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根据下列名著阅读任务单,按要求答题。

阅读方法

精彩选段

阅读任务

A.拟小标题法
B.圈点批注法

年轻光头的楞了一会儿,似乎不知怎样好了。别人还都不动。祥子看出来,出城一定有危险,要不然两块钱清华——平常只是二三毛钱的事儿——为什么会没人抢呢?他也不想去。可是那个光头的小伙子似乎打定了主意,要是有人陪他跑一趟的话,他就豁出去了;他一眼看中了祥子:“大个子,你怎样?”

“大个子”三个字把祥子招笑了,这是一种赞美。他心中打开了转儿:凭这样的赞美,似乎也应当捧那身矮胆大的光头一场;再说呢,两块钱是两块钱,这不是天天能遇到的事。危险?难道就那样巧?况且,前两天还有人说天坛住满了兵;他亲眼看见的,那里连个兵毛儿也没有。这么一想,他把车拉过去了。

……

还没拉到便道上,祥子和光头的矮子连车带人都被十来个兵捉了去!

①给精彩选段拟一个小标题概括内容。
②给加点的“笑”字做赏析批注。
③给选段中画横线句子做感悟型批注。

2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那时的生活,是细嚼慢咽

王安忆

①一日,走在上海虹桥开发区前的天山路上,在陈旧的工房住宅楼下的街边,两个老太在互打招呼。其中一个手里端了一口小铝锅,看上去有年头了,换了底,盖上有一些凹的地方。这老太对那老太说,不当心烧焦了锅底,她正要去那边工地上,问人要一些黄沙来擦一擦。她们身后是开发区林立的高楼。新型的光洁的建筑材料,以及抽象和理性的楼体线条,就像一面巨大的现代戏剧的天幕。这两位老人则是生动的,她们过着具体而仔细的生活,那是过去的生活。

②那时候,生活其实是相当细致的,什么都是从长计议。夏末秋初,豇豆老了,价格也跟着下来了。于是,勤劳的主妇便购来一篮篮的豇豆,捡好,洗净。然后,用针穿一条长线,将豇豆一条一条穿起来,晾起来,晒干。冬天就好烧肉吃了。用过的线收好,来年晒豇豆时再用。缝被子的线,也是横的竖的量准再剪断,缝到头正好。拆洗被子时,一针一针抽出来,理顺,洗净,晒干,再缝上。农人插秧拉秧行的线,就更要收好了,是可传几代人的。这种生活养育着人生的希望,今年过了有明年,明年过了还有后年。不像今天,四处是一次性的用具,用过了事。这样的短期行为,挥霍资源不说,还挥霍生活的兴致,多少带着些“混”。

③梅雨季节时,满目的花尼龙伞,却大多是残败的。过去,伞没有现在那么鲜艳好看,也没那么多的花样。那时的伞,多是黑的布伞,或者蜡黄的油布伞,大而且坚固,雨打下来,那声音也是结实的,啪、啪、啪。那时候,人们用过了伞,都要撑开了阴干,再收起来。木伞骨子和伞柄渐渐地就像上了油,越用久越结实。伞面倘若破了,就会找修伞的工匠来补。他们都有一双巧手,补得服服帖帖,平平整整。撑出去,又是一把遮风避雨的好伞。那时候,工匠也多,还有补碗的呢!有碎了的碗,只要不是碎成渣,他就有本事对上碴口,再打上一排钉,一点不漏的。今天的人听起来就要以为是神话了。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补的。藤椅,藤榻,甚至淘箩坏了,是找篾匠补。有多少好手艺人啊!现在全都没了。结果是,废品堆积成山。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

④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吃是有限制的。家境好的人家,大排骨也是每顿一人一块。一条鱼,要吃一家子。那时,吃一只鸡是大事情,简直带有隆重的气氛。现在鸡是多了,从传送带上啄食人工饲料,味同嚼蜡。那时候,一块豆腐,都是用卤水点的。绿豆芽吃起来很费工,一根一根摘去根须。现在的绿豆芽却没有根须,而且肥胖,吃起来口感也不错,就是不像绿豆芽。现在的东西多是多了,好像都会繁殖,东西生东西,无限地多下去。可是,其实,好东西还是那么些,要想多,只能稀释了。

⑤这晚,去一家常去的饭店吃晚饭,因有事,只要了两碗冷面。其时,生意正旺。老板和伙计上上下下地跑,就是不给你上冷面,生生打发走人。现在的生意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不像更远的过去,客人来一回,就面熟了,下一回,已经与你拉起了家常。店家靠的是回头客,这才是天长日久的生意之道。不像现在,今天做过了,明天就关门,后天,连个影子都不见了。生活,变得没什么指望。


(1)第②段中哪些具体事例,体现那时的生活是“从长计议”的?
(2)以“那时的生活,是细嚼慢咽”为题,有何妙处?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句子,并分析作者把“她们(两位老太)”置身于这样的高楼中有何意图?
(4)请结合第⑤段划线句子的情境,以第一人称“我”,写一句心理描写。
(5)请分析第②段结尾划波浪线的句子的行为和链接材料中鲁迅先生的行为有何区别?
链接材料: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摘自《回忆鲁迅先生》


(6)文章的结尾让人怅惘。其实,现在的生活也有许多过去的生活不具备的便利和优势,请在作者王安忆的博客空间写一则留言,谈谈现在的生活比过去的生活优越的地方。
3 . 阅读《艾青诗选》回答问题。
(1)下列经典语句中,不属于诗人艾青的是(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C.世界要是没有光,也就没有杨花飞絮的春天。
D.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2)填空
读书的方法例句思考与收获
体味诗歌情感《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四次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体味诗人在此诗句中的情感。

2023-01-0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德惠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9·浙江·一模
名校
4 . 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A.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而变得更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而变得更深沉。
C.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而变得更警策,充满哲思。
5 . 阅读《艾青诗选》中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本诗蕴涵着诗人对___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本诗和艾青的其它经典诗作一样,擅于选取某一具有象征意义的_____________,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如《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
2022-11-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选择一位同学朗读《我爱这土地》,你觉得哪个嗓音条件更合适?(     
A.小路 男 雄浑沉稳B.小乖 男 高亢有力C.小明 男 沙哑低沉
2022-11-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完成《西游记》名著探究表格
探究主题《西游记》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探究方法对比探究
横向对比
(1)吴承恩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以下是师徒四人在遭遇镇元大仙赶、捉后所说的话,请根据小说内容以及唐僧和猪八戒的人物语言特色,将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处。(每空选一项)
A.“你等闯出祸来,却带累我在此受罪,这是怎的起?”
B.“且休报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
C.“师父,还有陪绑的在这里哩。”
D.“哥哥又弄虚头了。这里麻绳喷水,紧紧的绑着,还比关在殿上,被你使解锁法搠开门走哩!”
①唐僧_______________                              ②猪八戒_______________
纵向对比
话语摘抄
A.“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B.“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师父,恕弟子这遭!……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
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誉文》
(2)①从摘抄的三句话中,你能看出孙悟空对唐僧的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②结合上图可以发现,孙悟空的取经之路同时也是个体的“成长”之路,有很多关键因素促成他的成长。请你从“教导、合作、磨练、了解、追求”等关键因素中选一个,也可以自己提炼关键因素,结合原著说说理由。

2022-11-08更新 | 29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书法诊断】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体势端庄,笔意精到,结字稳当。
B.作品用笔清晰流畅,朴厚雄伟、端庄浑穆。
C.作品布局匀称均衡,章法平和,笔意奔放。
D.作品字体形体方正,气势磅礴,流畅饱满。
2022-11-0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材料一】

名著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材料二】

名著中的名言

①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②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③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④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


(1)【材料一】是以保尔为中心的人物关系思维导图,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完成该图。
A
B
C
(2)【材料二】所摘录的名言出自名著《             》。
(3)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谈谈你对“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句名言的理解。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诗的题目是《题春晚》,请找出体现“晚”这个时间的词语?
2.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3.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022-10-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双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