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甲醇与水蒸气重整制氢可直接用于燃料电池。我国学者采用量子力学方法研究表明,利用钯基催化剂表面吸附发生解离:的五个路径与相对能量历程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钯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吸附过程最终释放能量
B.决速步骤的能垒(活化能)为
C.催化剂在吸附过程中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历程中速率最快的反应为:
2021-09-03更新 | 39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2 . 已知反应:为吸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B的能量一定低于D
C.A和B的总能量一定低于C和D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必须加热反应才可以发生
3 .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图②表示可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C.图③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读数在下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D.图④中两个烧杯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不同
4 . 文献报道:在45 ℃、0.1 MPa时,科学家以铁粉为催化剂,通过球磨法合成氨。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此历程可知:N*+3H*=NH*+2H*   ΔH>0
B.铁粉改变了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和反应热
C.图示过程中有极性共价键的生成
D.用不同催化剂合成氨,反应历程均与上图相同
5 . 下列选项中,对应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或结论
A工业上用焦炭制粗硅:非金属性:C>Si
B将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入试管,再加入98%浓硫酸3mL,铝条表面无明显现象铝与浓硫酸常温下不反应
C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不呈血红色稀硝酸只能将Fe氧化为Fe2+
D往烧杯中加入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放在滴有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烧杯底部结冰,与玻璃片粘在一起吸热反应不一定要加热才能进行
A.AB.BC.CD.D
2021-07-14更新 | 331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下列是吸热反应的是
A.灼热的炭与CO2反应B.甲烷与O2的燃烧反应
C.铝与稀盐酸D.氯化铵固体溶于水
2021-07-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7 . 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图示一致的是
A.铝热反应B.蜡烛燃烧C.中和反应D.高温煅烧石灰石
2021-07-12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8 . 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混合并发生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与水C.熟石灰与水D.碳粉与水
9 . 已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每生成2分子吸收能量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该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D.每断开键,吸收的能量
2021-07-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10 . 适合外出旅游时使用的“即热快餐”,其外层分别包装了两种互不接触的化学物质,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接触并反应,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种物质最适合的是
A.生石灰和水B.浓硫酸和水
C.食盐和水D.硝酸铵和水
2021-07-0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