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15 道试题
1 . 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做相关验证和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验证具有氧化性。

①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装置甲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说明具有氧化性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该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制备(难溶解于水中)。

①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三颈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该实验体现了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实验表明,将纯净的缓缓地通入到溶液中,得到沉淀。为了探究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该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Ⅰ:溶液中的
假设Ⅱ: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①验证假设Ⅰ(配制溶液前已将蒸馏水煮沸并密封冷却)。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溶液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
假设I成立
实验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
实验i现象为___________,实验ii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验证假设Ⅱ。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目的
实验iii同实验步骤同实验的相关现象作对照实验
实验iv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iv的步骤为___________,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732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03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考题猜想)(6大题型)-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 . 某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关于银镜反应的实验探究。
Ⅰ.探究银镜反应中的作用
已知:①银镜沉淀速率过快可影响其结构和形貌,从而影响其光泽;
开始沉淀时不稳定,易不可逆分解为黑色
③在实验Ⅰ、Ⅱ、Ⅲ中的溶液可视作中性溶液。

(1)的氧化性会随浓度增加而上升,对比实验Ⅰ和Ⅱ,实验小组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1>的氧化性随溶液的增大而增大
<猜想2>_______
(2)该实验小组为进一步探究而设计实验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最终得到结论:“猜想1不合理,猜想2合理”。简述实验Ⅲ的实验过程:_______

(3)该实验小组又进行了实验Ⅳ,控制实验Ⅱ和实验Ⅳ中溶液相同,对比实验Ⅱ和实验Ⅳ,实验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
Ⅱ.该小组在一次制银镜时误将无标签的溶液当成稀氨水,使得转化为淡黄色沉淀。查阅资料知只有极浓的氨水可以将溶解,而实验室并无浓氨水,故不能利用制备银氨溶液。实验小组决定采用肼还原制银镜,实验报告如下。
请将实验报告的空缺部分填充完整。
实验目的采用肼还原制得银镜并以此深入探究银镜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①肼具有强还原性,易吸潮、易被氧化、易与等酸性气体反应,常压下可与水形成共沸物(其中肼含量约69%);

实验药品悬浊液、溶液(加碱化,)、催化剂、焦性没食子酸(别名连苯三酚)溶液(加碱化,)、尿素、油、盐酸。
实验仪器制备肼的全套装置[具体仪器见装置图,需注意的几点:a.实验最好使用洗气瓶,但因实验室没有洗气瓶,故用_______(填“广口瓶”或“细口瓶”)接导管替代;b.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减压蒸馏装置(具体仪器略)、试管、胶头滴管等。
实验操作①依图组装仪器并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②用油浴加热,向三预烧瓶缓缓鼓入空气,同时缓缓将恒压滴液漏斗内药品滴入三颈烧瓶,加热约后停止加热;
③将三预烧瓶内的液体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氨肼混合溶液,将其滴加入悬浊液中。

实验结果实验制得了银单质,但其并未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而是松散的银粉。
实验反思①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加碱化)的作用是_______,加热过程中持续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②为深入研究为何该反应没有生成银镜,我们又做了如下实验:

综合做过的上述关于银镜反应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024-02-19更新 | 482次组卷 | 2卷引用:压轴题12 化学实验综合题(方法总结+题型密押+压轴题速练)-2024年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浙江专用)
3 . 是最常见的硫的氧化物,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并检验其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Ⅰ中浓硫酸体现强氧化性
B.装置Ⅱ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束后向其中通入空气,也无明显变化
C.装置Ⅲ中现象证明具有漂白性,装置Ⅳ中现象证明具有氧化性
D.装置V中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2024-06-01更新 | 516次组卷 | 4卷引用:选择题6-10
4 . 下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中仪器使用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采用蒸馏法分离正己烷(沸点69℃)和正庚烷(沸点98℃)
B.图2:用制备并收集
C.图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氯、溴和碘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D.图4:利用该装置实现NO、充分反应转化为
5 . 科学探究要实事求是、严谨细致。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有关氯化物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I.制备FeCl2。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省略),已知FeCl3极易水解。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II中制备FeCl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缺少氢气的尾气处理装置。
II.利用惰性电极电解0.1 mol•L-1FeCl2溶液,探究外界条件对电极反应(离子放电顺序)的影响。
(4)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电压/V

pH

阳极现象

阴极现象

1

1.5

5.52

无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无气泡,银白色金属析出

2

3.0

5.52

少量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无气泡,银白色金属析出

3

4.5

5.52

大量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较多气泡,极少量金属析出

4

1.5

1.00

无气泡,滴加KSCN显红色

较多气泡,极少量金属析出

①由实验1、2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增大电压,________优先于________放电;
②若由实验1、4现象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氯化铵水解平衡的影响,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c(NH4Cl)/mol·L-1

温度/℃

待测物理量

实验目的

5

0.5

30

a

——

6

1.5

i

b

探究浓度对氯化铵水解平衡的影响

7

0.5

35

c

ii

8

2.0

40

d

探究温度、浓度同时对氯化铵水解平衡的影响
(5)该实验限选药品和仪器:恒温水浴、pH传感器、烧杯、0.1mol.L-1硝酸银溶液、蒸馏水和各种浓度的NH4Cl溶液。
①实验中,“待测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目的ii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表格中,b____ d(填“>”、“<”或“=”)。
2023-05-03更新 | 68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6讲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6 . 对于下面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目的,表述错误的是
A.装置甲后加接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才能获得纯净干燥的甲烷
B.装置乙改用水浴加热,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C.充分冷敷装置丙中圆底烧瓶后,打开止水夹,可见“喷泉”现象
D.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备SO2
2021-04-10更新 | 478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山东卷第05题 实验装置的评价-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山东卷)
7 . 用如图装置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现象说明产物中有
B.②中利用了的氧化性
C.将②③对调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
8 .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甲的操作为将定容后的溶液摇匀
B.图乙操作可用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C.用丙装置观察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D.用丁装置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含有
2024-05-19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1讲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讲义)-【上好课】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9 . 以下实验目的、方法和相关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相关解释
A电解熔融氯化钠

该装置阳极反应为2Cl--2e-=Cl2
B金属防腐

该图采用的是外加电流法对铁管道进行保护
C测量锌粒和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速率的快慢

该实验用到的实验仪器有恒压滴液漏斗、锥形瓶、双孔塞、注射器
D验证分子极性

该实验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由图中现象可知为非极性分子,为极性分子
A.AB.BC.CD.D
10 . 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做相关验证和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验证具有氧化性。

①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仪器X中所装试剂不能是浓硫酸的原因______
②装置甲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③说明具有氧化性的现象为______
(2)该同学设计如图2实验(夹持仪器已省略)产生了白色难溶解于水CuCl,说明了的还原性。

①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
②三颈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说明该反应有还原性的原因______
(3)实验表明,将纯净的缓缓地通入到1.00mol/L溶液中,得到沉淀。为了探究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该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Ⅰ:溶液中的
假设Ⅱ: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①验证假设Ⅰ(配制溶液前已将蒸馏水煮沸并密封冷却)。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ⅰ向______溶液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无白色沉淀假设Ⅰ成立
实验ⅱ向1.00mol/L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
实验ⅰ的溶液______,实验Ⅱ的现象为______
②验证假设Ⅱ.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目的
实验ⅲ同实验ⅰ步骤同实验ⅰ的相关现象作对照实验
实验ⅳ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ⅳ的步骤为______,实验目的是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