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焓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3C(s)+CaO(s) =CaC2(s)+CO(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不同
C.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在瓶口逸出气体,不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D.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N2+O22NO,若在容器中充入He,正逆反应的速率均不变
2 . 己二酸是一种二元弱酸,通常为白色结晶体,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和乙醇。实验室中常用碱性KMnO4溶液氧化环己醇()来制取己二酸。发生的主要反应可表示为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I.向烧杯中加入5mL 10%氢氧化钠溶液和50mL水,边搅拌边加入9g KMnO4 (可适当加热),待KMnO4溶解后,将溶液转入仪器A中,再向仪器C中加入2.1mL(0.02mol)环己醇,按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

II.打开仪器C中的活塞,控制滴加速度,待环己醇滴加完毕反应温度开始下降时,将仪器A加热煮沸8min,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滤纸上做点滴实验,若出现紫色环,可加入适量的亚硫酸氢钠,趁热抽滤混合物,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MnO2)2~3次,合并滤液和洗涤液,加热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左右(溶液微黄),冷却至室温。
III.滴加浓盐酸酸化,加入少量活性炭,加热煮沸,越热抽滤,滤液经一系列操作后得白色晶体1.95g。已知:不同温度下,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己二酸氯化钠氯化钾
25℃时溶解度/g2.136.134.3
70℃时溶解度/g3837.848
100℃时溶解度/g16039.556.3
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仪器B中冷却水的进水口是_______(填“a”或“b”)。
(2)步骤II中,随环己醇滴速的不同,溶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则在实验过程中应选择曲线_______对应的滴速,理由是_______

(3)步骤II中加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4)步骤III加浓盐酸酸化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推测该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
(5)步骤III中“一系列操作”包括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若己二酸晶体中含有氯化钠,则提纯己二酸的方法是_______
(6)该实验中,己二酸的产率为_______(保留4位有效数字)。
2022-09-05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上杭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期考试化学试题
3 . 某种含二价铜微粒[CuII(OH)(NH3)]+的催化剂可用于汽车尾气脱硝,催化机理如图1,反应过程中不同态物质体系所含的能量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反应焓变ΔH>0
B.由状态②到状③是铜元素被氧化的过程
C.状态③到状态④的变化过程中有O—H键的形成
D.该脱硝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NH3+2NO+2O2=6H2O+3N2
4 . 反应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

Ⅰ.   H1
Ⅱ.   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1=Ea1
B.化学反应速率:Ⅱ>Ⅰ
C.2molNO的总键能小于1mol的总键能
D.H2>H1
2021-02-0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已知在298K、100kPa下,2NO(g)+2CO(g)=N2(g)+2CO2(g)   ΔH=-113kJ·mol-1,ΔS=-145J·mol-1·K-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该反应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高温和催化剂
C.该反应体系的混乱度减小
D.增加CO的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
2020-09-3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过关考试化学试题
6 . 298K时,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使用或不使用催化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催化剂,不能提高N2的转化率
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
D.是否使用催化剂,的数值不受影响
7 . 某反应A→C反应进程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的能量最低
B.反应过程中两个阶段均放出热量
C.反应A→C的条件一定为加热
D.反应A→C属于放热反应
8 . 根据如下能量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s)与1 mol O2(g)的能量之和为393.5 kJ
B.由C→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O2(g) = 2CO(g) ΔH= −221.2 kJ∙mol−1
C.反应2CO(g)+O2(g) =2CO2(g)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将1 mol C(s)磨成粉末后,反应更加剧烈,说明粉碎可以改变ΔH
9 . 联氨(N2H4)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2O2(g)+N2(g)=N2O4(l) ΔH1       
②N2(g)+2H2(g)= N2H4(l)     ΔH2       
③O2(g)+2H2(g)=2H2O(g) ΔH3       
④2 N2H4(l)+N2O4(l)=3N2(g)+4H2O(g)        ΔH4=−1048.9 kJ·mol-1
A.ΔH4﹦2ΔH3−2ΔH2−ΔH1
B.O2(g)+2H2(g)2H2O(l) ΔH5,ΔH5>ΔH3
C.1 mol O2(g)和 2 mol H2(g)具有的总能量高于 2 mol H2O(g)
D.联氨和 N2O4 作火箭推进剂的原因之一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产物无污染
2019-10-20更新 | 289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10 . 已知H2(g)+2ICl(g)=I2(g)+2HCl(g),该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ICl中氯为-1价,碘为+1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为吸热反应
B.反应①和②均是同种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与相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有关
D.HI(g)+ICl(g)=I2(g)+HCl(g)   △H=-218 kJ/mol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