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I.甲同学在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 mL冷水,再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同的钠(Na)、镁(Mg)、铝(Al)、钾(K)金属块,观察现象。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验证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
(2)烧杯中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填字母)。
A.钠B.镁C.铝D.钾
(3)实验中发现b、c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帮助选择下列合适的方法_______(填字母)。
A.把镁、铝的金属块换成金属粉末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
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同浓度的盐酸D.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II.乙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4)实验装置:

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
(5)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_、加药品,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6)问题探究:(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装置E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试管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依据试管D中的反应,能否证明S的非金属性强于C的非金属性?_______ (填“能”或“否”)。说明理由_______
2023-03-1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段考化学试题
2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在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冷水,再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钠(Na)、镁(Mg)、铝(Al)、钾(K)金属块,观察现象。
(1)反应最剧烈的烧杯中金属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钠                  B.镁                  C.铝 D.钾
(2)实验中发现b、c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帮助选择下列合适的方法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
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盐酸
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浓硝酸
Ⅱ.乙同学设计实验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实验装置:(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3)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试管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 . 用如图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选项试剂A试剂B试剂C实验目的
A稀盐酸NaHCO3澄清石灰水验证得电子能力Cl>C
B浓氨水生石灰酚酞验证NH3·H2O是弱碱
C氯水淀粉KI溶液NaOH溶液证明氧化性Cl2>I2
D稀硝酸CaCO3Na2SiO3溶液验证得电子能力N>C>Si
A.AB.BC.CD.D
2023-03-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段考化学试题
4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来一次性完成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
可选用的实验药品有:1.0mol/LHCl(挥发性强酸)、1.0mol/LHClO4(挥发性强酸)、碳酸钙(固体)、1.0mol/L水玻璃。打开A处的活塞后,可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1)图一中A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所装的试剂为___________(只填化学式)。

(2)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够严谨,应在B和C之间增加一个洗气装置,洗气瓶中盛装的液体为___________
Ⅱ.丙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沾有NaOH溶液的棉花。

(4)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C处沾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为___________
(5)该实验___________验证非金属性Cl>Br>I(填“能”或“不能”)
2023-03-16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Ⅰ.已知X、Y、Z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
(1)X是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下同),Y是__________,Z是__________
(2)画出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由Y和Z组成,且Y和Z质量比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4)由这三种元素或任意两种组成的三核10电子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四核10电子的分子的化学式是_______
(5)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该盐的化学式是_____
Ⅱ.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6)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
(7)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中为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B中装有固体,则A中试剂为__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填现象),即可证明非金属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_吸收尾气。
6 . 为研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小组以第VIIA元素为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的氧化性大于
(1)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探究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将实验现象填写在下表对应的空格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
I.打开弹簧夹、活塞a,滴加浓盐酸。
II.当B和C中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簀夹。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
III.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
IV.打开活塞b,将少量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b,取下C振荡。
试管C中的现象为____
(3)操作步骤III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4)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小的原因:___________
(5)实验中若氯气的通入量过多,淀粉碘化钾试纸会逐渐褪色,可能的原因____
7 .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__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试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8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律,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Ⅰ.(1)将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钠、钾、镁、铝分别投入足量的0.1 mol/L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慢。
(2)将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反应生成NH3·H2O,从而验证NaOH的碱性强于NH3·H2O的碱性,继而可以验证Na的金属性强于N的金属性,你认为此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
Ⅱ.利用如所示装置可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已知: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的非金属性。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应加入________溶液,B中应加入Na2CO3,C中应加入______溶液,装置C中的现象为________

9 . 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发现了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即新元素镓。金属镓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镓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制备三氯化镓,并用该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已知:①三氯化镓()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在空气中吸收湿气而冒烟。

②在氯气流中加热镓可制备,反应方程式


(1)写出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D中装有NaBr溶液,反应开始后能通过D证明卤素单质氧化性相对强弱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请推测写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024-04-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科技城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份质量调研 化学试卷
10 .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加热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II.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III.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IV.……
(1)A中利用浓盐酸和MnO2固体的反应制备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IV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_____
(5)过程III实验的目的是_____
(6)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