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酸碱中和滴定的综合考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向10mLHCOOH-NH4Cl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mol·L−1)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并监测溶液pH变化,实验数据如图。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A.HCOOH电离方程式为HCOOH=H++HCOO
B.由a点数据可推出电离能力:HCOOH>NH3·H2O
C.b点溶液中的OH主要来自HCOO水解
D.0.05mol·L−1氨水的pH<10.89
2 . 无水FeCl2为黄绿色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和易吸水,不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回答下列问题:
I.FeCl2的制备及产率测定:制备反应原理为2FeCl3+C6H5Cl2FeCl2+C6H4Cl2+HCl(C6H5Cl为氯苯,沸点132℃),产率通过测定HCl的量进行计算。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去):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仪器B的作用是____,装置C中的试剂是____(填化学式)。
(2)为测定FeCl2的产率,用1.00mol·L-1NaOH溶液滴定溶于水的HCl,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19.00mL,则FeCl2的产率为____。下列操作中,导致产率测定值偏低的是____
a.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b.滴定管未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
c.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转移溶液未洗涤烧杯
d.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滴定结束后有气泡
II.FeCl2性质探究:将FeCl2晶体配成溶液后进行如表实验。
序号装置试剂实验现象
实验ⅰ0.5mL0.1mol·L-1
KSCN溶液、1mL0.1mol·L-1
FeCl2(pH=1)溶液
0.5mL饱和氯水溶液立即变为浅红色
实验ⅱ1mLl.5mol·L-1
HNO3溶液
滴入硝酸后,溶液变为红色,一段时间后,溶液褪为无色,且溶液中产生无色气泡,试管上方呈红棕色。
已知:Ba2+与SCN-可在溶液中大量共存;SCN-易被氧化为SO
(3)对实验ⅰ中溶液为浅红色的原因,甲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加入氯水的量少,生成的Fe3+浓度低;
假设2:氯水氧化性强,____
取实验ⅰ中浅红色溶液,____(填实验操作),溶液浅红色消失,从而排除了假设1;向2mL水中滴加0.5mL0.1mol·L-1KSCN溶液,滴加0.5mL饱和氯水,加入____,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2正确。
(4)分析实验ⅱ“一段时间后,溶液褪为无色”的原因是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SCN-中C元素为+4价)。
3 . 实验小组用双指示剂法准确测定样品(杂质为)的纯度。步骤如下:
①称取m g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
②取出25mL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浓度为的盐酸滴定至溶液恰好褪色(溶质为),消耗盐酸体积为
③滴入2滴甲基橙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盐酸体积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配制溶液时,需在容量瓶中加入100mL水
B.②中溶液恰好褪色时:
C.样品纯度为
D.配制溶液时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最终测定结果偏高
4 . 常温时,采用甲基橙和酚酞双指示剂,用盐酸滴定溶液﹐溶液中随溶液pH的变化及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滴定过程中可先用酚酞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n点的pH为m点和q点pH的平均值
C.r点溶液中:
D.r点到k点对应的变化过程中,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减小后增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电位滴定是利用溶液电位突变指示终点的滴定法。常温下,用cmol·L−1HCl标准溶液测定VmL某生活用品中Na2CO3的含量(假设其它物质均不反应,且不含碳、钠元素),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电位与V(HCl)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滴定终点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差可计算出Na2CO3的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c点对应溶液中逐渐增大
B.水的电离程度:a>b>d>c
C.a溶液中存在:c(Na+)+c(H+)=c()+2c()+c(OH)
D.VmL生活用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0.106c(V2−V1)g
2021-05-14更新 | 1904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年湖南省高考化学试卷变式题1-1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