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完成下列问题
(1)请画出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并标出产物中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_________

(2)
(BDSB:[Et2SBr][SbC15Br])
①请画出以上反应产物的最稳定构象:_________
②请预测将反应溶剂从硝基甲烷换成甲苯时,反应产率的变化(升高或降低)。_________
③请分别画出以下卡宾与反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
b._________
(3)请分别画出A和B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B_________

(4)环丁二烯与溴反应生成(1Z,3Z,5Z,7R,8R)-7,8-二溴环辛-1,3,5-三烯及其对映体。请画出反应的关键中间体(3个)。_________
2022-11-01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四川赛区)初赛试题
2 . Ⅰ.颜料是指不溶解、只能以微粒状态分散于粘合剂中的着色剂。颜料混合时的三原色是红、黄、蓝,通过三原色可以调出其他所有颜色。物质A,B,C的溶液颜色类似于这三种颜色。
含铁物质X与HSCN和NaSCN反应得到A(反应①),将固体A置于浓上方,会逐渐失去9分子结晶水(失重23.51%)。X与含铁物质Y以及KOH反应得到B(反应②),X与HCl反应得到C(反应③),固体C为六水合物,其无水形式可以由单质反应生成。含铁的物质X和Y可以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蓝色物质Z(,反应④)。1.000gY可以得到1.327gZ,用相同质量的Y可以得到1.42gB.Y在空气中放置也会生成Z,同时产生剧毒物质(反应⑤)。
(1)①推出物质A,B,C,X,Y,Z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X______,Y______,Z______
②写出反应①、②、④、⑤的方程式。①______,②____________,⑤______
(2)指出物质A、B、C的颜色。A______,B______,C______
Ⅱ.电子屏幕上千变万化的颜色则是由红、绿、蓝三原色来组成。分别经一步反应生成D(青绿色,反应⑥)、E(紫色,反应⑦)、F(黄色,反应⑧)。化合物D,E,F的颜色类似于将红,绿,蓝色的光两两混合后得到。物质D和E为结晶水合物,F为不含氧的二元化合物,其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4.95%。物质D()的溶液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反应⑨)。物质E为复盐,50g2.50%的E溶液与过量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1.165g不溶于酸和碱的白色沉淀。
(3)①通过计算和推理写出物质D、E、F的化学式。D______,E______,F______
②写出反应⑨的方程式。______
(4)对物质D,E,F,指出屏幕上是哪两种基本颜色的光可以形成该物质的颜色。______
2022-11-01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四川赛区)初赛试题
3 . 完成下列问题
Ⅰ.化合物X,Y,Z含有相同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金属。分别将其隔绝空气煅烧,完全分解后得到固体剩余物和气体(反应①~③)。所得数据如下表。
物质原物质质量/g固体剩余物质量/g气体体积/mL(标况)
X1.0000.617194.8
Y1.0000.497313.3
Z1.0000.282574.4
(1)通过计算和推理,求出X,Y,Z的化学式。X_______、Y_______、Z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方程式_______
Ⅱ.化合物Z和NO在光照条件下经两步反应生成暗绿色挥发性固体A,已知总反应物质的量比为1∶6(反应④)。反应经过一个中间产物B()。
(3)写出A和B的化学式。A_______,B_______
Ⅲ.化合物Z和在THF中加热反应后生成红色阴离子,然后在环己烷中与脱氧反应生成暗红色粉末C()。已知C中存在单元以六齿配体形式存在。
(4)给出C的化学式_______,画出C的结构_______
Ⅳ.化合物Z的类似物D为淡黄色液体。D与在THF中反应后,再在中与反应生成化合物E()。D的三聚物F与KOH在中反应生成G(其中过渡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25%,反应⑤),G继续与中反应生成H(反应⑥),H与E中的阴离子相同。D中的金属元素的单质与在丙酮中反应生成其二碘化物,再与该单质和NO在丙酮中反应生成固体I(,反应⑦),I易升华,在1810和存在键的吸收峰。
(5)写出D、E、F、G、H、I的化学式。D_______,E_______,F_______,G_______,H_______,I_______
(6)写出反应⑤⑦的方程式。⑤_______,⑦_______
2022-11-01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第36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四川赛区)初赛试题
2022高二上·安徽阜阳·竞赛
4 . 有这样一位意大利的自然科学家,他在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的一个贵族家庭,早年致力于法学工作。
1792年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学,179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当律师,1796年得法学博士后曾任地方官吏;
他从1800年起开始自学数学和物理学,1803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1804年他被都灵科学院选为通讯院士,1806年任都灵大学讲师;
……
直至1856年7月9日,他在都灵安然逝世,终年80岁。
他就是阿伏加德罗,对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原子量的测定工作,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而他的成就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个则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
(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_______
(2)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由实验测定。它的测定精确度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测定方法有电化学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同,但测定结果几乎一样,可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常数。
①阅读以下实验过程,写出此时阿伏加德罗常数测量时使用的表达式:_______。(可以使用下文出现的字母,每个电子的电荷量是C,I=Q(电量,物体所带的电荷量)/t,下同)
向一只洁净的空试管中倒入n L浓度为c的XNO3溶液,将与学生电源之间用导线连接的两块石墨电极放入试管中且互不接触。中间接一个电流表。打开学生电源,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恒定为IA。一段时间t后,关闭学生电源并取出石墨电极,测得石墨电极共增重m g (0 < m << n·c),电流效率为η。已知X元素的摩尔质量为M,且X元素的单质是一种活动性次于铜的金属。
②已知硬脂酸能在水面上扩散而形成单分子层,阅读以下的实验方案,写出此时阿伏加德罗常数测量时使用的表达式:_______
实验步骤:
1.测定从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
取一尖嘴拉得较细的胶头滴管,吸入硬脂酸的苯溶液,往小量筒中滴入1mL,然后记下它的滴数,并计算出1滴硬脂酸苯溶液的体积V1
2.测定水槽中水的表面积
用直尺从三个不同方位准确量出水槽的内径,取其平均值。
3.硬脂酸单分子膜的形成
用胶头滴管(如滴管外有溶液,用滤纸擦去)吸取硬脂酸的苯溶液在距水面约5 cm处,垂直往水面上滴一滴,待苯全部挥发,硬脂酸全部扩散至看不到油珠时,再滴第二滴。如此逐滴滴下,直到滴下一滴后,硬脂酸溶液不再扩散,而呈透镜状时为止。记下所滴硬脂酸溶液的滴数d。
4.把水槽中水倒掉,用清水将水槽洗刷干净后,注入半槽水,重复以上操作二次。重复操作时,先将滴管内剩余的溶液挤净,吸取新鲜溶液,以免由于滴管口的苯挥发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设称取硬脂酸的质量为m,配成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为V,根据水槽直径计算出水槽中水的表面积S,每个硬脂酸分子的截面积是A,硬脂酸的摩尔质量为M。
提示:当最后一滴硬脂酸溶液滴下后,这滴溶液在水面呈透镜状,说这滴溶液没有扩散,即没有参与单分子膜的形成。这时单分子膜已经形成完毕,应停止滴入溶液。
③晶胞是构成晶体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已知某易溶于水、不溶于苯的离子化合物YZ一个晶胞中有8个离子,阅读以下在平行宇宙进行的实验过程,写出此时测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_______。(保留5位小数)
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晶胞的边长为5.64×10-8cm,其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

同时测得YZ的摩尔质量为29.225 g/mol。
将YZ固体研细,干燥,用分析天平称取11.6885g YZ,装入25 mL容量瓶中,然后用滴定管向容量瓶中滴加已经被无水氯化钙干燥过的苯,并不断振荡,使苯与YZ充分混合,加至刻度线并静置1 min,读出滴定管此时的示数并计算出其变化量ΔV如下表:
次数12345
ΔV/cm322.2722.2422.3121.5322.26
提示:一个YZ是由Ya+和Zb-2个离子构成的。
2022-10-26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趣味竞赛化学试题
2022高二上·安徽阜阳·竞赛
单选题 | 困难(0.15) |
解题方法
5 . 量子的概念起源于人们对于黑体的研究,所谓“黑体”是指能够吸收所有到达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而不发生反射的物质。黑体虽然可以吸收所有电磁辐射,但其自身可以在加热时向外进行辐射(即“黑体辐射”)。先前,人们认识到物体中存在着不停运动的带电微粒,其振动会激发出变化的电磁场,从而产生电磁辐射。但是,用经典的电磁学和热学理论去解释黑体辐射却遇到了很大困难。
为了得出与实验相符合的黑体辐射公式,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多次尝试之后,最终放弃了将宏观世界的能量连续理论应用到微观世界,提出了所谓的“能量量子化”理论。他认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个最小数值 的整数倍(类似任何物体的电荷数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为普朗克常量,为电磁波频率(注:在工程学上电磁波频率用表示,二者通用)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其依然满足能量量子化理论,对于波长为 的光,其也存在最小能量,我们称之为“光子”
不久之后,在量子论的催生下,人们对于原子结构的认知也开始了思想上的突破,首先便是波尔的氢原子理论:
轨道量子化与定态:波尔认为,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但其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即只能是某一特定数值,而不能是连续的数值)。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的时候,不产生电磁辐射。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本身具有不同的能量。由于轨道的取值量子化,则氢原子本身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一些特定数值,则氢原子的状态(即“定态”)也是不同的。定态分两类:基态(能量最低)和激发态(在外界给予能量时会由基态变为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在能量较高的轨道上的电子会自动“跳”(称之为“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其在跃迁同时会向外辐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电子的跃迁也会带动氢原子能量状态的改变,因此也会使得氢原子发生“跃迁”。
频率条件:按照波尔理论,电子在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能量记为)向能量较低的轨道(能量记为)跃迁时,会释放出能量为的光子。其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
补充知识:电磁波的波速为光速(记为),波长记为,频率记为,满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比起氢原子跃迁之前,跃迁后氢原子自身的化学性质将会发生改变。
B.氢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之后,核外电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增大。
C.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普朗克常量为,设电子的质量为。则基态氢原子吸收频率为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
D.大量氢原子从基态向能级跃迁,可能辐射出的光的频率为代表组合数,,其中)。
2022-10-26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趣味竞赛化学试题
2022高二上·安徽阜阳·竞赛
多选题 | 困难(0.15) |
解题方法
6 . 量子的概念起源于人们对于黑体的研究,所谓“黑体”是指能够吸收所有到达其表面的电磁辐射,而不发生反射的物质。黑体虽然可以吸收所有电磁辐射,但其自身可以在加热时向外进行辐射(即“黑体辐射”)。先前,人们认识到物体中存在着不停运动的带电微粒,其振动会激发出变化的电磁场,从而产生电磁辐射。但是,用经典的电磁学和热学理论去解释黑体辐射却遇到了很大困难。
为了得出与实验相符合的黑体辐射公式,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多次尝试之后,最终放弃了将宏观世界的能量连续理论应用到微观世界,提出了所谓的“能量量子化”理论。他认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个最小数值 的整数倍(类似任何物体的电荷数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为普朗克常量,为电磁波频率(注:在工程学上电磁波频率用表示,二者通用)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其依然满足能量量子化理论,对于波长为 的光,其也存在最小能量,我们称之为“光子”
不久之后,在量子论的催生下,人们对于原子结构的认知也开始了思想上的突破,首先便是波尔的氢原子理论:
轨道量子化与定态:波尔认为,氢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但其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即只能是某一特定数值,而不能是连续的数值)。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的时候,不产生电磁辐射。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本身具有不同的能量。由于轨道的取值量子化,则氢原子本身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一些特定数值,则氢原子的状态(即“定态”)也是不同的。定态分两类:基态(能量最低)和激发态(在外界给予能量时会由基态变为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在能量较高的轨道上的电子会自动“跳”(称之为“跃迁”)回能量较低的轨道上。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其在跃迁同时会向外辐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电子的跃迁也会带动氢原子能量状态的改变,因此也会使得氢原子发生“跃迁”。
频率条件:按照波尔理论,电子在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能量记为)向能量较低的轨道(能量记为)跃迁时,会释放出能量为的光子。其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
补充知识:电磁波的波速为光速(记为),波长记为,频率记为,满足
如图所示,氢原子在不同能量状态(简称能级)间发生三种跃迁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分别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横线表示一个能级。右侧数值表示该能级下氢原子具有的能量,单位为 eV (电子伏特),能量单位。箭头表示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
A.发生跃迁时,释放光子的波长可表示为
B.发生跃迁时,氢原子能量增加
C.用12.09的光子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一个氢原子可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
D.大量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
2022-10-2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趣味竞赛化学试题
2022高二上·安徽阜阳·竞赛
7 . 傲娇,来源日本ACGN的一个词语,指人物为了掩饰害羞腼腆而做出态度强硬高傲表里不一言行的代名词,常用来形容平常说话带刺,态度强硬高傲,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害臊地黏腻在身边的人物。在化学中也有这样的原理,那就是勒夏特列原理。勒夏特列对于可逆反应平衡的移动总结出的规则在后人的二次总结下总结成了一条:平衡总是朝着能减小外界条件改变对其产生的影响的方向移动。已知相同条件下,每个产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与每个反应物浓度系数次幂的连乘积之比是个常数。
初中的时候,我们学到的无机基本反应类型共4种: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其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产物中必须存在沉淀、气体或H2O,那么,按照我们初中的知识,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混合后应该不反应,他们是我们平时吃的食盐A和波尔多液制备中属于盐的物质B。
可是,他们混合后真的不发生反应吗?
让我们来试验一下:
实验I:分别取25mL饱和A溶液与饱和B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观察到溶液最终呈绿色;经过笔式酸度计测量可知,在此条件下测得酸度计在饱和A溶液溶液中的示数为7.01,在饱和B溶液中的示数为3.22,而在混合溶液中的示数为3.07。
实验II:将实验I中所得溶液均匀分成2份,分别标记成a、b两组,a组放入冰水中,而b组仍保存在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组溶液从绿色变成蓝色,b组溶液绿色加深。
实验III:向两个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Cu(NO3)2溶液和CuCl2溶液,使用同一热源均匀加热,观察到加入CuCl2溶液的试管内溶液绿色逐渐加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实验I可知,A和B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
B.由实验II可知,从蓝色向绿色的转化可逆,且此反应是吸热反应。
C.由实验III可知,反应中影响颜色的因素中有Cl-和Cu2+在溶液中的浓度。
D.若已知铜盐水溶液中Cu元素以[Cu (H2O)4]2+存在,且反应后溶液中没有新离子产生,可推测产物为[CuCl4]2-和H2O。
2022-10-26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趣味竞赛化学试题
2022高二上·安徽阜阳·竞赛
8 . 已知氯酸钾和和亚硫酸氢钾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无污染性气体产生),且反应中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个数都只有一个。若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会随着c(H+)的提升而加快,下图为ClO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速率下降可能是因为c(OH-)的浓度下降导致。
B.纵坐标为v(H+)的v-t曲线在通过平移后可与图中图象完全重合。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ClO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
D.系数为最简整数比时,每摩尔反应转移6mol e-并产生3mol质子。
2022-10-26更新 | 4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趣味竞赛化学试题
2022高二上·安徽阜阳·竞赛
9 . 下列各组离子中,可能能在所处环境中大量共存的是
A.在室温环境下c(OH-)=1×10-11的溶液中:Cr2+,SO,NO,Na+
B.在4℃的水溶液中:Be2+,K+,PO,OH-
C.在漂白液中:OH-,Rb+,SO,CO
D.在水玻璃中:H+,SCN-,Cl-,Cs+
2022-10-26更新 | 6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趣味竞赛化学试题
10 . 在学习化学时,我们要对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A.凡是只有共价键的物质都是共价化合物,但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B.凡是属于糖类的都是碳水化合物,但被称为碳水化合物的物质可能并不属于糖类。
C.不同物质的俗名不同,如CaO有生石灰、消石灰,而Ca(OH)2有熟石灰和石灰水。
D.苏打的化学式为Na2CO3,小苏打的是NaHCO3,大苏打可以用于银版照片定影液。
2022-10-26更新 | 3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趣味竞赛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