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11 道试题

1 . 始建于宋代的广济桥,中段用18艘船连成浮桥,能开能合,是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因水流冲击,桥墩多次损毁,各朝代亦有增建或修葺。桥墩造型前期设计为两头尖的船型,后期多改为上游端尖、下游端平的半船型。广济桥建设初期离海更近。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济桥中段设计成浮桥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海洋生物②便于桥梁维护③方便船舶通航④利于汛期排洪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广济桥桥墩造型变化的原因是该桥附近(     
A.河流流速较慢,海潮作用减弱B.河流流速较慢,海潮作用增强
C.河流流速较快,海潮作用减弱D.河流流速较快,海潮作用增强
2021-12-12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低地蔬果园”(下图所示)毗邻巴塞罗那的温泉小镇——卡尔德斯德蒙特维,是一处历史悠久的灌溉空间。古老的石墙灌渠联接城镇和灌区,3700m2的蔬果园过去由温泉水和汇入灌渠的城市降水所浇灌。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从城市中心排入灌渠,蔬果园也渐成荒地。2015年当地提出灌溉系统修复项目,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项目将私有园艺景观开放为公共空间,并在渠道上修筑人行步道;富余及使用过的温泉水引入灌渠,并在灌溉系统中新建一个公共水池,池面上设置漂浮装置种植水生植物。改造后蔬果园逐渐恢复生机。

(1)推测蔬果园耕地荒弃的原因。
(2)与从河流引水灌溉相比,说明修复古灌溉系统的好处。
(3)分析灌溉系统中公共水池的主要作用。
(4)简述恢复蔬果园对该小镇的意义。

3 . 2019年暑假小李随团队到甲国首都乙城市研学旅行,在研学中发现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带“大草帽”,这种大草帽的突出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下左图为甲国等高线示意图,下右图示意大草帽样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国区域(     
A.西海岸有秘鲁寒流流经B.南部夏季盛行东南信风
C.中部有大面积热带雨林D.东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小李在研学调研中了解到甲国人口、城市较集中分布中部偏南地区,主要原因是(     
A.光热充足,土壤肥沃B.降水充沛,航运便利
C.地处高原,气候凉爽D.资源丰富,地质稳定
3.“大草帽”成为当地居民在日常必备用品的原因主要是(     
①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强②大风天气多,大草帽防风
③大草帽保温作用强,利于防寒④雨季降水频率高,大草帽便于避雨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2-07-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地理试题
4 . 臭氧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单项选择题)。
A.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B.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D.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


(3)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中_________层(填名称)。
(4)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____层(填名称),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_________(单项选择题)。
A.酸雨危害人类健康 B.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D.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5)平流层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原因是该层大气以______运动为主。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是该层的_______

5 . 福平铁路桥是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国铁I级电气化铁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北京至台湾高铁通道的先期工程。福平铁路结束了平潭不通铁路的历史,与福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图”。平潭岛附近海域全年6级以上大风天数超过300天,业界将这里视为“建桥禁区”。下图示意福平铁路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平潭海峡多巨大风浪的主要原因有(     
①季风势力较强②是台风的主要通道③海峡的狭管效应明显④海面摩擦力小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福平铁路建设成功说明(     
A.自然因素的限制作用减弱B.经济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C.社会因素是选择线路的根本影响因素D.科学技术因素是有力保障
3.福平铁路的建设有利于(     
A.疏散福州过密的人口与产业B.完善国家路网,便于区域间的联系
C.缩短平潭与外界联系的路线D.维持地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
2023-03-21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注:丁在2691的头上)。


材料二   某家具企业在甲地生产家具组件,在沿海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在消费地组装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图示地区冬季寒冷,主要因_____高,白昼时间_____ (填“长”或“短”),且受_____(填冬或夏)季风影响大等。
(2)形成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作用,丙河流一年中有_____次汛期。
(3)该家具企业在甲地布局属于_____指向型。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沿海大城市便于获得高素质劳动力和市场信息,在消费地组装家具可降低_____成本。
(4)与图中同纬度地区相比,说明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023-05-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20231120日,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青岛)东区附近出现比较奇特的“贴地烟雾”现象,并且仅仅发生在下图所示宿舍区,该宿舍区周围的小山包上空气清新,但走下去时就会闻到比较浓的“烟霾”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1.逆温现象
1.(难)一天当中,“贴地烟雾”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5—7时B.9—12时C.12—16时D.18—20时
2.(难)“贴地烟雾”现象仅仅发生在图示宿舍区是因为该宿舍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强D.地势低洼
3.(难)下图中最有利于“烟霾”味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B.②C.③D.④
4.(难)下图所示ABCD四幅图中,气温变化特征最有利于驱散“雾霾”的是(     
A.B.
C.D.
考点2.危害5.(中)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时,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阻挡了近地面空气水平运动B.抑制了近地面空气对流上升
C.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量增大D.近地面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6.(难)在污染源稳定的前提下,逆温层强度越大,则(     
A.污染物聚集,能见度降低B.太阳辐射强,能见度升高
C.污染物扩散,能见度升高D.太阳辐射弱,能见度降低
7.(难)冬季平原地区,逆温现象出现时,农作物可能会出现严重冻害,这是因为(     
A.冷空气在地表集聚B.地表反射太阳辐射多
C.太阳辐射强度较弱D.大气保温作用较强
2024-01-2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产品化】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堂例题 人教版(2019)必修一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材料二:某家具企业在甲地生产家具组件,在沿海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在消费地组装销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图示地区冬季寒冷,主要因____高,白昼时间____。(填“长”或“短”),且受冬季风影响大等。
(2)形成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作用,丙河流一年中有____次汛期。
(3)该家具企业在甲地布局属于____指向型。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沿海大城市便于获得高素质劳动力和市场____,在消费地组装家具可降低____成本。
2023-01-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鹿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统测(11月)地理试题
9 . 臭氧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________
(2)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单项选择题)。
A.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B.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D.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我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能对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进行精密观测。


(3)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中________层(填名称)。
(4)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_____层(填名称),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   ________(双项选择题)。
A.酸雨危害人类健康     B.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D.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减少
(5)平流层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原因是该层大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________ ,原因是该层的________
10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爨(cuàn)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曾是连接边关的军事要塞,也是通往晋、陕等地的交通要道。村落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村落内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传统民居,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下图为“爨底下村景观图”。



(1)爨底下古村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等。
(2)爨底下村依山而建,农田主要分布在山前低地,这样布局的好处是______。(双项选择题)
A.村落依山而建,不易发生地质灾害
B.村落地势较高,不易遭受洪水侵袭
C.农田地势低平,利于耕作
D.山势高低起伏,便于建设

(3)爨底下村一直遵守“山上不砍柴、不挖土”的村规,这种做法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等,这体现了村民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是________

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人数增多,当地接待压力和环境压力增加。


(4)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有人提议:将所有村民全部迁出,由旅游部门统一管理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并说明理由。
2024-01-09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合格考地理试题(第二次)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