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第一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实验小组制备NaNO2,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NaNO2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B中选用漏斗替代长直导管的优点是________
(3)为检验B中制得NaNO2,甲进行以下实验:
序号试管操作现象
2 mLB中溶液加2 mL 0.1 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不变蓝
2 mLB中溶液滴加几滴H2SO4至pH=5,加2 mL 0.1 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变蓝
2 mLH2O滴加几滴H2SO4至pH=5,加2 mL 0.1 mol/LKI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不变蓝
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
(4)乙认为上述3组实验无法证明B中一定含NaNO2,还需补充实验,理由是_________
II.探究NaNO2的性质
装置操作现象
取10 mL1 mol/LNaNO2溶液于试剂瓶中,加入几滴H2SO4酸化,再加入10 mL1 mol/LFeSO4溶液,迅速塞上橡胶塞,缓缓通入足量O2i.溶液迅速变为棕色;
ii.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上方为浅红棕色。
iii.最终形成棕褐色溶液。
资料:i.[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ii.HNO2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NO和NO2气体。
(5)溶液迅速变为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6)已知棕色溶液变浅是由于生成了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7)最终棕褐色溶液的成分是Fe(OH)x(SO4)y,测得装置中混合溶液体积为20 mL,设计如下实验测定其组成。
资料:充分反应后,Fe2+全部转化为Fe(OH)x(SO4)y

Fe(OH)x(SO4)y中x=_______(用含V1V2的代数式表示)。
2 . 一氧化二氯(Cl2O)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氯化剂和氧化剂,还可用作灭菌和漂白。常压下,Cl2O的熔点为-120.6°C,沸点为3.5°C,遇水会发生反应。某化学实验小组用纯碱和氯气利用下图中装置制备Cl2O(夹持装置、装置C中的冷却装置或加热装置均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欲使分液漏斗内的浓盐酸顺利滴下,可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或_______
(2)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3)装置C中发生Cl2O的制备反应中的固体产物为NaHCO3和NaCl,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4)研究表明,装置B中Cl2O的收率与装置C的温度和纯碱的含水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C纯碱中含水量/%Cl2O的收率/%
0~105.4467.85
0~107.8889.26
10~208.0064.24
30~4010.2552.63
30~4012.5030.38
本实验中适宜选用的温度范围和纯碱的含水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5)装置F中盛放碱石灰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碱石灰的作用为_______
(6)若将少量Cl2O气体通入用稀硫酸酸化的KI-淀粉溶液中,溶液会变蓝色,溶液变蓝色的原因为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 . Na2CO3和NaHCO3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如图是利用天然碱(主要成分为Na2CO3、NaHCO3和少量NaCl)制备Na2CO3和NaHCO3的工艺流程。

完成下列填空:
(1)操作①为___
(2)碳化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3)解释选择0.34~0.4MPa干燥的原因___
(4)对比索尔维制碱法,说明利用天然碱制碱的优势___
(5)为了测定产品中小苏打中NaHCO3的含量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一:称2.000g小苏打样品,配制小苏打溶液250mL。
步骤二:取20.00mL小苏打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盐酸滴定,溶液pH随盐酸体积变化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①取20.00mL小苏打溶液需要使用的定量仪器名称____
②根据滴定曲线分析,若采用传统滴定法,应选择的指示剂是___,此时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
③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
2022-01-20更新 | 48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2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4 . 氯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实验室可用与浓盐酸反应制取,反应原理如下:,若制得标准状况下,则被氧化的_______
(2)多余的氯气可用溶液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工业上也可用溶液吸收氯气获得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印染工业等领域。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矿,其主要成分是。1991年由Allen等人研究,用硫酸淋洗后使用不同的方法可制备纯净的,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①步骤1中,试剂甲必须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填序号)。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酸性
②步骤Ⅲ中,以为氧化剂,当生成时,消耗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已知:①常温下与浓盐酸反应可制得。②不溶于水。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①利用如图装置可以验证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图中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
②实验室中现有药品、浓盐酸、,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021-09-26更新 | 39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题
5 . POCl3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药、染料、表面活性剂等行业。一种制备POCl3的原理为: PCl3+Cl2+SO2=POCl3+SOCl2。某化学学习小组拟利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制备POCl3

有关物质性质如下:
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mL-1其它
PCl3-93.676.11.574遇水强烈水解,易与氧气反应
POCl31.25105.81.645遇水强烈水解,能溶于PCl3
SOCl2-10578.81.638遇水强烈水解,加热易分解
(1)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2)该装置有一处缺陷,解决的方法是在现有装置中再添加一个装置,该装置中应装入的试剂为____(写名称)。若无该装置,则可能会有什么后果?请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说明_______
(3)D中反应温度控制在60~65℃,其原因是_______
(4)测定POCl3含量。
①准确称取30.70g POCl3产品,置于盛有60.00mL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
②将水解液配成100.00mL溶液,取1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
③加入10.00 mL 3.200 mol/LAgNO3标准溶液,并加入少许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④以Fe3+为指示剂,用0.2000 mol/L K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共用去10.00 mLKSCN溶液。
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ⅱ 反应中POCl3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
2020-11-06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6 . “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NaClO。实验小组制备消毒液,并利用其性质探索制备碘水的方法。
资料:i.HClO的电离常数为Ka=4.7×10-8
H2CO3的电离常数为K1=4.3×10-7K2=5.6×10-11
ii.碘的化合物主要以I-和IO3-的形式存在,IO3-+5I-+6H+=3I2+3H2O。
iii.碘单质能与I-反应:I2+I-I3-(I3-低浓度时显黄色,高浓度时为棕色)。
Ⅰ.制备消毒液(夹持装置略)

(1)制备NaClO消毒液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C或D)。
(2)制备完成后,向C装置的溶液中添加NaOH、Na2SiO3等物质,得到与某品牌成分相同的消毒液,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NaOH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资料i,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消毒液的性质探究碘水的制备方法
将某品牌“84消毒液”稀释10倍,各取100mL于三个烧杯中,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制备碘水:
方案操作现象反应后加淀粉溶液
1烧杯1溶液中加入9gKI固体溶液为橙黄色……
2烧杯2溶液中加入9gKI固体再加入1mo/L盐酸10mL溶液颜色快速加深,呈紫红色变蓝
3烧杯3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小于0.5g)振荡后溶液保持无色不变蓝
(4)对比不同方案的实验现象,得出制取碘水的最佳方法要关注的因素是________
(5)针对烧杯3“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蓝”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过量的NaClO将反应生成的I2氧化为IO3-
设计实验证实了假设1成立。NaClO氧化I2生成I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假设2:生成的I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设计实验a证实了假设2成立,实验a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小组检验烧杯3所得溶液中含IO3-:取烧杯3所得无色溶液少许,加入稀硫酸酸化的KI溶液,反应后再滴加淀粉溶液,发现溶液变蓝。该实验方案能否证明烧杯3所得溶液中存在IO3-,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预测烧杯1反应后加淀粉溶液的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说明预测依据________
2020-05-07更新 | 44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化学试题
7 . FeSO4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因此为了方便使用 Fe2,实验室中常保存硫酸亚铁铵晶体[俗称“摩尔盐”,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它比绿矾或绿矾溶液更稳定。(稳定是指物质放置 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变质)
I.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制备与检验
(1)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
本实验中,配制溶液以及后续使用到的蒸馏水都必须煮沸、冷却后再使用,这样处理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向 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操作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一 种浅蓝绿色的晶体。
(2)该小组同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所制得晶体的成分。
①如图所示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C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得淡绿色待测液。
②取少量待测液,_______ (填操作与现象),证明所制得的晶体中有 Fe2
③取少量待测液,经其它实验证明晶体中有NH4和SO42
II.实验探究影响溶液中 Fe2稳定性的因素
(3)配制 0.8 mol/L 的 FeSO4溶液(pH=4.5)和 0.8 mol/L 的(NH4)2Fe(SO4)2溶液(pH=4.0),各取 2 ml 上述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刚开始两种溶液都是浅绿色,分别同时滴加 2 滴 0.01mol/L 的 KSCN 溶液,15 分钟后观察可见:(NH4)2Fe(SO4)2溶液仍然为浅绿色透明澄清溶液;FeSO4溶液则出现淡黄色浑浊。
【资料 1】
沉淀Fe(OH)2Fe(OH)3
开始沉淀pH7.62.7
完全沉淀pH9.63.7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FeSO4溶液产生淡黄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
②讨论影响 Fe2稳定性的因素,小组同学提出以下 3 种假设:
假设 1:其它条件相同时,NH4的存在使(NH4)2Fe(SO4)2溶液中 Fe2+稳定性较好。
假设 2:其它条件相同时,在一定 pH 范围内,溶液 pH 越小 Fe2稳定性越好。
假设 3:_______
(4)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G为灵敏电流计),滴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分 别控制溶液 A(0.2 mol/L NaCl)和溶液 B(0.1mol/L FeSO4)为不同的 pH,

观察记录电流计读数,对假设 2 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序号A:0.2mol·L1NaClB:0.1mol·L1FeSO4电流计读数
实验1pH=1pH=58.4
实验2pH=1pH=16.5
实验3pH=6pH=57.8
实验4pH=6pH=15.5
【资料 2】原电池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时,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该原 电池的电流越大。
【资料 3】常温下,0.1mol/L pH=1 的 FeSO4溶液比 pH=5 的 FeSO4溶液稳定性更好。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和资料信息,经小组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U 形管中左池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②对比实验 1 和 2(或 3 和 4) ,在一定 pH 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
③对比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得出在一定pH 范围内溶液酸碱性变化对 O2氧化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④ 对【资料 3】实验事实的解释为____________
8 . 硫氰化钾(KSCN)是中学实验室的常见药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备少量样品,并进行探究实验。他们查有关资料:CS2+2NH3NH4SCN+H2S,该反应比较缓慢。
Ⅰ.制备KSCN样品。
(1)先制备NH4SCN溶液,装置如图:

①实验开始时打开K1,关闭K2,加热水浴装置,缓缓地向三颈烧瓶中持续通入NH3,并持续通入N2,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当CS2反应完毕,停止实验,此时可以观察到三颈烧瓶内的现象是:______
③烧杯内的溶液X是______________
(2)再制备KSCN溶液:关闭K1,打开K2,利用耐碱分液漏斗缓慢加入适量KOH溶液,继续加热,此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样品检测:待冷却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样品滴入试管中的FeCl3溶液中,并没有观察到明显变红的现象,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
Ⅱ.KSCN的探究实验,同学们用实验室配制的KSCN溶液做下列实验(不是刚才兴趣小组合成的)。
(4)同学甲想检测Fe3O4中是否有三价铁,他把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后的铁丝残渣放入试管,加适量盐酸使其溶解,再往混合液中滴入少量KSCN溶液检验是否有Fe3+,结果没变红,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乙想利用反应Fe3++3SCN-Fe(SCN)3来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他往盛有5 mL 0.05 mol/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mL_____ mol/L KSCN溶液,再把反应后的溶液均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4滴浓FeCl3溶液和4滴浓KSCN溶液,观察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6)同学丙往FeCl2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成红色,不过他注意到,当氯水过量时,红色会褪去,为此,他设计如图装置进行探究。

Y为NaClO溶液,Z为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打开分液漏斗,持续缓慢滴入NaClO溶液至过量,他观察到:C中红色变浅,有大量气泡产生,C中还有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D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F中有气泡。由此推测,KSCN具有______________性。
9 . 纳米材料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例如纳米级Fe粉表面积大,具有超强的磁性,高效催化性等优良的性质。
I、实验室采用气相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其流程如图所示:

(1)纳米级Fe和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将FeCl2·nH2O固体加热脱水制得无水FeCl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简要文字描述)。
(3)生成纳米级F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在不同温度下,纳米级Fe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固体产物不同,温度低于570℃时生成FeO,高于570℃时生成Fe3O4。甲同学用如图甲装置所示进行纳米级Fe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乙同学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纳米级Fe粉与水蒸气的反应并验证产物。

(4)甲装置中纳米级Fe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同学为探究实验结束后试管内的固体物质成分,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将反应后得到的黑色粉末X(假定为均匀的),取出少量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微热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呈浅绿色;有少量气泡产生
II向实验I得到的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溶液没有出现红色
根据以上实验,乙同学认为该条件下反应的固体产物为FeO。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______(用简要文字描述)。
(7)丁同学称取5.60gFe粉,用乙装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将试管内的固体物质在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得质量为6.88g,则丁同学实验后的固体物质中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 . 下列由废催化剂(主要含FeBr3及少量溴、苯)制取无水FeCl3的实验装置与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氧化FeBr3溶液中的溴离子
C.用装置丙分离出FeCl3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可得无水FeCl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