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氯气与碱溶液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山东潍坊·阶段练习
1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成(棕黑色)、(绿色)、(紫色)。
ii.浓碱条件下,可被还原为
iii.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通入
I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II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III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通入前,II、III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对比实验I、II通入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__
(3)根据资料ⅱ,III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发生反应,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取I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__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III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②取II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
③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实验III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_______
2022-12-27更新 | 35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摸底考试变式汇编(17-21)
2022·全国·模拟预测
2 . 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和双氧水是常态抗疫常用的家用消毒剂。
(1)实验室用Cl2和NaOH溶液制备84消毒液,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
(2)某研究小组用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制备氯气,当发现氯气不再逸出时,固液混合物中仍有盐酸和MnO2。反应结束后仍有盐酸和MnO2的原因是____。若将该反应过程用电极反应表示,还原反应为____
(3)在研兖物质性质时,研究小组向盛有2mL84消毒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双氧水,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对此作出以下猜测。
猜测1:双氧水与消毒液发生反应产生气体。
猜测2:____。
①请设计实验证明产生的气体为氧气:____
②猜测2可能为____
③为了验证猜想,设计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中装有20mL10%的双氧水,锥形瓶中装有25mL84消毒液,分5次注入双氧水,产生气体的体积如表所示。
次数注入双氧水的体积/mL产生气体的总体积/mL
第1次4125
第2次4250
第3次4325
第4次4V
第5次4333
V=____;通过实验得出猜想1正确,其判断依据为____;二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022-09-23更新 | 917次组卷 | 2卷引用:易错点34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易错题
3 . 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具有脱敏作用,临床上用于氰化物及腈类中毒,它又名“大苏打”、“海波”,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微弱的碱性,遇强酸发生剧烈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对它的制备和性质进行了探究,研究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Na2S2O3的制备:已知烧瓶C中发生如下三个反应: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2H2S(aq)+SO2(g)=3S(s)+2H2O(l)
S(s)+Na2SO3(aq) Na2S2O3(aq)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B中盛放浓硫酸,除干燥气体外,还起到的作用有___________
(3)C装置中放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Ⅱ.测定产品(Na2S2O3·5H2O)的纯度。该小组同学称取m g该产品,用容量瓶配成250 mL溶液。另取c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V mL,用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蓝色褪去,且30 s不恢复原色。平行滴定3次所得测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123
消耗样品溶液体积/mL24.7922.3024.81
(4)已知滴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___(写出化简后表达式)。
Ⅲ.探究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化工上作脱氯剂的原理。下面是该兴趣小组利用制得的硫代硫酸钠样品模拟脱氯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注:Ksp[BaS2O3]=6.96×10-11
(5)若要证明硫代硫酸钠可以作为脱氯剂,还需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6)装置D作用是吸收Cl2,实验后检测到该溶液中含有ClO-等离子,则c(H)-c(OH-)=___________,若D中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则Cl2与NaOH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1-01-01更新 | 1309次组卷 | 3卷引用:大题04 无机定量与探究实验-【考前抓大题】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全国通用)
2020·北京石景山·一模
4 . “84消毒液”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NaClO。实验小组制备消毒液,并利用其性质探索制备碘水的方法。
资料:i.HClO的电离常数为Ka=4.7×10-8
H2CO3的电离常数为K1=4.3×10-7K2=5.6×10-11
ii.碘的化合物主要以I-和IO3-的形式存在,IO3-+5I-+6H+=3I2+3H2O。
iii.碘单质能与I-反应:I2+I-I3-(I3-低浓度时显黄色,高浓度时为棕色)。
Ⅰ.制备消毒液(夹持装置略)

(1)制备NaClO消毒液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C或D)。
(2)制备完成后,向C装置的溶液中添加NaOH、Na2SiO3等物质,得到与某品牌成分相同的消毒液,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NaOH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资料i,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消毒液的性质探究碘水的制备方法
将某品牌“84消毒液”稀释10倍,各取100mL于三个烧杯中,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制备碘水:
方案操作现象反应后加淀粉溶液
1烧杯1溶液中加入9gKI固体溶液为橙黄色……
2烧杯2溶液中加入9gKI固体再加入1mo/L盐酸10mL溶液颜色快速加深,呈紫红色变蓝
3烧杯3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小于0.5g)振荡后溶液保持无色不变蓝
(4)对比不同方案的实验现象,得出制取碘水的最佳方法要关注的因素是________
(5)针对烧杯3“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蓝”的原因,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1:过量的NaClO将反应生成的I2氧化为IO3-
设计实验证实了假设1成立。NaClO氧化I2生成I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假设2:生成的I2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设计实验a证实了假设2成立,实验a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小组检验烧杯3所得溶液中含IO3-:取烧杯3所得无色溶液少许,加入稀硫酸酸化的KI溶液,反应后再滴加淀粉溶液,发现溶液变蓝。该实验方案能否证明烧杯3所得溶液中存在IO3-,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预测烧杯1反应后加淀粉溶液的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说明预测依据________
2020-05-07更新 | 44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三各区一模化学考试分类汇编:科学探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微观探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途径。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的中子数目为
B.溶液中含有的数目小于
C.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D.25℃,101kPa,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6 . 氯化亚铜(CuCl)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印染等行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热分解CuCl2•2H2O制备CuCl的过程,并进行相关物质转化的探究。
已知:酸性条件下Cu+不稳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气体是HCl,可抑制CuCl2•2H2O加热时水解
B.途径1中产生的Cl2可以回收利用,也可以通入饱和NaOH溶液中除去
C.途径2中2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l22CuO+2HCl↑
D.CuCl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4H++SO=2Cu2++SO2↑+2H2O
7 . 将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苛性钾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可能发生不同反应
B.原苛性钾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
C.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
D.生成物中的物质的量为
2021-09-29更新 | 1229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2 卤素元素拓展之实验大题-【微专题·大素养】备战2022年高考化学核心突破(元素拓展综合题)
8 . 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过量 KOH 溶液中,反应后得到 KCl、KClO 和 KClO3的混合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消耗的Cl2与生成的 H2O 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 1:1,与产物组成无关
B.反应消耗的Cl2与 KOH 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反应产物的组成
C.若n(ClO-):n()=11:1,则反应中被还原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
D.若n(ClO-):n()=1:1,则反应消耗的氯气与转移电子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
2020-08-20更新 | 946次组卷 | 5卷引用:小题必刷18 氯及其化合物——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小题必刷(通用版)
20-21高三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
9 . 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过量 KOH 溶液中,反应后得到 KCl、KClO 和 KClO3的混合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消耗的Cl2与生成的 H2O 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 1∶1,与产物组成无关
B.若n(ClO-)∶n (ClO)=1∶1,则反应消耗的氯气与转移电子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
C.若n(ClO-)∶n(ClO)=11∶1,则反应中被还原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
D.反应消耗的Cl2与 KOH 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反应产物的组成
2020-12-15更新 | 763次组卷 | 5卷引用:解密03 氧化还原反应(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10 . 已知:将通入含的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温度不同,三者的量也不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温度,当产物中的物质的量最大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B.某温度下,反应后若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C.参加反应的与NaOH的物质的量关系一定是
D.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2020-02-23更新 | 3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三化学化学二轮复习——高考常考题: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精编24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