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好一场心灵的大雪

——鲁迅的《雪》赏析

刘德福

1924-1925年,鲁迅在创作散文诗集《野草》的同时,开始翻译日本厨川白村的文艺论文集《苦闷的象征》,在引言中,鲁迅写道:“非有天马行空的大精神,即无大艺术的产生。”在《雪》中,鲁迅为我们呈现了大精神产生的过程。

文章一开始,写了“暖国的雨”的特征,“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对雨,鲁迅的态度并不是一概否定的,但,雨的确是与雪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征。“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正是“青春的、壮健的”江南雪,引来了孩子们的热闹,可它也有一个特点:粘连、易变。“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就大不相同了,他们“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而且,“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因此,作者在结尾深情的喊道:“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笔下的雪,是“天马行空的大精神”的写照,从“暖国的雨”到“江南的雪”再到“朔方的雪花”,这是一个“天马行空的大精神”的形成过程。我们可能联想到:一个人,从“天真烂漫的少年”到“健壮蓬勃的青年”再到“大气磅礴的壮年”;一个灵魂,从“温柔单纯的留学生”到“慷慨激昂的文人”再到“笔意如刀天马行空的战士”。在这个变化中,“孤独”起到了决定作用。雪从“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到“终于独自坐着了,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最后变成“在无边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啊,好一场心灵的大雪呀!

难能可贵的是,文笔犀利老辣、解剖自己如解剖别人的鲁迅,在这篇散文诗中却表现了少有的宽容和温情。他没有让“暖国的雨”、“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花”,形成截然不同的对照,在突出“朔方的雪花”是“大精神”的同时,又在“暖国的雨”和“江南的雪”中寄寓了自己的理想。他不仅歌颂那“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而且用回忆、向往中的江南美景和富于情趣的童事,与丑恶的现实世界作对比,表达了追求一个美好的理想的世界的愿望。


请你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并和《<雪>四人谈》相比较,想一想作者的看法与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2023-03-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荷叶 母亲

冰心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的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1.荷花(莲花)有一个别称叫 _________     (用原文的词语来回答)
2.选文第②第③段用到了什么记叙顺序?作者回忆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有什么作用?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九段画线的句子。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4.请说说这篇选文用了什么写法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2-10-2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梁丽婷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下面小题。

快乐的劳动

(1)有一种幸福很简单,放假能和爸爸一起回老家割割草、喂喂鱼、种种菜、摘摘茶籽果就是幸福的。

(2)11月的天湛蓝湛蓝的,村庄静谧而安详。我和爸爸又到屋背岭摘茶籽果,他带上蛇皮袋,我拿木钩子拎上水壶紧跟其后。①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上到了。树干粗如巨蟒的茶籽树是爷爷年轻时种下的,树干细如草蛇的茶籽树是春天时爸爸新种的。枝繁叶茂间,一个个,一串串茶籽果坠满枝头,胭脂红、橙红、绿中泛红、青绿相间,颜色不一。未熟的茶籽果圆嘟嘟的娇羞青涩,已熟的茶籽果笑得裂开了嘴,“十”形的、奔驰车标“三叉星”形的、四花瓣形的都有。树下,一地散落的茶籽。

(3)不用爸爸吩咐。我们像去年一样,一手拿蛇皮袋,一手摘茶籽果。高处摘不到的茶籽果,我们就用木棍子钩下来摘,钩不下来或够不到的茶籽果,就得爬上树摘啦。爸爸轻车熟路地踩在树丫上,身子向前微倾,②一边扭摘茶籽果,一边抓着茶树枝,树下的我则俯身捡拾掉落在地上的茶籽果和茶籽。摘茶籽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A)的事,要攀爬、牵拉、蹬踩、搬挪等一系列的动作并用,摘得腰酸腿软,站不稳时,还会摔上几跤。③因为只有放假时才能回家陪爸爸,所以能和爸爸一起劳动,能为爸爸减轻点负担,我心里乐滋滋的。

(4)不到一个早上的功夫,我们就摘了两大袋茶籽果。我们扛着茶籽果下岭,鸟儿“叽叽”“啾啾”的为我们欢歌。路小而陡,容易打滑。爸爸不放心我,回头转身顾着我。拉我一把。我抓过爸爸的手,一股暖流从爸爸的手淌过我的手,涌进我的心田,那是爱的传递,是暖融融的幸福感。

(5)下岭后,我们回到村口的石板桥头,把茶籽果倒进箩筐里。爸爸坐在老龙眼树下的圆石墩上,躬着背拍打裤腿上的尘土。我递水壶给爸爸,用纸巾帮他擦拭额头上的汗珠,爸爸额上被汗水浸湿的银丝忽的触酸了我的鼻子。爸爸翘着腿,一边喝水一边眯缝着眼说:“今年的茶籽能榨三(,)(B)四十斤茶油,到时送点给老姨,降血脂……”爸爸深凹的双眼已浑浊,额上眼角边深深浅浅的皱纹随着嘴角泛起的弧度舒展开来。④看着爸爸幸福的微笑,我想起去年一起吃笙菜包茶油饭的情景,想起浓郁醇厚的茶油香。还有什么比能看到爸爸眉宇间绽放的幸福更幸福的事呢(!)(C)那幸福的感觉如三月的风轻轻拂过脸庞般舒服,如山野的甘泉般(沁人心脾)(D),如闻到河岸上幽幽稻香般温馨。

(6)小河上,金色的阳光穿过龙眼树的枝叶缝隙斜照在爸爸上扬的嘴角上,那微笑格外动情,那微笑里有爸爸收获的喜悦,那微笑里有女儿陪伴父亲的幸福!

1.文中加括号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改为: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上到了岭上。
B.②句改为:一边抓着茶树枝,一边扭摘茶籽果。
C.③句改为:尽管只有放假时才能回家陪爸爸,但是能和爸爸一起劳动,能为爸爸减轻点负担,我心里乐滋滋的。
D.④句改为:看着爸爸幸福的微笑,我想起去年一起吃笙菜包茶油饭的情景,仿佛又闻到了浓郁醇厚的茶油香。
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应改为“有一种幸福叫陪伴”,标题与正文才更对应。
B.第二段应对茶籽的外形做一下说明,如茶籽的外形像板栗,这样读者读起来会更明白。
C.应在第三段前添加“今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季!”这样的承上启下句,使段落衔接自然,紧凑。
D.文章首尾段应作修改以使开头和结尾呼应,点题。
2022-10-0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同学的一篇作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的春天我很感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原本是花的海洋。但是由于一场疫情使春天变的平淡无奇A。但也使我非常的感动。

春天本是一个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绿色满园、百花争艳的季节。有许许多多的大人小孩儿在绿绿的草坪上放着风筝吹着春风舒适极了。而今年的春天却大相径庭B今年的春天走在路上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地方有人。这全都源于一场疫情。这也使我们非常的焦虑,担心,害怕。

记得那是家里没有菜的一天,爸爸妈妈准备去买菜,但是刚走到小区门口,就被那些看管人员被拦了回去。①爸爸妈妈说是去买菜,没有菜了。这时有几个穿红色衣服的志愿者叔叔说:“把你们要的材料和要几斤要多少写在纸上,我们去给你们买。”于是爸爸妈妈把要的材料写到了那张纸上。写完后那个志愿者叔叔就穿好装备戴上口罩就骑车去往菜市场的路上去了。

志愿者叔叔走后,那些看管人员便对爸爸妈妈说:“你们把门牌号写一下就可以回家了。等到菜买回来我们会给你送上门。”于是爸爸妈妈写了门牌号之后便回去了。

不一会儿,突然有敲门声。②于是我戴上口罩把门打开了,一看竟然是志愿者叔叔。他已经把菜买了回来,大包小包的放在家门口。我连忙喊爸爸妈妈出来。爸爸妈妈已经想到了是志愿者叔叔已经把菜买了回来,便拿着钱出来了。妈妈出来后便问志愿者叔叔:“这些一共多少钱啊C我把钱给你。”志愿者叔叔把微信支付的记录给妈妈看了一遍。妈妈把钱给了他。之后妈妈又给了他50元,说是跑路的。志愿者叔叔说:“我们不能要你的钱,我们是志愿者,就是免费为人民服务的。”说完后便走了。妈妈连忙说着谢谢,D谢谢!

在以后。从窗户往外面看,总是能看到志愿者叔叔在外奔波。给每栋楼的人们买着菜送菜的情景。③使我深深的感动。在别人眼中看来,这场疫情使我们不能出去玩。使我们非常的急躁,难过伤心。但是我觉得正是因为这场疫情,④使我们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团结友爱,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听从党和政府的号召。

1.文中加横线的标点和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AB.BC.CD.D
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有点啰嗦,应改为:爸爸妈妈说是去买菜。
B.②句应改为:于是我戴上口罩把门打开了,一看果然是志愿者叔叔。
C.③句应改为:这使我深深地感动。
D.④句应改为:使我们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团结友爱,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听从党和政府的号召的精神。
3.下列对文章的修改和评价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引用诗句,构思独特,立意高远,足见小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及驾驭文字的能力。
B.文章第一和第二段对春天景色和疫情期间人们出行状况的描写重复啰嗦,可以整合为一段。
C.这篇文章重点写了志愿者免费为小区居民买菜的事情,为了突出他的精神令人感动,还应该添加志愿者在菜市场怎样买菜的具体内容。
D.文章的结尾起到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的作用。
2021-12-3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福绵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1.选文中“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深刻含义?
2.文中“你们”“我们”这两种人称交替使用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选文第二段列举了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2021-09-11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6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意思

张大春

①作为一个现代语词,“作文”二字就是联系写文章的意思,练习是一种手段,必须有目的,而且最好是明确的目的。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不得不写作文,目的是在升学考试拿高分、进名校。这个目的相当明确,可是人人没把握,古人早说了:“不愿文章高天下,但愿文章中试官。”谁知道批改作文的试官是怎么看待一篇文章的好坏呢?于是,原本明确的目的变得模糊,写文章多少带有运气的成分,这也是古人面对考试结果时早就流传的无奈结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到头来,关于文章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反而无人闻问,大凡是舍筏登岸、过河拆桥,又是古人教训过的话:“先考功名。再做学问。”

②面对惶惶不可终日的考生及家长,我总想说:如果把文章和作文根本看成两件事,文章能作得,何愁作文不能取得高分呢?以考试取人才是中国人沿袭了一千多年的老制度,既然不能回避,只能奋力向前,而且非另辟蹊径不可。

③说的再明白一点:写文章。不要搞作文。

④请容我就几个古人的故事来说说这文章的作法。他们是:洪迈、苏东坡、葛延之。

⑤洪迈是南宋时代的博物学者、文章家,也是一代名臣。

⑥他在精力才思、知能智虑迈向巅峰的四十五岁左右,担任起居郎、中书舍人,日日在学士院待命,替皇帝草拟诏书。一天,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要草拟的文告特别多,自晨过午,已经写了二十多封诏书。

⑦完工之后,他到学士院的小庭园里活动一下筋骨,不期然遇见了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攀谈之下,发现对方出身京师,为世袭老吏,年轻的时候,还曾经见苏东坡那一代早已作古的知名文士。洪迈一听说老人见过大名鼎鼎的苏学士,不觉精神一抖擞,把自己一天之内完成二十多封诏书的成绩显摆一通,老人称赞着说:“学士才思敏速,真不多见。”洪迈还不罢休,忍不住得意地问:“苏学士想亦不过如此速耳?”他没有想到,老人的答复如此:“苏学士敏速亦不过此,但不曾检阅书册。”也就是说:当年苏东坡写文章是不翻阅参考书的。这一则笔记最后说:洪迈听了老人的话之后,为自己的孟浪自喜而惭愧不已。

⑧这故事的教训,难道是说一个文章写得好的人,必须腹笥宽广、博闻强记,把四书五经之语、诸子百家之言,都塞进脑壳,随用随取,才足以言文章吗?看来未必,因为苏东坡自己说过,文章该怎么写,才写得好。

⑨《容斋随笔》上有一则记载,说的是苏东坡被一贬再贬,最后被放逐到海南岛的儋耳。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苏学士”有一个大粉丝,叫葛延之,是江阴地方人。他听说苏东坡遭到流放,便一路追踪,不远万里而来到儋耳,和他心目中的偶像盘桓了一个月左右。其间,葛延之向大文豪“请作文之法”。苏东坡是这样说的:“你看这儋州地方,不过是几百户人家聚居的地方,居民之所需,从市集上都可以取得,可却不能白拿,必然要用一样东西去摄来,然后物资才能为己所用。所谓的‘一样东西’,不就是钱吗?作文也是这样的……”接下来,我们看笔记所载,苏东坡原话是这样说的:“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

⑩葛延之拜领了教训,把这话写在衣带上。据说,他在那一段居留于儋耳的时日里亲手制作小工艺品作为答谢,那是一顶用龟壳打造的小冠,苏东坡收下了,还回赠了一首诗: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协朋从生庆喜。智能周物不周身,未免人钻七十二。谁能用尔作小冠,岣嵝耳孙创其制。今君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这首诗不见于《东坡集》,依然可见学士风骨,尤其是“智能周物不周身,未免人钻七十二”,这两句话,用苏东坡关于作文先立其意的论述来说,应该就是全篇根柢。他一定看出葛延之苦学实行,然而未必有什么才华天分,于是以自己为反讽教材,慨叹智虑再高,也未必足以保身;有时甚至正因为露才扬己,反而落得百孔千疮。对于一个憨厚朴实、渴求文采之人而言,这真是深刻的勉励与祝福了。

⑪文章里面该有些什么意思才作得好?此处之求好,毕竟不是为了求取高分,而高分自然寓焉。好文章是从对于天地人事的体会中来;而体会,恰像是一个逛市集的人打从自己口袋里掏出来买东西的钱。如何累积逛市集的资本,可能要远比巴望着他人的口袋实在。

(《文汇报·笔会》2016年4月23日)

1.阅读全文,解释文章标题《文章意思》的字面含义和文中含义。(含标点限80个字内)
2.作者提出学生要“写文章,不要搞作文”。他在前文表明的原因是什么?(含标点限80个字内)
3.苏轼对葛延之的“勉励”是什么?对你作文有何启示?(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2021-08-05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国家发改委官员倡议,科学规范合理使用口罩,针对不同场合和防护需要使用口罩,避免过度使用和不当使用,节约口罩资源。

推荐使用   选择使用

       

风险等级人群及场景普通口罩或者不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高风险样本检测人员
较高风险发热门诊医务人员
中等风险人员密集区工作人员
较低风险人员密集场所的公众
低风险户外工作,人员稀少地区(农田)

材料二: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高达102.35亿元。但面对14亿人的需求,这就显得杯水车薪了。一年50亿只,分到每个人身上也就不到4只,而且要知道在有些高风险的情况下,口罩每4小时就需要更换一次。

材料三: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直属单位赛迪顾问的一份研究报告,江苏、山东两省在口罩原材料和设备供应方面居于全国首位,分别拥有13和10家企业,其次是湖北、安徽和浙江。也就是说,除上游、中游企业更加集中的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其他地区制造医用口罩都需要依赖跨省物流来运输原材料。而受疫情影响,多地交通线路或调整或停运,这给物流造成了很大压力,影响了口罩的供应。

1.根据上述材料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风险等级越高的职业就需要防护性能越好的口罩。
B.疫情期间,从事户外工作而且与人接触较少的工作人员可以不戴口罩。
C.中国大陆口罩产量看起来很高,但还是不能够满足疫情期间的需求。
D.除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我国其他地区制造医用口罩都受物流紧张的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疫情蔓延期间口罩奇缺的原因?
3.小明的爸爸是地质勘探人员,奶奶要出门买菜,请根据材料一给他们分别提供戴口罩的建议。
2020-05-12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中学22019-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
8 . 研读下列四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当前不少学生从思想上对汉字的书写未引起足够重视,加之写字水平的提高是个慢功,学生课业负担又重,因此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我”字体。

【材料二】字体“龙飞凤舞”、字迹潦草难辨对不少中学生来说是普遍现象,学生对待中国语言文字的草率态度让不少教师、家长头痛,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两会期间,40余位委员联名提案呼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材料三】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对初中生(7~9年级)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识字与写字能力排在了语文五大能力(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之首。

【材料四】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的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1.根据材料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学生的汉字书写现状令人担忧。
B.学生汉字书写现状引起专家关注。
C.识字与写字能力得到高度重视。
D.传统文化类节目改变原有模式,采用娱乐节目形式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2.下列不完全属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初中生((7~9年级)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       
A.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B.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C.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D.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必须熟练掌握楷书书法的相关知识。
2020-03-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深水无人对接的公路沉管隧道堪称世界最大难度,这条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单节重约8万吨,且沉到海底40多米。

如此巨大的沉管要怎样才能沉降到海底实现对接?这就需要浮运安装。为保证浮运安装成功完成,华南理工大学的赵成壁副教授团队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沉管管段浮运、系泊与沉放等水上施工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这一研究,还真发现了问题。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实验的可靠性,团队一遍遍进行实验与计算。最终为港珠澳大桥的浮运与沉放施工方案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出来。先在工厂里把桥墩、桥面、钢箱梁、钢管桩等生产出来,等到伶仃洋风平浪静时再组装起来,首次实现“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建设理念。

“大钢箱梁运到现场安装,安装误差必须控制在1公分以内,每个焊缝不能超过2公分,难度非常大。”伶仃洋上多台风,为了赶在台风来临前完成施工期,华南理工大学王荣辉教授团队在国内首次采用多工法、不对称、多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技术,完成世界首次3100吨巨型钢索塔整体施工。

今年强台风“山竹”登陆时,当全国人民都为港珠澳大桥捏一把汗时,它稳固屹立。大桥之所以能牢牢“站稳”,抗16级台风、8级地震,离不开科学的数据支撑。

【材料三】不久前,横亘在伶仃洋面上的港珠澳大桥经受了强台风“山竹”的考验,不但主体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就连桥面上护栏、路灯都安然无恙,再次刷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在这一成就的背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克非团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论证,为港珠澳工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质量控制指标。

2010年,大病初愈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张肖宁收到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的委托,受命承担港珠澳大桥16公里连续钢箱梁和大跨径钢箱梁结构桥梁的沥青铺装技术研究任务。同时,华南理工大学派出导师,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在工程营地报告厅内为大桥建设者上课,在7年多的时间里为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培养了56位工程士。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顶是(       
A.赵成壁副教授团队仅仅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隧道沉管管段浮运等问题进行研究。
B.大钢箱梁安装难度在于安装误差和焊缝尺寸难以控制。
C.钢索塔整体施工首次采用多工法、不对称、多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技术。
D.港珠澳工程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质量控制指标是由李克非和他的团队的论证成果凝结而成的。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划线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只有浮运安装才能使巨大的沉管沉降到海底实现对接。
B.材料二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港珠澳大桥的创新性。
C.材料三“华南理工大学派出导师,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培养了56位工程硕士。”体现了中国建设者敬业、专注精神的“工匠精神”。
D.材料一划线句子“横亘在伶仃洋面上的港珠澳大桥经受了强台风‘山竹’的考验”的主干是“港珠澳大桥经受考验”。
3.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看了港珠澳大桥的相关报道后,小创和小新同学对创新都有自己的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创新的理解。
2020-02-11更新 | 3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无人机在拍摄、监测、农业、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也在严重干扰着正常社会秩序。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将达到125万牛顿,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机场一旦发现无人机等航空器靠近飞机,会紧急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后,航班才能恢复正常起降。

据重庆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时间长达近4个小时,造成该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事实上,除了造成航班延误,已经出现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直接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2017年1月15日下午,杭州萧山机场附近有人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飞行中的客机。业内人士分析,无人机当时距离民航客机仅百米左右,已严重威胁航空安全。

在机场净空区域以外,无人机“黑飞”也频频出现意外。2015年7月1日,深圳市福田区一架无人机突然从高空坠落,将当地一户居民的私家车砸坏。

材料二   近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专家表示,在无人机销售环节,目前没有相应的准入制度,购买门槛不高,埋下不少隐患。

记者今日在电商网站以“无人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价位从数百元到数十万元不等的无人机产品达100页之多。

根据现有制度,要使用无人机,需事前向相关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操控者还需有无人机驾驶执照。

“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费要上万元,实在太贵了。至于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需要有飞行任务委托书,还要提前好几天携带相关文件、材料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非常繁琐。”云南省昆明市无人机飞行爱好者黄先生说。

材料三   民航局已经初步完成了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将于5月18日上线运行,6月1日起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登记注册。此外,将于5月18日发布首批155个机场保护范围数据。

民航局正在制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入管理规定,针对发展特点和需求,拟将农林喷洒、空中拍照、航空摄影和执照培训四类主要经营项目列为许可对象,同时配套开发无人机准入和经营活动监管平台。

多位专家认为,无人机“黑飞”屡禁不绝,与我国立法滞后于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有关,这又增加了我国无人机管理的难度。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张起淮建议,立法部门应全方位立法,并同步出台与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和行业规定,将无人机真正纳入法律体系。

(选自《香城都市报》

1.下列表述与上文相符的一项是()
A.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其能量接近一颗小口径炮弹。
B.近年内,国内无人机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的时间频发,除了造成航班延误,还直接威胁公共安全。
C.《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无人机价格会越来越高。
D.民航局正在指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入管理规定,已被列为许可对象的是农林喷洒,空中拍照等四类经营项目。
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黑飞”严重威胁航空安全。
B.材料二中引用黄先生的话,说明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费用昂贵、申请飞行手续麻烦。
C.材料三中民航局已制定好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入管理规定。
D.三则材料以“国内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为中心,详细分析了“黑飞”的危险性、市场规模,以及国内对此出台的相关措施。
3.我国无人机管理难的原因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2020-02-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