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电子流向判断及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某学生利用下面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1)导线中电子流向为___________(用a、b表示)。
(2)写出装置中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3)若装置中铜电极的质量增加0.64 g,则导线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
(4)装置中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对盐桥中的K、Cl-的移动方向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
B.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
C.盐桥中的K、Cl-都向左侧烧杯移动
D.盐桥中的K、Cl-几乎不移动
(5)若ZnSO4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Zn电极的腐蚀,还可能导致电流在较短时间内衰减。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填代号)。
A.NaOH          B.Zn    C.Fe       D.H2SO4
2 . 锌、铜是高中阶段常见的两种金属。
(1)如图所示为锌铜原电池。
①盐桥装有饱和KCl溶液的琼脂,原电池工作时K+的移动方向是___(填“锌电极”或“铜电极”)

②外电路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铜片表面增重___g。
(2)如图是一个电解过程示意图。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
②电解过程中,铜电极质量减少为128g,则硫酸铜溶液浓度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___
(3)100mL0.200mol·L−1CuSO4溶液与1.95g锌粉在量热计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温度为20.1℃,反应后最高温度为30.1℃。(已知:反应前后,溶液的比热容均近似为4.18J·g−1·℃−1、溶液的密度均近似为1.00g·cm−3,忽略溶液体积、溶液质量变化和金属吸收的热量)。请计算:
①反应放出的热量Q=___J。
②反应Zn(s)+CuSO4(aq)=ZnSO4(aq)+Cu(s)的ΔH=____kJ·mol−1
2020-11-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液为稀硫酸。工作时该电池总反应式为:Pb(s)+PbO2(s)+2H2SO4(aq) 2PbSO4(s)+2H2O(l)。根据上述情况判断:
(1)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极,电子从_____极流向____极。
(3)写出负极的电极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1-03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以Zn和Cu为电极,稀H2SO4为电解质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
①H+____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②电子流动方向由____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____极(填:“正”、“负”)。
③若有1mol e流过导线,则理论上负极质量减少____________g。
④若将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电极质量增加的是___________(填“锌极”或“铜极”),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电极方程式表示)。
(2)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cP(g),M、N、P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为a∶b∶c=_________
②1 min到3 min这段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③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反应中当M与N的物质的量相等时
B.P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消耗b mol M
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F.M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2018-09-22更新 | 476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5 . 2017年春节,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遭遇“跨年”雾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消除氮氧化物污染是研究方向之一。
(1)用CH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0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0 kJ·mol-1
③H2O(g)=H2O(l)     ΔH=-44.0 kJ·mol-1
请写出CH4(g)与NO2(g)反应生成N2 (g)、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N2(g)+CO2(g),某研究小组向恒容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T0C)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NON2CO2
00.10000
100.0580.0210.021
200.0400.0300.030
300.0400.0300.030
400.0320.0340.017
500.0320.0340.017

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是___________
A.活性炭的质量       B.v(N2) = 2v(NO)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F.容器内CO2的浓度保持不变
②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③在30 min时,若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
④在50 min时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O和N2,使二者的浓度均增加至原来的两倍,则化学平衡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3)利用反应6NO2+8NH3= 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


①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电子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溶液的pH不变
D.当有4.48LNO2被处理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8mol
10-1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
6 . I.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装置如下:
(1)实验一:实验探究电极的构成〈甲图〉

①A、B两极均选用石墨作电极,发现电流计指针不偏转;②A、B两极均选用铜片作电极,发现电流计指针不偏转;③ A极用锌片,B极用铜片,发现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④ A极用锌片,B极用石墨,发现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溶液的构成〈甲图,A极用锌片,B极用铜片)
①液体采用无水乙醇,发现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②改用硫酸溶液,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B极上有气体产生。
结论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对比实验,探究乙图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
将锌、铜两电极分别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现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明显现象,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结论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对该同学的实验,同学乙提出了如下疑问,请你帮助解决。
(2)在甲图装置中,若A 为镁片,B为铝片,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电流计的指针应向_______偏转。
(3)一根金属丝两端分别放在图乙的两个烧杯之中,电流计指针_______(填“能”或“不能”)偏转。
II.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4)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
(5)当电路中转移0.01mol电子时,两电极的质量差为______g。
2016-12-09更新 | 8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六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10-11高二上·江西新余·阶段练习
7 . 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新科技之一的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无噪音、高效率的特点。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材料为疏松多孔石墨棒,当氧气和氢气分别连续不断地从正、负两极通入燃料电池时,便可在闭合回路中不断地产生电流。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通过负载的电子流动方向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
(2)写出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电极反应方程式:正极: __________,负极: _________
(3)为了获得氢气,除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外,工业上利用石油产品与水在高温及催化剂作用下制取氢气,写出C3H8和H2O反应生成H2和CO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其它条件不变,若将此燃料电池改进为以甲烷和氧气为原料进行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
2010-12-10更新 | 10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新余一中 宜春中学 高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