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困难(0.15) |
1 . 小明同学在化学兴趣小组中提出一个猜想:“根据学习过的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可以知道,Na2CO3溶液也能与CO2发生反应”。
为了确定小明同学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了对该猜想的判。请你完成兴趣小组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Na2CO3溶液与CO2的反应
【实验药品】:Na2CO3溶液、饱和的NaHCO3溶液、大理石、CaCl2、CaO、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澄清石灰水
【查阅资料】:NaHCO3与Ca(OH)2发生反应:2NaHCO3+ Ca(OH)2=CaCO3↓+Na2CO3+2H2O,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步骤与现象】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制取的CO2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洗气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③使过量的CO2通过装置Ⅲ,充分反应后,将其中所得的溶液取出3mL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加入______试剂(请从以上给出的药品中选择)当试管中出现_______现象时,Na2CO3溶液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小明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应用】:你能否依据此化学反应的规律,再写出一个类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上述已有的两个反应
不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3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一上入学测试化学卷
2 . NaDCC(结构简式为   ),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常温下,NaDCC为白色粉末或颗粒,性质稳定,受热易分解,难溶于冰水,在实验室中可通过以下反应和装置(夹持仪器略去)制取。
原理:   (氰尿酸)+2NaClO   +NaOH+H2O
实验装置:
       
Ⅰ.制取NaDCC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D中加入10mL40%NaOH溶液,水浴控温10℃左右,搅拌。
②A中加入KMnO4固体,B中加入浓盐酸,混合使之反应,打开磁力搅拌器。
③D中pH降至8左右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氰尿酸,保持10℃左右,边搅拌边持续通入A中产生的气体,至D中有较多晶体析出,停止反应;
④将D中的混合物用冰水浴冷却,过滤,洗涤,低温晾干得到NaDCC晶体。
Ⅱ.NaDCC有效氯含量测定:
⑤用250mL碘量瓶称取0.2000gNaDCC晶体样品,加蒸馏水100mL,摇动至样品完全溶解,加适量的碘化钾和稀硫酸,避光放置5min。再用少量水冲洗碘量瓶瓶塞和瓶内壁。
⑥用滴定管快速滴入0.2000Na2S2O3溶液至浅黄色时,加2滴指示剂后,继续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重复三次,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16.76mL。
⑦完成一次空白试验,消耗Na2S2O3溶液0.16mL。
已知:
样品有效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制备NaDCC实验中使用仪器C的目的是为了提高___________(填原料名称)的利用率。
(2)若步骤②中通入气体过快,仪器D中反应热量未及时散失,可生成较多NaClO3副产物,该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洗涤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已知NaDCC在酸性环境中还原得到氰尿酸和氯化物,写出步骤⑤中样品加入适量的碘化钾和稀硫酸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5)步骤⑥中使用的最佳指示剂是_____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由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若变色后立即读取Na2S2O3溶液体积,则测定的样品有效氯含量结果___________(填字母)。
A.一定偏大                    B.一定偏小                    C.可能偏大                    D.可能偏小
(6)计算样品有效氯____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2023-05-12更新 | 72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最后一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3 . 如图为实验室制备乙炔并进行性质验证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开始前,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
(2)实验室制备乙炔的方程式为___
(3)仪器A在安装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为防止气体生成的速率过快,由A滴入B的试剂为___
(4)装置C可选用的试剂为___(写出一种即可),其作用为___
(5)反应开始后,D中的现象为___,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
(6)D中验证实验结束后。B中反应仍在继续。此时可撤去装置D,在装置C之后连接收集装置,以下装置中最适合用于收集乙炔的是___
   
2019-11-13更新 | 86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实验班开学考化学试题
4 . 兴趣小组探究锌片与盐酸、醋酸反应时,浓度或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他们准备了以下化学用品:0.20mol/L与0.40mol/L的HCl溶液、0.2mol/L与0.40mol/L的CH3COOH溶液、0.10mol/L CuCl2、锌片(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秒表、碳棒、导线、烧杯、几支试管和胶头滴管,酸液温度控制为298K和308K.
(1)酸液都取足量、相同体积,请你帮助完成以下面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温度(K)盐酸浓度醋酸浓度实验目的
2980.20mol/La.实验①和②是研究_____对锌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a.实验①和③是研究_____对锌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a.实验①和④是研究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与锌反应速率的区别;
3080.20mol/L
2980.40mol/L
__________
(2)若(1)中实验①锌片消失的时间是20s,则锌片剩余质量与时间关系图如上图.假设:该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温度相同、浓度相同时,醋酸的平均反应速度是盐酸的1/2.请你在此图中大致画出“实验②”(用实线)、“实验④中醋酸实验”(用虚线)的锌片质量与时间关系曲线.
   
(3)某实验小组在做(1)中实验④时误加少量0.10mol/L CuCl2溶液,发现反应速率与(1)中实验①接近。该组同学对影响因素提出如下假设,请完成假设三:
假设一:Cu2+对该反应起催化剂作用
假设二:Cl- 对该反应起催化剂作用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三是否成立,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2016-12-09更新 | 5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5月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5 . 氰化物有剧毒,氰化电镀会产生大量含氰化物的废水,该电镀含氰废水中的氰化物主要是以CN和[Fe(CN)6]3-两种形式存在。研究表明可采用双氧水氧化法处理电镀含氰废水。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双氧水氧化法探究有关因素对该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破氰反应是指氧化剂将CN氧化的反应)。
【查阅资料】
①Cu2可作为双氧水氧化法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催化剂;
②Cu2在偏碱性条件下对双氧水分解影响较弱,可以忽略不计;
③[Fe(CN)6]3-较CN难被双氧水氧化,pH越大,[Fe(CN)6]3-越稳定,越难被氧化。
[实验设计]
在常温下,控制含氰废水样品中总氰的初始浓度和催化剂Cu2+的浓度相同,调节含氰废水样品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双氧水溶液的用量,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实验目的
初始pH
废水样品体积mL
CuSO4溶液的体积/mL
双氧水溶液的体积/mL
蒸馏水的体积mL

为以下实验作参考7
60
10
10
20

废水的初始pH对破氰反应速率的影响12
60
10
10
20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数据处理]
实验测得含氰废水中的总氰浓度(以CN表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2)实验①中20—60 min时间段反应速率v(CN-)= ____mol·L-1∙min-1
【解释和给论]
(3)实验①和实验②结果表明,含氰废水的初始pH增大,破氰反应速率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填一点即可)。
在偏碱性条件下,含氰废水中的CN最终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同时放出NH3,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Cu2+是否对双氧水氧化法破氰反应起催化作用,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并验证上述结论,完成下表中内容。
(已知:废水中的CN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6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安徽省皖北协作区高三3月联考理综化学试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困难(0.15) |
6 . 某同学学习过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后,为了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现在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报告。
Ⅰ.实验目的:探究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Ⅱ.实验用品:碘化钠溶液、溴化钾溶液、溴水、氯水、四氯化碳。
仪器:(1)________;(2)_________。(请填写两件主要的玻璃仪器)
Ⅲ.实验内容:
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将少量氯水滴入盛有适量KBr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再滴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滴入氯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滴入四氯化碳后,水层颜色变浅,四氯化碳层(下层)变为橙红色
将少量溴水滴入盛有适量NaI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再滴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滴入溴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滴入四氯化碳后,水层颜色变浅,四氯化碳层(下层)变为紫色
Ⅳ.实验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Ⅴ.问题和讨论:
①请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F2如同Na过于活泼,很难设计一个简单的置换反应实验验证其氧化性强弱。试列举一项事实说明F的非金属性比Cl强:(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3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7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研究学校附近的空气质量,遇到了下列问题,请你帮助他们。
(1)甲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悬浮颗粒物、空气中含量进行测定。A装置的名称为___________

注:气体流速管是用来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气体的体积的装置
①用上述装置定量测定空气中的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除测定气体流速(单位:cm3∙min-1)和反应所需时间外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___
②已知:碘单质微溶于水,可以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请你协助甲组同学完成碘溶液的配制:
a.将容量瓶置于水平台面上,加入蒸馏水至距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直至液体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
b.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1.27g碘单质加入烧杯中,同时加入少量碘化钾固体,加水溶解后转入容量瓶中。
c.从上一步所得溶液中取出10.00m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水稀释至100mL。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到1000mL容量瓶中。
合理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拟用如图简易装置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①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保证玻璃管的下端浸没在水中)。然后___________(填写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测定指定地点空气中的含量时,准确移取碘溶液,注入如图所示试管中。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后,再加2~3滴淀粉溶液,配制成溶液A.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如图所示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在同一地点、同时推拉注射器的活塞,反复抽气,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停止抽气,记录抽气次数如下(假设每次抽气500mL)。
分组甲组乙组
抽气次数110145
实验时长(min)6.54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质量测定中的最高浓度限值如下表:
最高浓度限值
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0.150.500.70
经老师和同学们分析,甲组测定结果更为准确,则该地点的空气中的含量为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属于___________(填汉字)级标准。请你分析乙组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偏差的原因是(两个小组所用装置和药品均无问题)___________
2024-03-10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8 . 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NO2尾气,探究其适宜条件原理。20℃时,将4mL不同浓度NaOH溶液一次性推入中40mLNO2,观察现象。

编号c(NaOH)现象
2mol•L-1活塞自动内移,最终剩余约7mL无色气体
6mol•L-1活塞自动内移,最终气体全部被吸收
(1)NaOH溶液吸收NO2时生成两种钠盐,分别为NaNO2_____
(2)检验甲中剩余气体的方法:排出大注射器中的溶液,拔下导管,吸入少量空气,气体变为红棕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检验的反应原理是_____
(3)某同学推测甲中产生无色气体的原因:局部OH-浓度过低,导致部分NO2与水反应。通过实验证明其成立:用与甲相同的装置、试剂和条件,将NO2缓慢推入NaOH溶液中,_____(补全实验现象)。
(4)进一步探究NO2与水或碱反应时还原产物价态不同的原理。
【查阅资料】
i.NO2遇水时发生反应:a.
b.
ii.酸性条件下,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不可逆反应,所得产物遇萘乙二胺变红,且原溶液中越大,红色越深。
【实验】将2mLNO2推入5mL下列试剂中,随即取出0.1mL溶液,滴加到等量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盐酸酸化)中,再加入等量萘乙二胺溶液,加水定容到相同体积,对比溶液颜色。
编号试剂溶液颜色
溶液均呈红色,丁与戊颜色几乎相同,丙的颜色更浅
6mol•L-1NaOH溶液
酸性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①通过实验_____(填编号)对比,说明NO2遇水时发生了反应a和b。
②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NO2与水或碱反应时还原产物价态不同的原因是_____
(5)若用0℃的NaOH溶液重复实验甲,最终剩余约3mL(20℃)无色气体。
综上,用NaOH溶液吸收NO2尾气,适宜的条件是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9 . 某化学小组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0.1 mol·L-1的H2SO4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
(1)小组同学设计甲、乙、丙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现象
向装置I的锥形瓶中加入MnO2固体,向装置I的____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连接装置I、Ⅲ,打开活塞装置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装置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
向装置Ⅱ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装置Ⅱ、Ⅲ,点燃酒精灯装置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向装置Ⅱ中加入____,向装置Ⅲ中再加入适量0.1mol·L-1的H2SO4溶液,连接装置Ⅱ、Ⅲ,点燃酒精灯装置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2)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甲、乙、丙三组实验推测,甲实验中可能是I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为了验证推测,可将装置I中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填字母)溶液中,依据实验现象来证明白雾中含有H2O2
A.酸性KMnO4B.FeCl2C.H2S
(5)资料显示:KI溶液在空气中久置的过程中会被缓慢氧化:4KI+O2+2H2O=2I2+4KOH。该小组同学取20 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他们猜想可能是发生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造成的,请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25更新 | 54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
10 . SnCl4可用于染色时的媒染剂、润滑油添加剂、玻璃表面处理剂等。实验室可以通过如下图装置制备少量SnCl4(夹持装置略)。

已知:①锡的熔点232℃、沸点2260℃;
②SnCl2的熔点246.8℃、沸点623℃;③SnCl4的熔点-33℃、沸点114℃,SnCl4极易水解。
通常将SnCl4晶体加入浓盐酸中,以配制无色的SnCl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该仪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装置II的作用是_______,如果去掉装置II,从实验安全的角度看可能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
(3)装置III中的试剂为_______。下图中可替代装置III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4)该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缺陷,改进方法为在装置VI后连接上图中的_______
(5)作为变价金属的高价离子,Sn4+和Fe3+均有氧化性。请设计实验验证Sn4+和Fe3+的氧化性强弱_______
2022-10-31更新 | 4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