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来的沙克尔顿

①1914年8月1日,连沙克尔顿在内的28位骑士,乘木船离开伦敦,赴南极探险。沙克尔顿根据家庭的座右铭“坚毅必胜”,把木船命名为“坚毅号”。

②12月15日,“坚毅号”离开南乔治亚岛。第二年的1月8日,“坚毅号”到达南极边缘的成德尔海之后,就身陷冰川之中而动弹不得。并随冰雪漂移了10个月,其中包括南极长达数。月的漫漫严冬。就在夜夜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聊以蔽体的船只最后也被巨大的冰坨压毁。10月27日沙克尔顿下令弃船。11月8日,随队摄影师赫黎冒险潜入困陷冰海的木船,抢救回部分珍贵的底片。11月21日“坚毅号”沉没。

③他们尝试徒步横越冰雪的大海,但每天行程连三公里都走不出,体能消耗却无比巨大,最后沙克尔顿毅然决定放弃前行,就在浮冰上扎营。

④在食品、衣服,遮蔽物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和他的船员在冰天雪地中整整露营了五个月。这五个月中,为了鼓励船员的斗志,在与船员同样心身疲惫的情况下,沙克尔顿仍然谈笑风生,并不时在冰川上翩翩起舞,而这时,他们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已吃完,只能靠企鹅肉和冰雪维持生命。

⑤当探险队员随冰浮漂到北面开放水域后,他们立即用弃船时抢救出的三艘小救生艇,经过了七天艰苦的海上旅程,齐心协力勉强航行到荒芜的大象岛。而大象岛是一个远离航道的无人的岛屿,留在那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⑥眼见船员们的体能和精神都濒于极限,沙克尔顿知道不能再等了。1916年4月24日,沙克尔顿决定与另外四名船员乘坐一艘22英尺长的救生艇“加兰号”开始一项几乎是不可能的自救行动,目标是横渡约1300海里波浪滔天的海面,到设有捕鲸站的南乔渔亚岛求救。

⑦5个人在狂风怒海中航行了17天,“加兰号”奇迹般的到达了南乔带亚岛人迹罕至的南岸。因风太大,“加兰号”无法靠岸,他们不得不又在一会飞上半空,一会又好象要沉人谷底的救生艇上苦熬过一个晚上。

⑧但是,捕鲸站设在南乔治亚岛的北岸。几个面带冰屑,手脚几近麻木的人在沙克尔顿的带领下,仅靠一根绳索,两把冰镐,在留下两个体弱的队员后,另两位队员随沙克尔顿在30小时内奇迹般地横越了42公里被认为飞乌都不能飞越的高山冰川,走过了从来无人涉足的南乔治亚内陆,准确抵达北岸的当尼斯捕鲸站。

⑨捕鲸站站长目瞪口呆的望着三个像是从天而降、似人似鬼的物体发问到:“你们是谁?”

⑩走在最前面的人开口说话:“我是沙克尔顿。”

⑪深知此行并相信“坚毅号”已无任何生还希望的捕鲸站站长——一个壮如铁塔的铮铮汉子闻言转身掩面而泣。

⑫这一天是1916年的5月20日。

⑬5月23日,尚未恢复的沙克尔顿急不可耐地在接到留在南乔治亚岛的两位队员后,又借船开往大象岛去营救在那里的23个船员。所有的人都劝阻他,要他留在捕鲸站休息,由别人前往营救,但沙克尔顿坚决不同意,他说他一定要亲自去,因为出发前答应过他们。

⑭8月30日,当第四次出发的营救船只终于驶进大象岛时,心情激越的沙克尔顿两眼直盯着前方,当隐约有人影可辨时,沙克尔顿便急着清点人数:1、2、3、4……23。

⑮“他们都在那里!他们全都在!”

⑯沙克尔顿因狂喜而泣,回头向营救船上的人们反复大喊:

⑰“他们全都在!”

⑱“他们全都在!”

⑲“他们全都在!”

⑳沙克尔顿终于如约接走了当初留在大象岛上的23名船员。

㉑从1914年8月1日启航,到1916年8月30日救出所有队员,这场被永载史册的航行与绝境再生的故事共历时两年零一个月。

㉒这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斗志的典范。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多处运用表示时间的数字真实地记录了“坚毅号”从离开南乔治亚岛沉没的全过程。
B.第⑰⑱⑲段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沙克尔顿看到全体船员还活着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C.第㉒段中“典范”是指沙克尔顿一行人在朝不保夕、生还希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实现自救的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D.“坚毅号”船员们历险的过程是:到达南极边缘的成德尔海——航行到荒芜的大象岛——在浮冰上扎营——到设有捕鲸站的南乔治亚岛求救——23名船员全部获救。
2.通过学习,你对课文《伟大的悲剧》和本文主人公的探险行为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简要说说探险的意义。
2023-07-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吉安青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2 .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崔卫平

我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你是你的船长主题班会,全班孩子集体过十五岁生日,家长也参加。我作为家长代表应邀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孩子们:

①十五年前,当在座的孩子们呱呱坠地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难以想象今天的情景。这个时刻是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我们的孩子十五岁了。你们健康而有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此刻,我想讲些什么呢?你们整整齐齐地、肩并肩地坐在这儿,我能感受到你们热切的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好,就从这里开始。

②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自己的胳膊或脸,看疼不疼?(座位上,孩子们活跃起来,此起彼伏地喊道:疼!

③好极了!祝贺你们!知道自己的疼痛,你们有着人类正常的感觉和感受。

④下面我提一个问题: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家长。

⑤刘然,刘然的家长来了没有?(刘然是一个长得小巧,很可爱的小姑娘。她的母亲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她是一位军人)您好!请问,如果现在刘然从外面进来,手上扎了一根刺,您感觉怎么样?(我能感到她的疼痛,我自己也心疼。这位军人答道。)

⑥谢谢。

⑦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刘然感到自己的疼痛,刘然的妈妈也同样感到了。那么也就是说,除了我们自己,别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疼痛。不是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了解我们所遭受的痛苦和悲哀。

⑧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别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疼痛,而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感受到别人的疼痛?现在我问刘然:如果妈妈在厨房切菜不小心把手切破了,你感觉如何?我也感到心疼。小姑娘用细细的声音但十分明确地说道。)

⑨是的,并且还会立刻到抽屉里寻找创可贴,像我的女儿每次做的那样?(小姑娘点点头。)

⑩肯定是这样。在座的每个孩子都会这么做的。不仅妈妈能感受到我们的疼痛,我们也能感受到妈妈的疼痛,并试图去分担或减轻它。

⑪再推下去,除了在亲人之间有这种互相感受、互相沟通、互相分担之外,对其他人、甚至不认识的人是否也能有这种感受?答案也是肯定的。在座的孩子无论谁手上扎了刺从门外进来,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不会无动于衷的。

⑫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有障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于是,一身化作千万身,许许多多人的幸福和快乐便都印在我们的心中,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们眼里。

⑬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作为人类成员,我们生命的根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不应该对别人的弱点和不幸抱讥讽嘲笑的态度,不应该对别人暂时的失败或某些缺陷持幸灾乐祸的立场,因为你自己同样会有弱点、不幸、失败或缺陷。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居高临下、歧视或鄙视,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或继续伤害一个人。

⑭同学们,让我们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等你们长大了,从中还要发展出更重要的观念——正义的观念。一个人要有正义感,一个社会要有社会公正。你们要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希望你们将来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你们自己、你们这一代人才有希望!

(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你是你的船长”的意思是每个人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程,掌握自己的命运。
B.括号里面的内容表明演讲者抛出的问题,得到在场的孩子和家长的积极反应。
C.在第②段中,“我”让孩子们掐自己的胳膊或脸,目的只是让他们明白自己有着人类正常的感觉和感受。
D.从小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有利于我们长大后养成正义的观念。
2.理解全文内容,梳理这篇演讲词的演讲思路。
3.讲演者在第⑪段中说“在座的孩子无论谁手上扎了刺从门外进来,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不会无动于衷的”,是为了印证哪一观点?
4.概括第⑫⑬段的主要观点,并说说其论证过程。
5.联系《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课文,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篇演讲词的突出特点。
2023-07-2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多样伴读,带动乡村“悦”读

智春丽

①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②当春风染绿大凉山,蓝天白云下,木耳小学的师生围坐,打开色彩鲜艳的儿童绘本,翻阅奥妙无穷的科普读物,想象远方,想象星空,想象长大——阅读的快乐,近在咫尺,一个好大的世界装在了心里。

③可有时,阅读的快乐又有点遥远。

④书包里除了课本还是课本,想买故事书要跑很远的路,打开一本书,不认识的字像是拦路虎,而手机里的诱惑又在招手——对于村民尤其是孩子来说,阅读,想说爱你又并不容易。

⑤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1年城镇居民图书阅读率为68.5%,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0.0%。农村居民阅读率低于城镇居民,有着诸多客观原因。从乡村实际情况出发,当前需要以更多生动的形式推广阅读,以伴读带动“悦”读。

⑥几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阅读时间不足、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困惑较多等问题。短视频等应用普及,更使得与手机“抢夺”留守儿童的时间成为迫切课题。推动全民阅读向乡村延伸,不妨从发挥阅读的连接与陪伴作用出发,着眼于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使用效能,落脚于培养村民阅读习惯。

⑦改变悄然发生。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引导,社会力量踊跃呼应,乡村文化振兴文旅融合蓬勃发展,一股强大合力,将书香之风吹进广袤山乡。

⑧连续几年开展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评选最美农家书屋、乡村阅读榜样,让一批奔走田埂、送书爱书的普通人受到关注。河南内黄县“微光书苑”创始人李翠利说,“爱书,也想让更多人读书”,农村超市的书架,成为点亮阅读的微光。去参加读书会的人,涌进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也亮相在乡村文化活动中。最近,在飘香的梨花林里,湖北枝江市百里洲镇就办了一场乡村伴读梨花诗会。

⑨让阅读的快乐离田埂更近些,还需要更多改变。以农家书屋为主体的乡村阅读基础设施,建好之后怎么用好,重在深挖提供阅读服务的潜力。调动教师、返乡人才、志愿者等群体的积极性,借助数字技术,探索更多样、更灵活的伴读形式。

⑩期待更多伴读带动乡村阅读走向“悦”读,激活阅读渴望,满足爱书人的阅读期待。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21日,第07版)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买书难和手机的诱惑是农村居民阅读率低的客观原因。
B.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时间大多被手机“抢夺”了。
C.阅读是个人习惯的养成,社会力量对全民阅读影响不大。
D.以伴读带动“悦”读,激活阅读渴望,可以更好带动乡村阅读。
2.阅读的快乐近在咫尺,阅读的快乐对于农村尤其是农村孩子又有点遥远,请你说一说如何提高农村居民阅读率。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五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所以比尔·盖茨本人一定会在60岁之前退休。同样,让一个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也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我是属于创造高峰过去的一个科学工作者,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所以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那么,一个快落山的太阳,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的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

下面我就要谈到我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榜样,比如说,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就有很好的扶植年轻人的传统。第五代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布莱克,做了一件大家当时痛骂他的事情,说他背叛了恩师卢瑟福,把如此有名的基本粒子的方向关摔。但20年以后,当初大骂布莱克的人认识到,即使卢瑟福还活在世界上,当时已经难以改变这么一个趋向了,再要搞基本粒子需要投入非常昂贵的大型加速器,英国根本没有这种财力,研究重心必然移到美国。布莱克看到了这种趋势,他赶紧抓住机会,鼓励年轻人开辟新天地,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当前的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很难找到60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60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

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权威。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都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尤其是发展迅速的新技术领域更是如此,当然年轻院士是例外。可喜的是,年轻院士越来越多了。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个公式,来结束我的这场“狗皮膏药”式的演讲,这是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我非常赞赏,就是“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I+WE=Full I),大家很强调要体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溶在“We(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我非常赞赏这个公式,把这个公式奉献给大家——“I plus We equals to Full I”,谢谢。

(节选自《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有删改)

1.同样是著名科学家面对青年学子所做的演讲,《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风格有何不同?
2.结合选文,说一说王选是如何看待权威的。你对此有何理解?
2021-07-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通过红色大门(节选)

(美)埃德加·斯诺

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壁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我放下了心,朝着他的前面望去,看见一座小山的山边有一个黄土村落,缕缕青烟从村里那些高大的泥烟囱里袅袅上升,那些烟囱像长长的手指一样竖立在峭壁的面前。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了那里。

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我过去听到中国人说“hai pa”就只有一个意思:“我害怕!”我心里想,如果他感到害怕,那我该感到怎么样呢?但是,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

那骡夫把我跟他说过的话重说了一遍,还添枝加叶地说了些他自己的话。我放心地看到那位青年农民的脸色和缓下来了。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他的手慢慢地从枪柄上移开,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这些陕西山区的居民有自己的方言,净是发音含混的口语。我同那位主席又作了几次谈话的努力之后,他渐渐地现出能够领会的神情,我们的谈话就有了顺利的进展。等到我最后问清这个问题时,我这才发现陕西山区方言中的hai pa等于官话中的bu zhi dao(不知道)。这个发现使我感到很满意。

我坐在铺着炕毡的炕上,向我的主人进一步谈到我自己和我的计划。过了不久,他就显得没有什么疑虑了。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当时我以为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就在那里。问他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向导和一个骡夫。

他答应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过我不能在大热天赶路。太阳已经升到当空,天确实是非常热,我看上去很疲倦。他问我吃了东西没有。说实在的,我饿极了,因此我不再跟他客气,接受了他的邀请,第一次同一个“赤匪”一道吃饭。我已破釜沉舟,决心跨进红区了。

我现在已经完全落入刘龙火先生(我后来知道这就是那位青年农民的姓名)的掌握之中。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向我提出无数的问题。他和他的朋友们非常好奇地翻看我的照相机、鞋子、毛袜、我的布短裤的质料,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对于我的卡其布衬衫的拉链,更是赞不绝口。总的印象似乎是:我的行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可笑,显然非常实用。我不知道“共产主义”在实践上对这班人意味着什么,我准备眼看我的这些东西很快地被“共产”——但是当然没有发生这种事情。我几乎可以肯定,我受到严密检查的目的(比你在其他边境所受到的海关检查要愉快得多)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洋鬼子不可思议。

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端来了一大盘炒鸡蛋,还有蒸卷、小米饭、一些白菜和少量烤猪肉。我的主人为饭菜简单而表示歉意;我则为我的食量不同寻常而表示歉意。

龙火告诉我,说安塞离那里不过“几步路”,尽管我不大放心,但是除了照他说等一等以外,没有其他办法。等到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终于到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四点钟了。临走时,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可是他愤然拒绝了。

“你是一位外国客人,”他解释说,“而且你是来找我们的毛主席的。再说,你的钱也没有用处。”他对我手里拿着的纸币瞟了一眼,问道:“你没有苏区的钱吗?”听我回答说没有,他就数了共值一元钱的苏区纸币说,“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我拿一元国民党的钱和刘先生交换,他接受了;我再一次向他道谢,然后跟在我的向导和骡夫后边爬上山道。

“好啊,”我一边气喘喘地爬山,一边对自己说。“到现在为止,一切顺利。”我已闯进了红色大门。这件事多么简单!

1.【话书名】文章节选自埃德加·斯诺1937年在伦敦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环境,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根据对本名著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哪个书名更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2.【说人物】斯诺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用纪实的笔法,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谈举止,报道了他们的真实生活。综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刘龙火这一人物形象。
3.【赏奇景】选文好似不经意地描写了沿途所见,实际上作者是用场景语言来表达意义。请结合选文第一段,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4.【品细节】细节描写能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题。选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其中提到的“hai   pa”这一细节,在选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5.【探手法】阅读下面材料,谈谈斯诺和贺敬之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兴奋、惊喜之情的?
材料一:

“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材料二: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贺敬之《回延安》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职业生涯规划,你准备好了吗

随着中小学那程改车的持续推进,“职业生注规划”如今不再是新名词,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在高中大面积推开,并还步向初中者普及。

职业生注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速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来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

【调查研究】“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操通组对某校高一新生,做了关于“职业生注规划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注】1.家长能帮助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对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持肯定态度;

3.希望家长多提供一些了解各个职业的机会;

4.在初中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学子心声】

爽爽是大四学生,学的是会计专业,但是找了大半年工作,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 问她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她都说不清。“我觉得我适合当护士,可我学的是会计。当初换志愿的时候,我明明换的是浙江某大学的英语专业,可是,等我和同学出去玩了,我爸偷改了我的志愿,学校和专业全改了。”

由于不喜欢所学专业,她学得不开心,几度灰心,现在找工作又特别迷茫。听说有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后,她不禁感慨:“要是我那时候能有这样的辅导多好,怎会走这些弯路? 真是郁闷!”

【规划辅导】

中学生在接受职业生注规划辅导时,指导师往往会对化们进行这样的“心理测试”:

今天,你准备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行。刚走出家门,一个白胡子的神仙突然在你面前出现。他告诉你,他可以送给你一个礼物,作为你旅途的坐骑,你会选择哪一个:

A.一头强壮的大象

B.一头被视为神物的单峰白骆驼

C.一匹《射雕英雄传》里提到的汗血宝马

一般人的逻辑是不是这样的:我喜欢宝马,因为很威风,很漂亮,而且跑得很快,我喜欢这种奔驰的感觉。我不喜欢骆驼和大象,因为太慢了!但如果是去沙漠,骑大象走不出二十公里就得渴死。如果去草原,要一头骆驼又有何用?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都要明白:关键是看你要去哪里旅行。

【专家说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美国早在1989年就颁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明确规定职业生涯教育要从6岁开始。日本也要求从小学开始就必须进行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展高中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太迟了!在填报志愿时,许多学生不但对大学的专业学什么、将来能做什么一无所知,就连对自己的兴趣与适合的东西也不够了解。在大学阶段,许多学生由于选择了不感兴趣的专业而表现得很懈怠,甚至荒废了学业。

深圳市光明新区教科研中心刘会金:绝大多数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大学生毕业时有将近40%的同学认为自己学错了专业,近65%的同学将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每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很多家长、教师习惯于“分数优先”原则,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志向。

温州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马玉斌: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是帮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和职业的匹配度。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就定下具体明确的职业方向,而是要让学生在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把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在选课和选专业方面能够有的放矢,激发个人的内在价值和潜力,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1.下列表述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结果相符的一项是( )。
A.少数家长对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不大。
B.多数学生赞同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C.多数学生对各个职业了解较多并希望进行体验。
D.初中学校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课。
2.阅读【规划编导】,指导师给中学生做心理测试,想要告诉学生什么道理?
3.结合文本相关内容,谈谈关于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平时要怎么做?
2020-05-0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育华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红军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以后,就开始走上它历时一年的划时代的征途,首先向西,然后向北。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这里只能作极简略的介绍。共产党人现在正在写一部长征的集体报告,由好几十个参加长征的人执笔,已经有了三十万字,还没有完成。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红军说到它时, 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那么长,甚至比这更长。根据一军团按逐个阶段编的一张精确的旅程表,长征的路线共达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折合英里为六千英里,大约为横贯美洲大陆的距离的两倍,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得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1.以上文段选自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_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________作品(体裁)。
2.选文报道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长征,请联系作品,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3.结合选段内容,谈谈你对红军战士的认识。
2019-12-21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7-【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江西专用)
17-18八年级下·江西南昌·期末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⑧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⑨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⑩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⑪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1.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2.写王阳明格竹是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目的是什么?
3.第⑨段中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4.在本文第⑩段中作者举自己的经验为证。这种作法妥当吗?写出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19-12-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江西省南昌市二十八中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最后一次演讲(节选)

闻一多

①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地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地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缺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今天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缺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地鼓掌)

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补,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者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地鼓掌)

⑥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地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

⑦“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

⑧反动派挑拨离问,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⑨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⑩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

1.文中从哪些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2.阅读第5段,画横线处句子中“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是什么意思?“光明”和“打破这个黑暗”的含义各是什么?
3.请结合演讲词的特点,试着分析第②段的语言特色。(从修辞,句式及人称角度进行分析)
2019-09-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2-13七年级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生寓言

周国平

幸福的西绪弗斯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太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命运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有谁能够摆脱自己的影子呢?

可是,有一天,一个流浪者对于自己的命运实在不堪忍受,便来到一座神庙,请求神允许他和别人交换命运。神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你就和他交换吧。”

按照神的指示,流浪者出发去寻找了。他遍访城市和乡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对自己命运完全满意的人。凡他遇到的人,只要一说起命运,个个摇头叹息,口出怨言。甚至那些王公贵族,达官富豪,名流权威,他们的命运似乎令人羡慕,但他们自己并不满意。事实上,世人所见的确只是他们的命运之河的表面景色,底下许多阴暗曲折惟有他们自己知道。

流浪者终于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换命运的人。直到今天,他仍然拖着他自己的影子到处流浪。

诗人的花园

诗人想到人生的虚无,就痛不欲生。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坟。他看这坟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的成就也终于遐迩闻名,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有一天,诗人听见一个小女孩问她的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呀?”

妈妈回答:“我不知道,你问这位叔叔吧。”

小女孩的小手指着诗人从前挖的那个坟坑。诗人脸红了。他想了一想,说:“小姑娘,这是叔叔特意为你挖的树坑,你喜欢什么,叔叔就种什么。”

小女孩和她的妈妈都高兴地笑了。

我知道诗人在说谎,不过,这一回,我原谅了他。

(选自《周国平文选》)

1.读完第一则寓言,请你说说什么是幸福?
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都如流浪者一样,不堪忍受自己的命运,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诗人的脸为什么会红了呢?
4.这三则寓言的主人公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5.这三则寓言体现了当今社会流行的一个主旋律,是什么主旋律呢?
2016-11-18更新 | 4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西万载三中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