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2 道试题
1 . 甲乙两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制备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甲组用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制取氯气: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如图1所示;乙组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如图2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1)实验中A选用装置__,E选用装置__(填写序号)。

(2)装置F的作用___,请描述装置G中的实验现象___
(3)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C中氯气氧化了亚硫酸钠:Cl2+SO32-+H2O → SO42-+2Cl-+2H+,请你帮甲组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__
(4)乙组中H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有同学认为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其理由是___
(5)甲组实验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
2020-01-04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2 . 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但在消毒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人们开始研究一些新型自来水消毒剂。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发现NCl3可作为杀菌消毒剂,该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Cl3,并探究NCl3的漂白性。


NCl3的相关性质如下:
物理性质制备原理化学性质
黄色油状液体,熔点为-40 ℃,沸点为71 ℃,不溶于冷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为1.65 g·mL-1Cl2与NH4Cl水溶液在低温下反应95 ℃爆炸,热水中能与水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目的,接口连接的顺序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B装置蒸馏烧瓶中出现较多油状液体后,关闭接口2处的活塞,控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
(4)当F装置的锥形瓶内有较多黄色油状液体出现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液体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不褪色;若取该液体滴入50~60 ℃热水中,片刻后取该热水再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蓝后褪色,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8-13更新 | 4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8版考前特训(2017年10月)加试30分特训:6 化学实验的测定、设计及评价
13-14高三上·山东济南·期中
3 .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的常见化学性质,过程设计如下:提出猜想
问题1:在周期表中,铜与铝的位置很接近,铜不如铝活泼,氢氧化铝具有两性,氢氧化铜也有两性吗?
问题2:铁和铜都有变价,一般情况下,正二价铁的稳定性小于正三价的铁,正一价铜的稳定性也小于正二价的铜吗?
问题3:氧化铜有氧化性,能被H2、CO还原,它也能被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还原吗?
实验探究
(1)I.解决问题1
a.需用到的药品除1mol•L﹣1CuSO4溶液、稀硫酸外还需________(填试剂的化学式)溶液.
b.用胆矾晶体配制1mol•L﹣1CuSO4溶液250mL,选用的仪器除烧杯、托盘天平、药匙、
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________(填仪器名称).
c.为达到实验目的,请你补全实验内容和步骤:
①用CuSO4溶液制备Cu(OH)2
________
(2)Ⅱ.解决问题2
取一定量I中制备获得的氢氧化铜固体于坩埚中灼烧,当温度达到80~100℃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至1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氧化亚铜;取适量红色氧化亚铜粉末于洁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或盐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试管底部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a.写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b.从实验Ⅱ可得出的结论是在高温下正一价铜比正二价铜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溶液中正一价铜比正二价铜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3)Ⅲ.解决问题3设计如下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

当氮的某种气态氢化物(X)缓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观察到氧化铜由黑色变成了红色,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生成物中还有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Y;将X通入灼热的CuO燃烧管完全反应后,消耗0.01mol X,测得B装置增重0.36g,并收集到0.28g气体Y.
a.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b.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5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济南一中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
4 . 较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产物复杂。如一定浓度的硝酸与镁反应,可同时得到三种气体。某同学欲用下列仪器组装装置来直接验证有生成并制取氮化镁。(假设实验中每步转化均是完全的)

已知:①沸点是21.1℃、熔点是℃;的沸点是℃、熔点是℃;
②氮化镁遇水会发生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为达到上述实验目的,所选用的仪器的正确连接方式是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实验中两次使用装置,第二次使用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3)实验前需先打开开关,向装置内通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当_________时停止通入
(4)实验过程中,发现在中产生预期现象的同时,中溶液颜色慢慢褪去,试写出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022-11-15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俗称大苏打、海波,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能稳定存在,食品工业用作螯合剂、抗氧化剂,医药工业用作洗涤剂、消毒剂。下列说法中根据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或现象得到的相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或现象相关离子方程式
A制备实验室用通入的混合溶液中来制备4SO2+2S2-+CO=3S2O+CO2
B检验硫代硫酸钠氧化变质可能混有的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滴加溶液,有沉淀生成SO+Ba2+=BaSO4
C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将两种反应溶液先混合,再水浴加热至反应要求温度,测得该温度下的反应速率2S2O+2H+=S↓+SO+2H2O
D用过量硫代硫酸钠除去水中溶解的氯气黄绿色褪去S2O+4Cl2+5H2O=2SO+8Cl-+10H+
A.AB.BC.CD.D
6 . 已知:①氧化亚铜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歧化反应:;②红热的铜能与氮的氧化物反应。某化学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一氧化氮和铜反应的氧化产物,装置如图(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1)①a管的作用是_______,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过一会儿,点燃D处酒精灯,①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当Cu充分反应,实验结束时,②下列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停止滴加浓硝酸②熄灭酒精灯③从E装置中取出导气管
(3)为了探究氧化产物是否含有,取少量完全反应后的产物,进行如下实验:
(甲)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观察是否完全溶解
(乙)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是否完全溶解
(丙)加入足量的浓硝酸,观察是否完全溶解
(丁)在加热条件下通入乙醇蒸气,观察固体是否变为红色。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填代号)。
(4)查文献发现:铜与浓酸反应一旦发生就变快,是因为开始生成的溶于水形成(弱酸,不稳定,易分解),它再和Cu反应,反应就加快。对生成后反应变快的原因进行探究。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B中溶液,加入一定量_______固体,再加入铜片立即产生无色气体;液面上方呈红棕色
取B中溶液,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无色,再加入钢片产生无色气体,较Ⅰ慢;液面上方呈浅红棕色
a.Ⅰ中加入的固体为_______。b.Ⅱ中“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
实验Ⅰ、Ⅱ说明氧化Cu的反应速率比氧化Cu快。
(5)某同学将铜片放入盛有稀的试管中,开始无明显现象,渐有小气泡产生,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溶液呈蓝色。结合上述实验,分析判断该反应慢的原因,除了硝酸浓度小、反应温度较低影响反应速率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
(6)若产物为CuO和的混合物,取混合物5.92g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测得生成448mL标准状况下NO气体,则CuO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022-09-08更新 | 5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检测化学试题
7 . 某兴趣小组在利用图所示装置做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发现开始时气泡产生速率非常慢,一段时间后速率明显加快,烧瓶内溶液呈浅蓝色并不断加深,液面上方的气体颜色也在不断加深。该小组同学拟通过实验探究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

(1)图中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图中NaOH溶液能够吸收的有害气体是___________
(3)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并设计实验探究:
I.甲同学认为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致,故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不同时间的温度,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05101520253550607080
温度/℃25262626262626.527272727
结合实验目的和表中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II.乙同学认为生成的Cu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为验证此假设,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片和稀硝酸,那么最好是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硝酸铜晶体       B.硝酸铜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硫酸铜溶液
然后对比两支试管的反应,发现现象基本相同。故得出结论:Cu2+并不是反应的催化剂
III.丙同学根据现象推测反应过程中还有少量______生成,进而认为该物质对反应有催化作用,如图所示,丙同学从a处通入该物质后,发现左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快于右管。小组同学得出最后结论:这种物质对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有催化作用。

(4)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部分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Cu2+的浓度较高所致,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通入的物质。丁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后者的推测更为合理。(在表格中写出该同学可能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操作现象
_________
2021-12-22更新 | 6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定性探究-【微专题·大素养】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核心突破(实验综合大题)
8 . 实验是化学的基本方法,它的学习功能是难以代替的,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蒸发溶液制备少量硫酸镁晶体B.装置乙中溴水逐渐褪色,能说明生成乙烯
C.装置丙测定苯甲酸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D.装置丁制备少量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9 .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量碳铁合金的含碳量,提出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Ⅰ:含碳铁合金粉末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用下列装置加持装置省略既可检验产物中除外混合气体的成分,又可通过测量的质量来计算合金的含碳量。

(1)合金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反应中,做还原剂的物质时____(填化学式)。
(2)为实现实验目的,上述仪器正确的连接顺序按气流方向为:混合气体→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k)(l)。
(3)装置E中所装药品为 ______ 填字母序号;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______
A 碱石灰       B 无水氯化钙        C 浓硫酸
(4)若能观察到 ______ 的现象,则证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5)实验后最终测量的含碳量偏低,某同学猜测混合气体中有可能含有CO,在G后增加一个装置即可验证他的猜测,请简要说明验证这个猜测所需装置及药品和具体实验现象 ______
方案Ⅱ:称取粉末状样品,加入某浓度的稀硫酸100mL,充分反应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然后继续往样品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100mL,充分反应后又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则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方案Ⅲ:利用灼烧法使合金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合金质量会减轻从而计算含碳量,但是他们将一定量的样品灼烧后,发现质量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 ______
2020-02-0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三轮冲刺2020届高三化学考题必刷——“假设猜想型”探究分析题
10 . 某学习小组拟研究FeSO4的分解实验探究,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该小组完成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探究FeSO4分解产物与温度关系。
[提出假设]
假设1:Fe2O3、SO3、SO2
假设2:FeO、SO3、SO2
假设3:Fe3O4、SO3、SO2
[查阅资料]几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SO3SO2O2N2
熔点/℃16.8- 72.4-218.4-209.9
沸点/℃44.8- 10-182.9- 195.8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假设2肯定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在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点燃A处酒精灯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只填操作),当A处固体完全分解后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
(3)实验室用饱和氯化铵溶液和亚硝酸钠溶液共热制备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低温浴槽Ⅰ收集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低温浴槽Ⅱ控制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
(5)甲、乙组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不考虑损失,固体已完全分解且固体产物为纯净物):
实验A处温度/℃FeSO4质量/g低温浴槽Ⅰ净增质量/g低温浴槽Ⅱ净增质量/g
T13.040.800.64
T24.561.600.64
甲组实验中A装置得到固体产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
(6)为进一步确认固体产物成分,取乙组实验得到的固体溶于稀硫酸,将溶液分成两份,进行如下实验:在一份溶液中滴加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在另一份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FeSO4分解产物与温度有关。
[交流反思]FeSO4分解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
(7)为验证实验猜想,他们设计两种方案检验O2
方案1:将D管导出的气体通入酸化的淀粉-KI溶液中。
方案2: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管口处。
假设过程中持续缓缓通入N2,对比以上两种方案,其中方案_______(填“1”或“2”)可行。
2022-06-09更新 | 76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五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调研检测(二模)理综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