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③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④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⑤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一次偷窃”指什么事?作者对“两名窃贼”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画线部分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3.“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假如学校组织一次“走进圆明园”的研学旅行,请联系本文内容,以“圆明园的废墟在沉思”为主题,写一段议论的文字,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表达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2024-01-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广西地处南岭之南,由于多山的地势,古时广西的文化发展与中原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后来由于中原汉族的大量迁入,中原丰富的文化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逐渐影响到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一些中原士人因各种原因来到广西,给广西的文化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柳宗元的到来为柳州乃至广西的文化、教育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移风易俗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②中唐时的广西,氏族的观念甚至原始的意识传统仍然在社会上占主流,这与儒家观念占主流的中原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柳宗元针对当时柳州的这种落后的状况,采取了许多措施,以移风易俗,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思想意识上的原始状况。

③元和十年,柳宗元上任伊始即开始把推行儒学作为他移风易俗的措施,以期通过儒学来改变人们的原始状态。于是,他把重建孔庙作为一项改变民风的重要措施,希望为人们树立一个精神偶像和灵魂。但是,长期形成的习俗与民族性格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而文化传统影响的缺失,更使得官方所推崇的儒学一时难以在广大当地百姓中产生认同。于是,柳宗元根据广西巫风盛行、相信鬼神的特点进一步采取援佛入巫、扬佛抑巫的方式,试图进一步改变柳州落后的风俗习惯,其具体措施就是重修大云寺。以期借佛来辅助教育,借佛的慈悲来达到戒杀息鬼的目的。通过以上措施,当时柳州的民风确实有了较大的改观和变化。

④除了移风易俗、改变民风之外,柳宗元还兴办文教,凭借自己文名远播的影响力为广西培养了许多的人才。这些柳宗元的弟子们除了学习知识外,在思想文化乃至性格上肯定受到柳宗元的很多影响,所以戴义开先生在《刚直的柳州人》一文中说柳州的古代为官者大多具有“刚直”的特点,并且说这里有柳宗元的影响。而作为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的读书人,他们以其独特的地位,充当着社会的中间力量,对社会风尚起着引领的作用。因此,柳宗元又通过他们,将自己的影响扩展到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之中。

⑤另一方面,凭借柳宗元的名气与其诗文的影响,客观上又扩大了广西在中原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代唐宋派的散文家归有光在《柳州计先生寿序》中说:“柳之山水,待子厚而显”。因此,柳宗元作为一位文化的传播者来说,的确是非常成功的。除了柳宗元以外,广西还流寓过大量中原及外来的文人墨客,比如宋代的江西人黄庭坚、河北大名人柳开、明正德年间的常熟人桑悦等人都曾在广西的宜州、全州、柳州等地做过官。这些外地人来到广西,凭借自己的地位,都曾给予了广西的文化建设以很大的影响。此外,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里,也记录了大量广西的地方风物,这对于增进中原及其他地区对广西的了解是很有帮助的。

(选自肖扬碚《柳宗元及中原文化对广西的影响》,有删改)

1.柳宗元为改变广西人们生活及思想的原始状况所采用的措施不包括(     
A.兴建孔庙,推行儒学。以期通过儒学“淳教化”,来改变人们的原始状态。
B.重修大云寺,采取援佛入巫、扬佛抑巫的方式,以期借佛“以佐教化”。
C.兴办文教,凭借自己文名远播的影响力为广西培养了许多的人才。
D.柳宗元专为柳州山水写记,对外作以宣传,让人们关注柳州,关注广西。
2.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达,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的时间里,给柳州带来了中原文化,促进了广西文化的发展。
B.柳宗元为扩大广西在中原地区的知名度,借助了他自己的影响力。
C.通过徐霞客的游记,广西特有的风景及物产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增进中原及其他地区对广西的了解。
D.戴义开先生认为柳宗元的弟子们因受柳宗元性格的影响,大多都具有“刚直”的特点。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散文家归有光在《柳州计先生寿序》中所说“柳之山水,待子厚而显”,是为了证明“柳州的山水,因为柳宗元的到来才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的观点。
B.中唐时期,柳州以氏族观念甚至原始的意识传统的思想为主,而中原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
C.很多原人士来到广西,使得广西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变化。
D.文章①段与②③④段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第⑤段补充其他外地的文人墨客对广西的影响。
2023-03-2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圈点批注”的主题阅读

①“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革命老前辈徐特立同志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徐老读书的时候常用朱墨两色毛笔,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有时还在书页空白处加上注解和批语。圈点勾画和加批注,其实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的辅助方法。元代学者程瑞礼在《读书分年日程》一书里,要求十五岁以前的学童,读书要自己断句和加标点,并且圈出多音字、假借字;十五岁后读经书要能用不同颜色的笔加批语和注释。在他的书院里念书的学生都得掌握这项基本功。

②批注的类型有很多,以下这四种类型是最常见的。

③感想式批注。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如有学生在读到《五柳先生传》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在读到《饮酒》中“心远地自偏”后,又这样批注:“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世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敏感的神经,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

④质疑式批注。“学者先要会疑”。带着问题读书,才会真正走入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这种质疑式批注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怀疑与探究精神。如有学生在《星星变奏曲》中这样的批注:“‘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什么意思?”还有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我信得过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这句话旁边作出了这样的批注:“我觉得作者说得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我们就没有必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反正无论做什么,价值都一样。”

⑤联想式批注。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能够由此及彼,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有学生在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怎一个‘愁’字了得?”他由此句诗联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地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⑥评价式批注。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如一学生在读了《爱莲说》之后,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了精彩的赏析式评价。但也有人对文本作出否定评价的,如有学生在《敬业与乐业》中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这句话旁边作了如下批注:“不如把这两个破折号改成括号,这样更让人明白,读起来也更顺畅。”

1.请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什么是“圈点批注”。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质疑式批注是指带着问题读书,包括对文章的内容提出疑问,也包括对文章内容进行否定。这种批注有利于培养怀疑与探究精神。
B.《台阶》一文中父亲造台阶一段边上有这样的批注:“这一段中,‘踏’‘砌’‘挑’这些动词使用准确、生动。”这是评价式批注。
C.有人读了《一棵小桃树》后写下这样的批注:“就算你生来不被世人所看好,就算你的命运如此多舛,心怀梦想的种子,用努力奋斗浇灌它,你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是联想式批注。
D.感想式批注是指对文章中触及自己心灵的部分做出批注,可以帮我们深入理解文本,把握主旨,还有利于培养敏感的神经,有助于写作。
3.我们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了许多读书方法,除了圈点批注法,你还能列举出哪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请至少写出两种。
2023-02-1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夸父逐日

袁珂

①夸父族是大神后土传下来的子孙。后土是幽冥世界幽都的统治者,权力很大。看守幽都城门的就是巨人土伯,他是大神后土的臣子。他长着老虎的头,头上有一对坚利的角,额颅上有三只眼睛,身子无比巨大。我们见了巨人土伯这种形象,就可以想见那幽都之王后土的威严是怎样的了。

②夸父族的人住在北方大荒中的一座叫做成都载天的山上,一个个都是身材高大的巨人,力气也极大,他们的性格既勇敢坚强,又平和善良,喜欢替人打抱不平。

③他们当中,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做了这么一件叫人吃惊的事——

④这个夸父族人,有一天,看见原野上西斜的太阳,忽然发生一种奇想。

⑤他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想着想着,他就果然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追呀追呀,夸父在原野上奔驰,快得像一阵风,瞬息间就已经超越千里,一直把太阳追到禺谷。

⑦禺谷,就是虞渊,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团极大的红亮的火球,就在他的面前。夸父已经完全处在这片大的光明的包围中了,他欢喜地举起双手来,想把眼前这个大红球捉住。

⑧就在这时,他忽然感到一种极其烦躁的口渴,他简直忍受不了,这当然并不奇怪,因为他被炎热的太阳烤炙着,又兼奔跑了老大半天,实在疲倦极了。

⑨他只得暂时放弃了想要追捕的太阳,伏下身子来,去喝黄河、渭水里的水。经他这么咕嘟嘟一喝,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他喝干了,可是那烦躁而难受的口渴还是没有止住。

⑩他再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在雁门山的北边,纵横有千里宽广,这倒是一处好水泉,可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⑪他颓然地像一座山一样地倒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这巨人的倒下而发出轰然的震响。这时,太阳正向虞渊落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涂抹在夸父的脸颊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唉——地长叹了一声,便把手里拄的杖奋力往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⑫第二天早晨,当太阳又从东方升起,用他的金光来普照大地的时候,就发现昨天倒毙在原野上的夸父,已经变作一座大山,山的北边有一片绿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就是夸父抛出去的手杖化成的。

1.文中划线的空缺处是夸父逐日的原因,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2.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正面写夸父本人身材高大、夸父想追赶太阳、夸父渴死倒下化作桃林这三方面来表现巨人之“巨”的。
B.神话多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的。所以“夸父逐日”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C.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化作一片桃林,是作者的幻想,于这篇文章表现夸父英雄气概的主题不相符合。
D.本文文题叫《夸父逐日》,因此前三自然段与文章无关,直接从第四自然段开始写夸父逐日的故事即可。
3.阅读洗涤心灵。读了这则神话,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谈一谈。
2022-11-0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挑一担风雪

曹春雷

①那天雪很大,风也很大,风裹着雪粒抽打在脸上,很疼。我时不时地抬起冻得有些麻木的手,揉一揉。

②我正挑着一副担子,担子两头的筐里装的是萝卜。此时的萝卜披上了一层雪花,像待嫁新娘的脸,透出微微的红。

③母亲走在我前面,肩上也是一副担子,挑的也是萝卜,不过筐要比我的大,萝卜比我的多。她正迎着风奋力走着,时不时前后左右地看,辨识着路。雪花染白了原野,将路彻底遮蔽住了。

④我和母亲刚从集市上返回。去的时候,天只是阴着。母亲在院子里抬头看了看天,自言自语道,应该不会下雪吧。然后下到菜窖里,装了两筐萝卜上来,找出担子,要挑着去三里外的集市上卖。那是父亲去世的第五年,母亲靠种粮食和菜、养些鸡鸭鹤维持生活。

⑤我自告奋勇,也要找一副担子挑着去。那时的我在学校读初中,十三岁。母亲本不同意,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她才答应,并从邻居家借来担子和筐,装上了萝卜。不过,装得不多,也就是刚刚盖过筐底。我个子矮,担子的钩链很长,我将钩链在担子上绕了一圈儿之后,才将筐挑起来。

⑥到了集市上,母亲却发现市面上萝卜的卖价很低,她舍不得卖,最后决定挑回去,以后到别的集市上去卖。于是,我和母亲又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踏上回家的路。这时天开始下雪了。

⑦来的时候,兴冲冲的,没感觉太累。但回去的路上,我感觉肩膀酸痛,腿肚子像灌了铅似的,每迈一步都很吃力。风雪迎头而来,灌进我的脖子里,冰凉。母亲回头看我,见我缩着脖子,就停下来,将自己的围巾解下来,不顾我的阻拦,硬是围在我的脖子上。这一下,我是暖和了,母亲的头发上却落满了雪。

⑧雪下得昏天暗日。茫茫野地里,我和母亲成了两个移动的雪人。

⑨地上的积雪越来越厚,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响,并留下很深的脚印。母亲在前面,让我踩着她的脚印走。我回望走过的路,一行曲曲折折的脚印,很快就被雪花填平了。

⑩这时候,一炉火成为我最迫切的向往。可此刻,那炉火离我很遥远。我带着哭腔问母亲:“娘,我们要是迷了路咋办啊?”母亲回过头来微微一笑,说:“不会的,路在娘心里呢。”娘的微笑让我镇定下来。“有娘在,不怕。”父亲去世后的这些年里,好像有很多座山气势凌人地横亘(横跨;横卧)在我们母子面前,无法翻越,但到了最后,没有哪一座山能阻挡得了我们的路。

⑪当村庄的灯亮成一片灿烂的星海时,我们终于赶回了家,坐在了炉前。

⑫从那天起,我告诉自己,无论以后的人生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像母亲那样,挑一担风雪,挺直腰板,昂着头,勇敢走下去。

(选自《湖南日报》2020年1月3日,稍有改动)

1.判断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外貌描写B.心理描写C.动作描写
2.判断第③段中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正确的一项是(     
雪花染白了原野,将路彻底遮蔽住了。
A.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风雪之大。
B.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风雪非常大。
C.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雪花人的行为,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分析第⑩段中下面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母亲回过头来微微一笑,说:“不会的,路在娘心里呢。”
A.母亲非常爱儿子,想给儿子好印象。
B.母亲经常走这条路,这条路早已在母亲的心里。
C.母亲不畏风雪,面对困难非常乐观,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
4.写出第⑫段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A.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B.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选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人。
6.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7.理解题目“挑一担风雪”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告诉我们选文内容是挑一担风雪的事情。
B.题目点出了有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挑着扁担前行。
C.题目“风雪”寓意着寒冷,“挑一担”说明生活艰辛、孤苦,揭示了中心。
8.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
2022-01-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柳和折柳赠别

①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浦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甚至一些惜别怀远的乐曲,也以“折柳”为曲名,比如“”。

②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 丙 ”,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衣人,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寓意友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③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

④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而且还是一种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

⑤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枝杨柳,可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认为柳枝可以驱除蛇蝎等毒虫;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祛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地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

⑥由于中国古人对柳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们送给远行之人的一段柳枝,虽然谈不上尊贵,却包含着殷切而深远的祝福——祝远去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顽强而蓬勃地生存和发展;祝远去的人一路平安,来日幸福。

1.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诗句依次应该是(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②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2.文章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古人折柳赠别的原因是什么?
4.第⑥段加点词“这样的认识”是指什么?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

为什么呢?这要从柳树本身的特点说起: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断了可以重新生长,倒着插,横着插都可以存活。每到冬去春来,柔弱的柳树总是最先吐出小小的嫩芽。柳树顽强的再生力、旺盛的生命力给十分重视草木的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0-02-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贫困户主要成因类型及结构比例

【材料二】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昌汉白村驻村调研,听到了许多关于扶贫的议论和故事。其中,印象颇深的是老支书的一句话,“凡是用资金、项目能解决的贫困问题都不是难事,扶贫最难的还是怎么让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这样的思想贫困。”在这个村,就有一个出了名的“阿斗”改头换面成脱贫积极分子的故事。一开始“阿斗”真的“扶不起来”,帮扶干部送来基础母羊,他转身卖了换钱;给他找到打工机会,工作时间喝醉玩消失……帮扶干部一有空就去“阿斗”家,引导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随时帮他解决遇到的困难。时间一长,帮扶帮到了心里,干活干出了自信。原先“躺倒不干”的“阿斗”逐渐“站了起来”,去年也成功脱贫。

按照贫困退出标准,昌汉白村已经脱贫。帮助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良性发展,是昌汉白村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普遍面临的“坚中之坚”。

调研发现,一些贫困群众自认为“富不了,也饿不死”,对脱贫致富想法不多,甚至想都不想,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则贪图安逸,吃不了苦,等着别人送小康。昌汉白村有个超甜西瓜基地,打工一天250元,但一些村民嫌大棚里干活太热太累太细,干着干着就悄悄知难而退了……除了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思想贫困成因比较复杂,绝非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耐心必不可少,帮扶上更要下足“绣花”功夫。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31日

【材料三】

2017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年度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

与此同时,2017年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274万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80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2.3万个贫困村。完成340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健康扶贫救治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

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12月29日

这一年,脱贫攻坚传来很多好消息。全国又有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贫,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17种抗癌药降价并纳入医保目录,因病致贫问题正在进一步得到解决。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

——习近平主席《二O一九年新年贺词》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数据表明,疾病、技术和劳动力短缺、缺少资金等是致贫的主要原因,这为国家扶贫提供了参考。
B.昌汉白村“阿斗”“逐渐”站了起来的故事生动说明思想脱贫是农村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C.以电商、光伏、旅游和健康扶贫为代表的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受益贫困人口多。
D.2012-2018年,中国扶贫攻坚保持良好态势,为全球减贫脱贫事业作出了贡献。
2.下面是一副宣传扶贫攻坚的对联的上联,请写出下联。
扶贫点亮心灯,_________________
2019-08-27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8 . 课外阅读: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竭。你用心读了下面这篇文章后,一定会有许多感受。多读几遍,再回答下面问题。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é)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ān)痪(huà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 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àn)由 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ū)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á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 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nuè)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ì)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 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以手掩面—— 
(2)契机——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注释,②表语意转换,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中。 
A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
B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 )
3.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
4.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两句摘抄下来。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2018-09-0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现代文阅读。

同学们,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以下内容是某同学在预习《未选择的路》时所做的旁批,请你和他进行读书笔记交流。

1.请你帮这位同学解答旁批③中的疑问。
2.请帮该同学划出旁批④中点题的句子,工整地抄写下来。
3.请补全旁批⑤中的内容,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景物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2018-08-0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