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用下列仪器或装置(图中夹持略)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BC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检验溴乙烷消去产物中的乙烯分离酒精和水
A.AB.BC.CD.D
2020-08-19更新 | 8006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2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ⅰ、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MnO(绿色)、MnO(紫色)。
ⅱ、浓碱条件下,MnO可被OH-还原为MnO
ⅲ、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实验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通入Cl2
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B中试剂是_____
(2)通入Cl2前,实验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棕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对比实验Ⅰ、Ⅱ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
(4)根据资料ⅱ,实验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MnO氧化为MnO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实验Ⅲ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实验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实验Ⅱ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④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_
2023-11-29更新 | 88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高考真题化学试题(部分试题)
3 . 资料显示,可以将氧化为。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
已知:易溶于溶液,发生反应(红棕色);氧化性几乎相同。
I.将等体积的溶液加入到铜粉和的固体混合物中,振荡。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实验Ⅰ

极少量溶解,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淡红色

实验Ⅱ

部分溶解,溶液为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棕色

实验Ⅲ

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溶液为深红棕色
(1)初始阶段,被氧化的反应速率:实验Ⅰ__________(填“>”“<”或“=”)实验Ⅱ。
(2)实验Ⅲ所得溶液中,被氧化的铜元素的可能存在形式有(蓝色)或(无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步骤a.取实验Ⅲ的深红棕色溶液,加入,多次萃取、分液。
步骤b.取分液后的无色水溶液,滴入浓氨水。溶液颜色变浅蓝色,并逐渐变深。
ⅰ.步骤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查阅资料,(无色)容易被空气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
(3)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浓溶液,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观察到少量红色的铜。分析铜未完全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仅将氧化为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能将氧化为。装置如图所示,分别是_____________

   

(5)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在上述实验中氧化的产物中价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_
2023-06-28更新 | 9402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年高考北京卷化学真题
2022·北京·高考真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利用下图装置进行铁上电镀铜的实验探究。
装置示意图序号电解质溶液实验现象
0.1mol/LCuSO4
+少量H2SO4
阴极表面有无色气体,一段时间后阴极表面有红色固体,气体减少。经检验电解液中有
0.1mol/LCuSO4
+过量氨水
阴极表面未观察到气体,一段时间后阴极表面有致密红色固体。经检验电解液中无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气体减少,推测是由于溶液中减少,且覆盖铁电极,阻碍与铁接触
B.①中检测到,推测可能发生反应:
C.随阴极析出,推测②中溶液减少,平衡逆移
D.②中生成,使得比①中溶液的小,缓慢析出,镀层更致密
2022-07-01更新 | 13642次组卷 | 41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高考真题化学试题(部分试题)
2022·北京·高考真题
5 .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b中现象不能证明a中产物生成的是

a中反应b中检测试剂及现象
A分解生成淀粉溶液变蓝
B与浓生成品红溶液褪色
C溶液生成酚酞溶液变红
D乙醇溶液生成丙烯溴水褪色
A.AB.BC.CD.D
2022-07-01更新 | 976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高考真题化学试题(部分试题)
6 . 使用如图装置(搅拌装置略)探究溶液离子浓度变化,灯光变化不可能出现“亮→暗(或灭)→亮”现象的是

选项ABCD
试剂aCuSO4NH4HCO3H2SO4CH3COOH
试剂bBa(OH)2Ca(OH)2Ba(OH)2NH3·H2O
A.AB.BC.CD.D
2021-09-03更新 | 8903次组卷 | 44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北京化学高考真题
7 . 某小组实验验证“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
(1)实验验证
实验I:将0.0100 mol/L Ag2SO4溶液与0.0400 mol/L FeSO4溶液(pH=1)等体积混合,产生灰黑色沉淀,溶液呈黄色。
实验II:向少量Ag粉中加入0.0100 mol/L Fe2(SO4)3溶液(pH=1),固体完全溶解。
①取I中沉淀,加入浓硝酸,证实沉淀为Ag。现象是_______
②II中溶液选用Fe2(SO4)3,不选用Fe(NO3)3的原因是_______
综合上述实验,证实“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
③小组同学采用电化学装置从平衡移动角度进行验证。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写出操作及现象_______

(2)测定平衡常数
实验Ⅲ:一定温度下,待实验Ⅰ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取v mL上层清液,用c1 mol/L KSCN标准溶液滴定Ag+,至出现稳定的浅红色时消耗KSCN标准溶液v1 mL。
资料:Ag++SCN-AgSCN↓(白色) K=1012
Fe3++SCN-FeSCN2+(红色) K=102.3
①滴定过程中Fe3+的作用是_______
②测得平衡常数K=_______
(3)思考问题
①取实验I的浊液测定c(Ag+),会使所测K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②不用实验II中清液测定K的原因是_______
8 .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I将NH4Cl固体加入试管中,并将湿润的pH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对试管底部进行加热试纸颜色变化:黄色→蓝色(pH≈10)→黄色→红色(pH≈2);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
II将饱和NH4Cl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颜色变化:黄色→橙黄色(pH≈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I中试纸变蓝,说明NH4Cl发生了分解反应
B.根据I中试纸颜色变化,说明氨气比氯化氢气体扩散速率快
C.I中试纸变成红色,是由于NH4Cl水解造成的
D.根据试管中部有白色固体附着,说明不宜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备NH3
2020-08-19更新 | 641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9 . 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已知:室温下,0.1 mol·L−1 H2C2O4的pH=1.3)
实验装置试剂a现象

   

Ca(OH)2溶液(含酚酞)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少量NaHCO3溶液产生气泡
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
C2H5OH和浓硫酸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C2O4有酸性,Ca(OH)2+ H2C2O4=CaC2O4↓+2H2O
B.酸性:H2C2O4> H2CO3,NaHCO3+ 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具有还原性,2+5+16H+=2Mn2++10CO2↑+ 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
2019-06-09更新 | 9664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9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
10 . 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①中实验②中现象
A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
B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
C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