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1 . “让角儿”

   

“让角儿”是戏曲演出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多出现在几位名家在同一剧团或上演同一出戏的情况中。

在演一出大戏时,贯穿全剧的主要角色,在每一折中唱、念、做、打各有千秋。譬如,《四郎探母》这出戏中的主角杨四郎,共有《坐宫》《过关》《见弟》《见娘》《见四夫人》《回令》等多场戏。其中,有以唱功见长的,有以表演见长的,有以武功见长的,诸多名角如何分配这一个角色呢? 如果杨宝森、谭富英、马连良等三位名家参演,一般来讲,《坐宫》一折虽然有一个嘎调(高音),但相对于《见弟》《见娘》的多个高腔儿,显然更适合以韵味见长的杨先生,而嗓音高亢的谭先生唱《见弟》《见娘》更为合适,以做派见长的马先生演《回令》最为精彩。再如《群英会》《借东风》这两出戏,如果马连良先生自己挑班“马连良剧团”时,他要“前鲁肃后孔明”,因为《群英会》中鲁肃是第一主角。如果和谭富英这位名家同时参加演出,马先生就会把《群英会》中的鲁肃一角让给谭先生,自己饰演诸葛亮到底。

“让角儿”能                               ,更展现了“角儿”的艺德,最重要的是能让观众满意。

(有删改)

1.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写结尾句,让文章内涵更深刻。(30字以内)
2.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 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2024-04-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大宁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2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回不来了。炎帝痛念他的女儿,但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能独自悲伤。

女娃死了,她的魂灵化作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jiū)山上。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吧,你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大笑。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件事。

(选自《中国神话故事》,有删改)


班级开展了“童话故事共欣赏”活动,有同学分享了上面的故事。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


(2)在童话故事赏析环节,你作为小组代表发言。请写一段文字谈一谈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100字。
2024-03-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3 . 下面是作家贾平凹的发言稿(节选)。请认真阅读,完成各题。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①几年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翻译就是世界文学。这话让我吃惊,可冷静一想,事情确实是这样的,没有翻译,从何谈世界文学呢?正是一批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出去,尤其是被翻译出去的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使世界才了解了和正在了解着中国文学。翻译的功德巨大啊!现在,中国的政府、中国的文学组织机构,中国作家对翻译的热情很高,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解读中国故事”,其希望和目的要让中国作家的作品更多地翻译出去,翻译得更好更准确更丰满。有幸参加这个大会,对于如何解读中国故事的话题上,我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②解读中国故事,就是让人知道这是中国的故事,并从故事中能读到当今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能读出中国的气派、味道和意义。而当下的中国,作家是极其多,作品也是极其多,据有关资料报道,仅长篇小说,每年就印刷出版三千余部,在这些庞大的作家群和作品堆里,怎么去识别哪些是有价值的作品,哪些是意义不大的作品,哪些作品值得被翻译出去,哪些作品是需要下工夫做的重点翻译?别说翻译家,就是中国的文学专业人员也难以做到那么好。虽然对于一部作品的优劣高低鉴别那是自有一种标准和感觉的,好的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它会口口相传,产生出影响,但是当不可能把所有作品都读过,或无法从整体上来把握时,具体到某一部作品,常常是各人有各人的解读。

③我的意思是能多读些作品尽量去多读些作品,从而能从中国文学的整体上去把握和掌控,当把豆子平放在一个大盘里,好的豆子和不好的豆子就自然都发现了。要了解孔子,不仅是读孔子,还有必要读老子,读荀子,读韩非子等等,这样更能了解孔子。在这种能整体把握当下中国文学的基础上,就可以求辩解:中国之所以是中国,它的文学与西方文学有什么不同?与东方别的国家的文学有什么不同?它传达了当今中国什么样的生活?传达了当今中国什么样的精神和气质?这些生活这些精神这些气质,在世界文学的格局里呈现了什么样的意义?

④这样,就可能遴选出一大批作品来,这些作品因作家的经历和个性不同,思想和审美不同,他们的故事和叙述方式就必然在形态上,色彩上,声响上,味道上各异。如何进一步解读,途径之一就是了解中国的文化。

⑤说到了解中国的文化。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包括艺术作品中,是有着相当多的中国文化的表现,但那都是明清以后的东西,而明清是中国社会的衰败期,不是中国社会的鼎盛和强劲期,那些拳、灯笼、舞狮、吃饺子、演皮影等等,那只是一些中国文化的元素,是浅薄的零碎的表面的东西。元素不是元典,中国文化一定要寻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上,根本上。比如中国文化中关于太阳历和阴阳五行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对宇宙自然的看法,对生命的看法,这些看法如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它的哲学观念的。比如中国的宗教有儒、释、道三种,道是讲天人合一,释是讲心的转化,儒是讲自身的修养和处世的中庸,这三教如何在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构成和运行的。比如,除了儒释道外,中国民间又同时认为万物有灵,对王的敬畏,对自然界的阴阳的分辨。中国文化中这些元典的东西,核心根本的东西,才是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和性格,它重整体,重混沌,重象形,重道德,重关系,重秩序。能深入了解了这些,中国的社会也才能看得懂,社会上发生的许多事情也才能搞明白。有了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性格、宗教和哲学,进而又影响和左右着中国人的审美,形成了它的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节选自《美文》,有改动


(1)阅读上面文字,填写表格空缺处内容。
发言场合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
(在京医行)
发言者身份嘉宾
听众身份来自16个国家的30位汉学家、翻译家
讲话的核心话题“解读中国故事”即翻译家能较为理想地鉴别出中国作品的优劣高低。
发言思路①解读中国故事的目的:A______________
②如何解读中国故中B________C_______
(2)有同学说,以上讲话内容专业性强,但发言者把一些抽象的说法或术语解释得通俗易懂。你认为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至少答两点)
(3)文章开头看似平常,实则有一定的设计用意。请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2023-11-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赢在另辟蹊径

①在一次欧洲的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两分优势领先,似乎是稳操胜券了。但是,局势却不然。因为那次锦标赛所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赛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才能算胜,否则就将被淘汰。这谈何容易?

②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要求暂停。

③许多人对此举都付之一笑,认为保加利亚队大势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教练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难力挽狂澜。

④暂停结束后,比赛继续进行。这时,球场上出现了让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保加利亚队拿球的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篮网,比赛时间到。

⑤全场的观众顿时目瞪口呆。最后,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手,需要加赛,大家才恍然大悟。

⑥保加利亚队这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在加时赛期间。保加利亚队赢了对方6分,如愿以偿地取得了胜利。

(选自《领导文萃》2023年2期,有删改)

1.保加利亚队的做法,为什么让全场的观众从“目瞪口呆”到“恍然大悟”?
2.生活中难免遇到危机,陷入僵局,我们应该如何化解,起死回生?有的同学认为要打破常规、大胆尝试,也有的同学认为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你赞同哪种说法?还是另有思考呢?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2023-11-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回答问题。

①鳑鲏是一种淡水鱼,在野生环境下,鳑鲏无法保证鱼卵的安全,因此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繁衍后代。于是,它们把养护鱼卵的任务交给了河蚌。

②每年的春夏之交,是鳑鲏繁殖的季节。这时,雌鱼和雄鱼会结伴游到河蚌的栖息地,寻找合适的产房。雌鱼在腹下拖着一条长长的产卵管,一旦物色到合适的河蚌,便会在河蚌张开蚌壳时趁机把产卵管插入河蚌的进水孔,把鱼卵产在河蚌体内。

③进水孔是河蚌呼吸和进食的通道,那里有极为丰富的氧气供给。在这样的条件下,鳑鲏的鱼卵孵化率非常高。孵化出的小鳑鲏会在河蚌体内继续生长,而进水孔带来的大量藻类和有机碎屑,就成为幼鱼的食物。在河蚌的保护下,小鳑鲏安全地成长,大约一个月后,小鳑鲏便可离开河蚌独立生活了。

④不过,借河蚌育儿的鳑鲏并非只是坐享其成,它也是河蚌的后代——钩介幼虫的养母

⑤原来,当鳑鲏出现在河蚌附近,向河蚌的进水孔产卵时,河蚌也会迅速挤压蚌壳,使钩介幼虫通过出水孔游出来,附着在鳑鲏的鱼鳍或鱼鳃上。鳑鲏的身体受到附着物的刺激,会生成一个个被囊,把这些钩介幼虫包裹起来。就这样,钩介幼虫靠着吸食鳑鲏体内的营养存活。半个月后,钩介幼虫长成幼蚌个体,就会从被囊里脱落,离开鳑鲏。

⑥鳑鲏与河蚌这两种跨物种的生物,只因共同的需要而充分发挥各自所长,成为互利互惠的忘形之交,这也说明求同存异、合作共赢永远是生物生存的智慧之道。

(选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3年第4期,有删改)


(1)阅读完上面的文章后,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2)自然界中动物的生存法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2023-09-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6 . 中国著名国画家俞仲林画的牡丹栩栩如生,让人赞不绝口。

有一次,俞仲林的牡丹图没有画完全,缺了边。

买画的商人觉得不吉利,问他:“牡丹代表富贵,缺了边,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俞仲林解释说:“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了吗?”听完解释后,商人转忧为喜,兴高采烈地捧着画回家了。

自始至终,牡丹皆无变化,但心态却截然不同。正所谓“物随心转,境由心生”,换种角度看问题,或许就会柳暗花明。

1.这个故事中买画的商人最后买走的同样还是这幅缺边的画,他为什么转忧为喜了呢?
2.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结合生活积累,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悟。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能结合生活积累;③不少于100字。
2023-08-0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地区侯马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7 . 印度一个挑水的挑夫有两个大罐子,两个罐子分别从他扛在脖子上一根杆子的两侧垂下来,其中一个罐子有裂缝,而另一个罐子完好无损。

年复一年,这个人每天都从附近的河里把水运到村子里。每当到达村子时,其中一个罐子总是装满水,另一个有裂缝的罐子中的水只有一半。这让有裂缝的罐子感到惭愧。在经过两年的痛苦自责后,有裂缝的罐子对挑夫说:我很惭愧,我想向你道歉。裂缝使我不能把所有的水运回家,尽管你很辛苦。

挑夫回答说:难道你没有注意到你经过的一侧路边有美丽的花吗,而另外一边却没有?我知道你有裂缝,但这就是我在你那一边的路上播种花籽的原因。每天在回家的路上,你都能灌溉种子。两年来,我已经能够采摘这些花,用它们装饰我的房子了。如果你是完好无损的,我就不能拥有这一切。谢谢你给我带来的快乐!

1.“那只完好的水罐”听到以上对话,它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2.阅读选文,请以“缺憾,也是一种美”为开头,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
写作提示:①论述要结合材料和生活积累;②论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2023-07-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①战国时代的楚襄王,是一个昏庸的国君,他父亲楚怀王是被秦国骗去病死在秦国的,可他即位后,只知整天玩乐,对如虎狼之国的秦国,丝毫不加警惕。

②大夫庄辛实在看不过去,对楚襄王说:您在宫里的时候,左有州侯,右有夏侯,出去的时候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随左右。您同这四个人,淫逸侈靡,不顾国政,我看楚国危在旦夕了。

③楚襄王非但不听,还将庄辛赶出了楚国。五个月后,秦国便发动了对楚国的侵略,并很快占领了大片领土。不久,连国都郢也沦陷了。

④楚襄王流亡到城阳,后悔未听庄辛之言,才有今日之祸。于是派人赶到赵国去,把庄辛请回来。庄辛回来后,楚襄王向他请教:我因不听先生之言,以致落到这般地步,你看现在该怎么办呢?

⑤庄辛答道: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现在楚国的领土虽然比以前小了一些,但还有方圆几千里,只要您发愤图强,楚国是会强盛起来的。

1.细读短文,说说“楚襄王是一个昏庸的国君”的具体表现。
2.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请围绕这句话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想法;②不少于100字。
2023-04-1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信息卷 )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你为什么学不好数学

丘成桐

①我是做数学的,我每一次到中国来,很多家长问我,我怎么教我的小孩子数学?我有点啼笑皆非,因为教小孩子数学不是我的专长。不过他们有兴趣让小孩子学数学,并不是因为家长喜欢他学数学,而是期望他考试考高分,尤其期望高考考高分。

②我在哈佛大学三十年,看着我们数学系的学生成长。他们学到第四年,总会写出两三篇好文章,中国学生始终达不到这个标准。我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学生中学、大学初期都还不错,最后的表现比不上国外的学生?我觉察,中国的学生对数学的学问兴趣不是很大:一方面家长并不期望他学数学专业——数学是很枯燥的,同时担忧他的“钱”途,金钱的钱。

③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念。我在哈佛大学三十年,没有看到过一个人念数学拿了博士却找不到好工作。我讲讲我自己的经历。我十四岁时,父亲突然去世。我们一家有八个孩子,我母亲一个人要顶住这个家庭让我们能够生存下去。我自己也花了不少功夫,去做家教帮补一些家用。这段时间是我人生最痛苦、也是最让我成熟的阶段。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没有要我一定要念医学、念工程,他们让我自己选择,选一门我自己喜欢的学科。

④我当时很受我父母的影响,尤其是我父亲。我父亲是学哲学的,很多学生跟他聊天,就谈到希腊的哲学受到数学很大的影响,这个叫自然科学辩证法。我当时十二三岁,除了哲学以外,父亲也教了我很多中国的诗词和古文。还要念冯友兰的《新原道》《新原人》,郭沫若的哲学书,胡适之、钱穆的历史跟哲学书。我觉得都蛮有意思的,可是我都看不懂。过了几十年以后慢慢消化了,看着看着就懂了。这是做学问的一个程序,我想你们应当晓得,刚开始不懂没关系,慢慢看,慢慢看就会了解。我也看很多课外书,当时金庸的武侠小说刚出来没多久,我们在《民报》看金庸的第一篇武侠小说。也看很多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鲁迅的小说我也看。这些书看起来好似跟数学没有关系,可是后来我觉察其实有相当的好处。

⑤我对数学有兴趣是因为初中二年半的时候念了几何。我认为平面几何漂亮得不得了。又严谨又很干净,清清楚楚地将一些命题写出来,让我很震撼。这是一个很漂亮的科学,我很想去找它里边的内容。那个时候要到公众图书馆去找书,我往往在书店里面一站几个钟头,在脑海里想这些数学的定理、数学的描述应当怎样去处理。十三四岁,我经常一边走路一边想数学几何的内容。形成这个习惯后,我对待任何一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想想看它的内容是什么,它能够影响到什么,有什么开展。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⑥做几何是一个很有趣但很复杂的一条路。1971年我研究生的时候,对没有物质的引力场有很大兴趣。爱因斯坦有一个相当复杂的方程,也是一个很漂亮的方程,我想解,可是很难。有一次我刚好到图书馆,看到一篇文章是名教授卡拉比写的,他跟我的想法一模一样。这个问题他没有方法解决,可是写下一个方程。我对这个方程很着迷,花了5年功夫,常常屡战屡败,茶饭不思。1976年我将它解决了,解决以后,我将它运用到几何、微分几何、代数几何种种不同的学科里面,解决了一些重要的问题,让我一举成名。

⑦很多记者、电视台访问我,第一句问我有什么灵感。可是这整个所谓灵感是通过五年来日积月累的奋斗不同的想法积堆起来的,就好似山洪爆发。刚开始山水慢慢积,积得越来越高,突然一场大雨就将这个山洪爆发出来,这时思想就来了。思想不可能无缘无故来的,没有天才这个概念,也没有谁能够在突然之间、一秒钟内发生一个想法。

⑧乐趣是无穷的,可是不要太斤斤计较一下子就能够成名,总是要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

1.本文是一篇针对性很强的演讲稿,请你说说它所针对的现实问题是什么。
2.作者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的数学学习经历。请仔细阅读,谈谈你从中收获的启示。
3.请你仔细品读文中画线句,并完成问题。
(1)我认为平面几何漂亮得不得了,又严谨又很干净,清清楚楚地将一些命题写出来,让我很震撼。这是一个很漂亮的科学,我很想去找它里边的内容。(两个“漂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可是这整个所谓灵感是通过五年来日积月累的奋斗、不同的想法积堆起来的,就好似山洪爆发,刚开始山水慢慢积,积得越来越高,突然一场大雨就将这个山洪爆发出来,这时思想就来了。(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4.班里有些偏科的同学,有的喜欢钻研数学,对语文应付了事;有的喜欢大量阅读,对数学畏难不前……针对此类现象,班级召开了讨论会。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这则材料,发表即席讲话。(不少于80字)

不专则不精,固是自然之理,可是“专”也并非是任何人所能说的。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你就是“专”,也绝不能专到多远。自然和学问都是有机的系统,其中各部分常息息相通,牵此而动彼。倘若你对于其他各部分都茫无所知,而专门研究某一部分,实在是不可能的。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2022-10-27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10 . 不被大风吹倒:致全国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青年朋友:

节日快乐!

我看到了你们在我公众号的留言中提出的问题。人生难免遇到艰难时刻,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无法告诉你们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归程时,天色太变,仿佛有一根飞速旋转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声音。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

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

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抓住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倒退半步。

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但我觉得我们是胜利者。

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点启发。

莫言

20220503

(来源: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1.莫言写这封信是为了回答青年朋友提出的什么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2.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你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
2022-06-24更新 | 6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