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A上有气体产生B的质量增加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甲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B.装置乙中B为负极
C.四种金属的活泼性强弱顺序为:C>B>A>D
D.装置丙中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2024-04-27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五校(秦淮中学,溧水二高,江浦文昌)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2 . 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如图所示为“锌-铜-稀硫酸”原电池,请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装置中锌片上发生___________(“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铜片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
(3)按照电化学装置的四个构成要素来看,Cu的作用是________,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电极反应物   b.电极材料   c.离子导体   d.电子导体
2023-04-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电池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_____(填字母)。
A.
B.
C.
D.
(2)下图为原电池装置示意图:
   
①若A为片,B为石墨棒,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一段时间后,当电池中放出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有_____个电子通过了导线(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②若A为镁片,B为铝片,电解质为溶液,则铝片为_____(填“正极”或“负极”);写出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
(3)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组合形成的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质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则电极d是_____(填“正极”或“负极”),则该燃料电池如下:
   
(4)为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些方案。其中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方案是
方案现象或产物
A.将铁片置于溶液中铁片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
B.将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氯气燃烧产物分别为
C.将铁片和铜片分别置于稀硫酸溶液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产生
D.将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铁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A.AB.BC.CD.D
2023-09-16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阳光国际集团福建区域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4 . Ⅰ.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图1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②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反应过程________(填“①”或“②”)的能量变化可用图2表示。
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现象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C的质量增加A上有气体产生
(2)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________极(填“A”或“B”)。
②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③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⑤实验后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观察原电池反应特点,认真符合某些要求的化学反应都可以通过原电池来实现。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
A.       B.
C.       D.
2023-06-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东方明珠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同学以柠檬为材料自制水果电池,装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镁极区移向银极区B.镁片上有无色气体放出
C.铜片替代镁片,现象相同D.银片为负极
6 . 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下列各空。

(1)该装置中的总反应式为 ___________   
(2)溶液中的H+移向___________(填“Cu片”或“Zn片”)
(3)Zn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发生   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4)Cu片为原电池的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现象为___________
2021-06-0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大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试题
7 . 原电池是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如图所示:按照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素来看,Zn的作用是(填字母,下同)____;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a.负极反应物     b.负极材料       c.正极反应物       
d.正极材料        e.离子导体       f.电子导体
(2) ①在Cu-Zn原电池中,Zn片上发生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Cu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
②外电路中电子流向_____极;内电路溶液中SO移向___极。
③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3)某原电池的总反应为Zn+Cu2+=Cu+Zn2+,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__

(4)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原电池装置产生电流的原因是:原电池可将________,并通过能导电的物质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电流。
2021-04-29更新 | 30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A卷)试题
8 . 电化学原理在探究物质性质和实际生产中应用广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装置中,观察到装置甲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而装置乙中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铬电极上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由装置甲知铬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填“强”或“弱”);由装置乙知常温下铬在浓硝酸中出现__现象。
(2)工业上使用如图装置,以石墨作电极电解Na2CrO4溶液,使Na2CrO4转化为Na2Cr2O7,其转化原理为__

(3)CrO3和K2Cr2O7均易溶于水,它们是工业废水造成铬污染的主要原因。要将Cr(Ⅵ)转化为Cr(Ⅲ)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电解法和铁氧磁体法。
①电解法:将含Cr2O的废水通入电解槽内,用铁作阳极,在酸性环境中,加入适量的NaCl进行电解,使阳极产物和Cr2O发生反应,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阴极上Cr2O、H+、Fe3+都可能放电。若Cr2O放电,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若H+放电,则阴极区形成Fe(OH)3和Cr(OH)3沉淀。
②铁氧磁体法:在含Cr(Ⅵ)的废水中加入绿矾,在pH<4时发生反应使Cr(Ⅵ)转化为Cr(Ⅲ),调节溶液pH为6~8,使溶液中的Fe(Ⅱ)、Fe(Ⅲ)、Cr(Ⅲ)析出组成相当于Fe(Ⅱ)[Fe(Ⅲ)x•Cr(Ⅲ)2-x]O4(铁氧磁体)的沉淀,则铁氧磁体中x=___
(4)电解法还可用于处理酸性硝酸盐污水,设计如图电解池。若电解过程中转移了0.1mol电子,则质子交换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m−△m)为___g。
2020-12-24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 是负极,发生______(氧化、还原) 反应 ,______ 是正极 ,该极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原电池的内电路中,硫酸根离子移向_________(正、负)极。
(4)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5-13更新 | 42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原电池形成条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如下探究。
(1)请填写有关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
编号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1锌棒逐渐溶解,表面有气体生成;铜棒表面无现象
2两锌棒逐渐溶解,表面均有气体生成;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3铜棒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通过实验2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1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将3装置中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计指针将不发生偏转,从而可得出原电池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实验3中Zn棒和Cu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Zn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的电流是从________棒流出(填“Zn”或“Cu”),反应过程中若有0.4mol电子发生了转移,则Zn电极质量减轻___________g。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