS 刹车系统巧妙地解决了该问题。
10 .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选填“a”、“b”或“c”);
(2)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_____
(3)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______来实现的。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__
(4)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运动。这样的实验方法叫做______
(5)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运输机参加某次抗震救灾时,在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先后从飞机上静止释放三个相同的物资。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地面水平。那么,在地面上看,能正确表示物资在空中的排列情况和着地位置的图示(戊)组合是______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2022-07-07更新 | 30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初中部2021-2022学年八年级4月份统一练习(期中)物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