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


朋友们:

①你们好,我是张桂梅。

②能以这样的方式,和你们说说心里话,对我来说是一件十分温暖的事。

③过去这一年,我的工作生活变化不大,和以往许多年一样,每天陪女高(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姑娘们上课,自习,陪她们唱着歌赶赴高考考场,寒暑假去学生家家访……这一年最让我欣慰的是,我们又努力送走了100多名毕业生,姑娘们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

④过去一年,有开心,也有烦恼。我65岁了,身体积累了不少老毛病,因为脚部的类风湿,还坐了一段时间轮椅,这让我十分懊恼,经常在心里抱怨自己“太不争气”。

⑤对许多年轻人来说,过去的一年肯定也各有各的不容易吧?其实我和你们一样,每天为了女高的各种事情着急上火,哪个班成绩下降了,哪个学生状态又不对了,都会让我急得吃不下、睡不着。

⑥回想起来,这样不那么“舒服”的状态,在我大部分的人生中似乎都是常态。

⑦我是家里六个孩子中的老幺,原本拥有全家人的宠爱。但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在青年时期,父亲又离我而去。本以为来到大理后,有一份稳定的教书工作,遇到爱我的丈夫,就能过上平淡安稳的生活了。但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破了我的人生计划,我的丈夫被查出重病,尽管全力筹钱治疗,但坚持了一年后,他还是离开了我。

⑧那时候的我,心像被抽空了一样,感觉大理的山不美了,水也不绿了……后来,我要求调岗到了偏远的丽江华坪。说是“调岗”,其实就是想找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不会让我记起生命中任何美好的地方,躲起来,把自己“流放”了。

⑨那时的我心想,我都无欲无求了,命运还能奈我何呢?但命运有时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你的自我放逐,就停止对你的打击。到了华坪后没多久,我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摸上去就像里面有一块石头,当时,我带的毕业班即将中考,我哭了一整晚后决定,不治了。

⑩直到几个月后中考结束,我才把得病的事情告诉学校。让我没想到的是,县里专门帮我联系医院去昆明做了手术。学生在得知我生病后,还去山上给我采野核桃,剥了满满一大盆核桃仁,两手被核桃染得黑乎乎的。还有学生家长去山上采野灵芝,磨成粉,让我拌在饭里吃。他们说,吃这些能治病。

当时的我,对未来几乎是不抱任何希望的,但这座小城的人们用最朴实的爱温暖了我,照亮了我原本十分黯淡的人生。从那之后,我对自己说,好好活下去,活着还可以还还人情债。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总会在某一个瞬间觉得自己真的扛不住了,真的无路可走了,似乎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我很庆幸,在我人生最黯淡的时刻,有人为我照进了一束光。当我决定“放弃”人生的时候,人生并没有“放弃”我。我也告诉自己,从今以后,要努力地发光,照亮自己的人生,照亮身边的人。

朋友们,给你们写下这封信,并不是想和你们一起再咀嚼一遍我曾经历的苦难,或者给你们指出一条通往幸福彼岸的捷径,我只能靠自己有限的经验告诉你们,人生是一段必然充满不易、也处处暗藏希望的旅程。我们无法预测前路还有多少荆棘曲折,就像我们不知道自己身上还藏着多么巨大的潜力。

每个人的旅途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也许你正在拼命学习准备一场至关重要的考试,也许你正在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四处奔波,也许你正经历着孤独困惑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永远向着心中的目标,即便暂时迷茫,也要努力发光,照亮脚下的每一步路。

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必将引领我们走向心中的远方。

(选自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1.通读全文,请概括张桂梅有哪些“不那么舒服的状态”?
2.请赏析标题的表达效果。
3.如何理解画线句中两个“放弃”的含义?
4.阅读选文,参考“链接资料”为张桂梅写一段颁奖词。

【链接资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有难,召必回。沉稳坦白是他的性格,忠厚真诚是他的品质,一个坚强的开拓者,不会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退缩;一个无私的奠基人,不会起一点私心;一个坚定的工作者,不会在工作生活中彷徨。他就像茫茫戈壁盛开的马兰花,芬芳浓郁,光彩夺目。

——写给邓稼先的颁奖词

2023-06-0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巷深处

林莉

①早就知道,我是从村头坡顶捡来的。

②当时我被一件破蓝布袄裹着。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随即央求热心人把幼小的我放进了她瘦瘪却温暖的怀里。

③第二天,巷里的人都看到她拆掉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为此,她从一双破棉鞋里拿出了她所有的积蓄——一百五十元。于是,我在降临到人世间一个月后,真正拥有了一个家。我从此也就成了“巷口卖冰棍的瞎眼姨娘的女儿”。

④据说,我那盲母亲当初是极泼辣的。在我被捡回后,她抱着我处处炫耀:“我丫头多可爱呀,多漂亮,肉滚滚的,嫩生生的。”有人很不服气地反驳:“我说大姨呀,你捡她的那天我就想说了,收养姑娘嘛,也该挑个漂亮点的。这丫头,黑不溜秋,眉不是眉,眼不是眼,您眼睛看不见,才吃了这个亏!”我母亲听着便翻了脸,待在那人家,足足骂了半天。这些都是别人后来对我说的。在我印象中,母亲从未这样泼过。有人说:“为了这个丫头,英姨改好了!”

⑤自我有记忆开始,家就是一张笨重的积满油腻的木桌,一碗拌着焦黄猪油渣的酱油饭,一杯用过期折价的奶粉冲调成的牛奶和一只好大好长的冰棍箱。让很多人费解的是,在这四壁空空的家里,我居然也能顺顺利利地长大,顺顺利利地代替了母亲常年用的那根光润的竹棒。小巷里的人们不再听见那日日重复的青石板上有节奏的叩击声了。人们常见到的就是我——一个丑女孩,每天搀着一个盲姨娘从小巷深处缓缓地走到巷口。

⑥巷口摆着的小摊就是维持着我们这个贫穷家庭的惟一希望。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但令人不解的是,我一直觉得她的生意总比别人的好,有时一天下来,竟收入十多块。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让人满意的数目。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这比别人多赚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母亲加倍的血汗啊!到了冬天——冰棍无处可卖的季节,母亲就会操起针线缝制出二十多条棉被,租给赶集的或帮工的乡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不等。于是,整整一个冬天,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

⑦由于她的辛勤劳作及苦心经营,我们这个家居然也过得有声有色—— 饭桌上经常能上荤菜,而我衣服上的补丁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直至没有。有很多次,看着母亲太劳累,我极想帮帮她,可她总是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好生读你的书去。”所以,在这个家里,虽然苦点,我却被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读一些母亲不懂的书。

⑧ 开始的时候,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的板壁、黝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我总是自豪地倚在极为疼爱我的母亲身边,总是极自由地吃那令小朋友眼馋的永远吃不完的冰棍……

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⑩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呆几分钟。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眼中深深的落寞。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母亲眼光黯淡了。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与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板,那门上斑斑驳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殷的招呼声。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的优秀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

“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㉑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㉒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如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㉓“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这么有空个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㉔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㉕“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㉖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文章以“我”的感情变化发展为主线结构全篇。请从文中筛选关键词,完成“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的梳理。
_________________—流泪、悔悟
2.文章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下面从文中选取的具体事件,表达母女情深的一项是( )
A.拿出所有积蓄,拆掉小木棚,搬进小房子。
B.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从未这样泼过。
C.“我”每天搀着盲姨娘走到巷口。
D.我被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
3.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
4.请简析第㉒段画线句的描写方法,并说说它蕴涵了“我”怎样的思想情感。
2022-03-17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飞花令:古代文人的烧脑游戏

国内最火的原创综艺节目莫过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复旦才女武亦姝在舞台上玩转流传千年的飞花令,激活了国人文化记忆的飞花令也圈粉无数。在各种脑残网络语泛滥的当下,这种全民复古行为俨然成为一道文化奇观。

要聊到“飞花令”,就不得不提及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飞花”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这里举个例讲讲这种游戏的规则。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开堪折直须折”。乙则接“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位置上。丙接“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答不上或答错的则罚酒。

尽管也是一种酒令,不过飞花令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最高频字,也不再拘泥于关键字在诗句中的顺序。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接挑战擂主。

“飞花令”是真正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因此产生了强势的朋友圈刷屏现象。

1.古代飞花令和央视改良后的飞花令都“烧脑”,为什么?请仔细阅读全文后作答。
2.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激活了国人的文化记忆,吸引无数粉丝。
B.飞花令是古代酒令的一种。它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朝,是古人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C.飞花令中的“飞花”二字出自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D.《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改良了飞花令,不讲究关键字在诗句中的位置,具有很强的竞赛感,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
3.班级模拟飞花令游戏开展诗词名句背诵比赛,请你参加。
(1)模拟古代飞花令比赛设置的关键词是“笛”,小玲背诵的名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按照古代飞花令的规则,小玲是第几个上台背诵的学生?为什么?
(2)模拟《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关键词是“风”,请你登上舞台,完整地说出一联诗句。
2020-09-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感谢各位教授和姚洋院长,让我有机会能够回到母校,回到百年讲堂。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它是大饭堂。我当年在这里最爱吃的菜是锅塌豆腐,油水大,拌米饭!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锅塌豆腐很受欢迎,经常很快就没了。可是最大的奇迹在我身上发生过。有一次只剩了一份,但前面的同学思索了一下,改主意了,他想吃鱼香肉丝,这个锅塌豆腐就归我了。感激之余,我问了一下他是哪个系的师兄。他说是经济系。经济系就是我们国发院的前身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自古人生伤离别,但是我还是祝贺983名同学毕业。它使我从今天开始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又多了983名我的同学。我这几年体会到,同学是通往世界的一张特别有效地通行证。不管到哪儿,他告诉我:“师兄,我也是北大的。”大家一下子就会变得很亲切,因为马上可以谈论北大、北大相同的老师和锅塌豆腐。

刚才姚洋院长和张维迎教授做了一个特别好的发言,因为他谈到了你们的母校,我的母校——北大是谁,北大是什么人。一代一代的北大人认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蔡先生提出的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里产生了严复、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这些人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高矮胖瘦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民族的先驱者。什么叫先驱者呢?当几万万同胞还生活在当下的时候,他们在思考这个民族的未来。为了看似不切实际的理想,能贡献出自己的生命。黑暗中没有火炬,我只有燃烧自己,“我以我血荐轩辕”,哪怕他知道几万万同胞会蘸着他的血来吃馒头。为什么人类需要知识分子?因为他们除了考虑这个民族的过去、当下,还在考虑未来。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眼睛应该像一盏探照灯,照出现实中的丑恶,照亮这个民族的未来。

大家开始在另外一个大学起步的时候,有两句话你千万不要相信:一个是“世界是不可以投机的”,千万别信,世界是可以投机的;另外一句话,“世界上是没有近路可走的”,这句话不成立,世界上是有近路可走的。投机分子走近路成功的人起码占80%,但主要的区别是:他们得到的利益只是对于他们自己,做这些事情,只对你自己好。我们的民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最缺的就是笨人。

我在北大有很多特别好的导师,我在另外一个学校也有两个特别好的导师:一个是我的外祖母。她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不识字,活了95年。她在方圆几十里都是个明星,如果她要演电影就是安吉丽娜·朱莉,如果踢足球就是梅西,如果打篮球就是杜兰特,如果跑百米就是博尔特。但是她一辈子都在这里。她的个子只有一米五六。我们黄河边三里路长的麦趟子里,她割麦子是速度最快的,一米七八的大汉也比不过她。有一次我说,你为什么割得比别人快?她说我割得不比任何人快,只是三里路长的麦趟子,我只要一扎下腰,就从来不直腰。因为直一次腰你就会想直十次、二十次。接着她语重心长地说了句,我是个笨人啊。

我有个舅舅,是一个木匠,脸上有麻子,大家叫他刘麻子。刘麻子做的箱子柜子在周围40里卖得最好。所有的木匠都说刘麻子这个人毒,所有的顾客都说他做的东西特别好。我说:你为什么做得比别人好?他说别人说你毒、说你好,并不能使你成为好木匠,唯一使我能成为好木匠的是:别人打一个箱子花三天,我花六天,我比他做得更好。接着他又说,就这也还不算好木匠,我是打心眼里喜欢做木匠,我特别喜欢闻刨出来的刨子木花的味道;他又说这还不够,有时当我看到一棵松木,就觉得这给哪家姑娘出嫁的时候打个箱子该多好;如果是一棵最不成材的杨树,我就知道只能打个小板凳。我觉得他虽然不是北大哲学系的,但是他达到了哲学系毕业的水平。

我发现,我们的马路两边基本上全是杨树。为什么?因为杨树长得快。我希望我们也种一些长得慢的树,比如松树、椴树、楠树、橡树,树的质量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心态。

所以最后我送在座的师妹和师弟两句话:一句是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做刘麻子;另一句是举起你们手里的探照灯,照亮我外祖母没功夫直腰的麦田。谢谢!

(本文为2017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毕业典礼上,著名作家刘震云的演讲)

1.不适合做这篇演讲稿题目的是(   
A.同学是通往世界的有效通行证B.我们民族不缺聪明人,最缺笨人
C.知识分子的眼睛应该像探照灯D.种树要种松树,做人要学刘麻子
2.作者的演讲为什么要从“北大的锅塌豆腐”说起?
3.作者为什么要举外祖母和舅舅的例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讲故事的人》,完成小题。

讲故事的人

莫言

①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A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②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B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③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⑤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1.给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
耀(      )沉默(      )(       )教导(      )
2.选文回忆了成长中作者与母亲的哪三个故事?从中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1)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A、B两处句子分别描写了母亲和“我”的流泪,请分析其原因及表达的感情。
A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③、④段中,母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写出能够体现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关键词语。
(          )(          )(         )
5.有人认为莫言是因为“会讲故事”而成为著名的作家,进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谈一谈,莫言会讲故事能力的形成,对你学习语文的启发。
2020-02-0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三中等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现代文阅读

斯文尼的证词

①退役美国空军将领斯文尼7月15日在美国东部去世,终年84岁。1945年8月9日,斯文尼驾驶B-29轰炸机向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共造成大约7万人死亡。斯文尼曾于1995年5月11日在美国国会发表证词,揭露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本质及其暴行。证词如下:

②在战败50年后,日本领导人轻率地声称他们是受害者,广岛、长崎与南京大屠杀在实质上是一回事!整整几代日本人不知道他们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干了些什么。这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不理解日本为什么要道歉。

③经常有人问我,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是不是出于报复,是不是要蓄意毁灭一个古老而令人尊敬的文明。在此让我澄清一个事实,纠正一个长期以来的偏见,那就是我们故意选择人口密集的城市轰炸。我们要轰炸的每一个目标城市都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广岛是日军南方司令部所在地,并集结了实力可观的防御部队。长崎是工业中心,有两个重要的兵工厂。在这两个城市,日本都把兵工厂和部队配置于市区中心。像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一样,我们的目标——理所当然的目标——是胜利。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目标。

④我不想否认双方死了许多人,不仅两国,而且是世界。我不为战争的残酷性而骄傲而欢乐,我不希望我国或敌国的人民受难。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但我的确认为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去问日本战犯,是他们以日本人民为代价,追求自身的辉煌。他们发动了战争,并拒绝停止战争。难道他们不应为所有的苦难、为日本的灾难负最终的责任吗?

⑤如果日本不追问并接受真相,日本怎能安心地与自己相处。与亚洲邻国、与美国相处?

⑥我和我的部属在执行原子弹轰炸任务时坚信,我们将结束战争。我们并没有感到高兴。而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⑦今天,我站在这里作证,并不是庆祝原子弹的使用,而是相反,我希望我的使命是最后一次。

1.在第③段中作者说要澄清一个事实,纠正一个偏见,这里的“事实”‘偏见“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第④段中“但我的确认为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去问日本战犯”一句中的“这样一个问题”指什么?
3.第⑤段首句“如果日本不追问并接受真相”中的“真相”指什么?
4.在最后几段中,作者多次说“不为战争的残酷性而骄傲而欢乐”“没有感到高兴”“不是庆祝原子弹的使用”等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5.读了上文,谈谈你对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的看法。(五十个字左右,至少运用两种表达方式)
2018-12-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实验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提笔忘字时代

材料一   互联网时代,人们常用键盘、手机来拼汉字,而不是写汉字。汉字面临有声无形的窘境。我想只要再过两代人,汉字怎么写大概就没人知道了,因为汉字都是拼出来的。而且这个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低龄化,现在的孩子没事就抱个“苹果”,连作业都是在电脑上写的。反观现在全民学英语、学电脑、用苹果手机,这些都是强势的西方文化介入的结果,这当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快捷,但是也让汉字,让我们的文化削弱了。任何一种文明,都需要最基本的语言和文字来支撑。

材料二   曾几何时,提笔忘字已经成为许多网民经常遭遇的尴尬一幕!无论你有多高的学历,能否从事文字工作,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得不说,提笔忘字是一种悲哀!世界著名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书写对人类认知发展有重要作用。用手一笔一画地书写,可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形成特殊印记,在电脑上敲字,则无法形成这种印记,会难以辨识抽象意义,从而造成忘字和错拼现象。文字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我们不能忘掉珍贵的历史!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劲道的草书,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是再发达的科技也是无法模拟和取代的。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都将“书法”列入了必修课。

(摘自《娱乐周刊》第4期)

材料三   提笔忘字这事儿,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须大惊小怪。别说是现在,就是以前我们天天拿笔写字的时候,提笔忘字之事也常有发生。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生活和工作上诸多便利的同时,可能会让我们渐渐淡忘和疏失了之前一些最原始、最基础的东西,但不能就把这归结为提笔忘字的“罪魁祸首”。说来说去,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自身。随着IT技术的发展,在数码电子产品和传统的汉字书写这两方面,我们既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因噎废食。一方面不可能脱离现实,抵制各种数码产品和新技术,回归单纯的纸笔时代;另一方面又要保留传统,传承文化,决不可将汉字书写荒废。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好平衡点,掌握一个“度”。

(摘自《娱乐周刊》第4期)

1.造成“提笔忘字”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提笔忘字”是一种悲哀?
3.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时代,所有人都用键盘、手机来拼汉字,汉字面临有声无形的窘境。
B.为了开发智力,培养联想力,有的亚洲国家的一些中小学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C.高学历的人,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不容易“提笔忘字”。
D.我们应该回归单纯的纸笔时代,保留传统,传承文化,汉字书写决不可荒废。
4.为了减少“提笔忘字”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至少答两点。
8 .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候,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好像在说:“喂,快起床了,你看蜜蜂都来了。”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此时正神采奕奕地在树梢顶上闪着光。于是两人又都走到岩石边,用从岩石缝里流出来的山泉漱口,这样两人在洗脸的时候就见面了。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

“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象的事呀!

老人说:“你和我从今天起就要变成敌人了。我虽然很老了,但至少还是个少佐,如果你把我的头拿回去,你一定可以立功得赏的,就请杀了我吧。”

听到这样的话,青年一愣。

“您在说什么呀!我跟您怎么会是敌人呢?我的敌人应该是别人。现在战争正在北方进行着,我要到那里去参战了。”说完这些,青年就走了。

在国界线上,孤零零地只剩下老人了。自从青年离开的那一日起,老人就开始茫然地打发日子。野蔷薇开了,蜜蜂从日出到日落,成群地飞舞。此刻,战争正在很远的地方进行着,即使老人竖起了耳朵去听,睁大了眼睛去看,也没办法听到一丝铁炮的声音,或者看到一点黑色的硝烟。

老人从那天起,就一直担心着青年的安危。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

一天,这里来了一个过路的人。

老人就向他询问起战争的情况。那个人就告诉老人,小国战败了,那个国家的士兵都被杀了,战争结束了。老人想,那样的话,青年不是也死了吗?他心里放不下,垂头往石碑座上一坐,就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了。他感到从远方来了很多人,一瞧,是一支军队,而且骑马指挥的就是那个青年。这支军队非常肃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当他们从老人身边经过的时候,青年默默地向老人敬了一下礼,并且闻了闻野蔷薇花。

老人刚想说什么,一下子就醒了。打那以后过了一个多月,野蔷薇就枯死了。

后来,就在这年的秋天,老人也请假回南方去了。

(选自杜志建主编《大家小文》)

1.色调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给人以明亮美好、温馨和谐之感;冷色调给人以灰暗悲凉的感觉。读完此文,你觉得这篇童话的色调是怎样的?请说明理由。
2.文章安排老人与青年下棋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3.本文以“野蔷薇”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战争的理解。
2018-09-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正镶白旗察汗淖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名著阅读。
某中学八年级一班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下面是某同学的读书分享发言,请你将它补充完整:
(1)《红星照耀中国》是________(国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这本书在中国的另外一个名字是《_____________》。
(2)本书中展现了中共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个人风采和独特魅力。例如,作者在书中写到:“他像其他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就是被作者在书中称为“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的__________(人名)。“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 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10 .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①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际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②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 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与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几百万个月 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方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一一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中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③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在他们身后刮来凛冽的寒风。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

④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⑤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⑥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有删减)

1.选文①②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试做品析。
(1)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了出来。
(2)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3.从斯科特决定为阿蒙森的业绩作证这件事,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4.结合上下文 ,分析第③段划线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5.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茨威格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那么,你认为斯威科特—行人的科学探险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