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7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1 . 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
实验1实验2
MnO2的质量/克0.50.5
5%的H2O2的体积/毫升40待填
水浴温度/°C2080
(1)实验2中应加入5%H2O2_______毫升:
(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_______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C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汇总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2023-02-15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22-23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2 . 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1)①甲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X溶液是_______,滴入的量一般为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充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
(2)丙同学利用“保温瓶式量热计”(图略),测出10 mL 10%氢氧化钠溶液和不同体积的10%盐酸混合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见下表(假设两溶液密度相同)。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24681012141618
溶液温度变化(Δt)/℃5.29.612.016.018.216.715.714.713.7
就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请在下图中绘制出溶液的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_______
2023-01-31更新 | 360次组卷 | 1卷引用:6.1.1 化学反应与热能——同步学习必备知识
3 . 利用图示装置制备 1,2-二溴乙烷(熔点 9.7℃,沸点 13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 可以检验c 中试管是否堵塞
B.b 中可以盛装酸性高锰酸钾以除乙烯中的二氧化硫
C.c 中发生加成反应
D.d 可以盛装NaOH 溶液
4 . 已知:铜离子的配位数通常为4,均为深蓝色。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实验制备铜的配合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中得到配合物,其配体为
B.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是的颜色所致
C.由实验可知,的配位能力比
D.加热c中溶液有可能得到蓝色浑浊液
2023-01-07更新 | 809次组卷 | 5卷引用:3.4 配合物与超分子-同步学习必备知识
5 . 下列①~④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序号实验现象解释和结论
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熔成小球钠与水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钠四处游动,嘶嘶作响产生了气体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生成了碱性物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12-22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实验02 探究金属钠的性质-【同步实验课】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教材实验大盘点(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 . 实验小组利用传感器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查阅资料】pH越小,c(OH-)越小,溶液碱性越弱
【实验过程】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数据
实验I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温度变化
实验II测量下述实验过程的pH变化
【分析与解释】
(1)实验I中,溶解时吸收热量的物质是_______
(2)实验II中,Na2CO3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OH-未参与该反应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
(3)实验II中,滴加NaHCO3溶液的pH变化与滴加Na2CO3溶液的有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是由于滴加NaHCO3溶液的烧杯中有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参与反应。
23-24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7 .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一氧化氮氧化成二氧化氮,而稀硝酸不能氧化一氧化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试剂:浓硝酸,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NaOH溶液。
已知:NaOH溶液不与一氧化氮反应,能与二氧化氮反应。

(1)做实验时应避免将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①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其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该小组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022-11-26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版鲁科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章总结与检测课后习题
8 . 为了比较铁、铜的还原性强弱,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甲方案:分别将铁片和铜片插入稀硝酸中,有气体产生的是铁,无气体产生的是铜。
乙方案:用惰性电极电解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铜。
(1)请对两位同学的方案作出评价________
(2)请设计另外两种方案,证明铁的还原性强于铜________
2022-11-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2020版选择性必修1专题1第三单元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后习题
9 . 甲同学采用图Ⅰ装置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用排水法收集NO气体。

(1)反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虽然收集到的气体为一氧化氮,但并不能说明反应中一定生成一氧化氮。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
(3)丙同学采用图Ⅱ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该实验的步骤如下表所示,请在表格中填写对应的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从U形管左端加入稀硝酸,直至充满U形管右端
②用附有铜丝的胶塞塞住U形管右端,观察现象_________
③待反应停止后打开胶塞,观察实现现象_________
(4)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丙同学的实验存在什么缺陷_________
2022-11-2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2020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专题7第三单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课后习题
10 . 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a2CO3的性质。
实验一:探究Na2CO3的溶解性和水溶液的酸碱性。
步骤实验操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Na2CO3
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1g和Na2CO3,各加入10mL水,振荡全部溶解,得到透明溶液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少许固体
将步骤①的试管中溶液分别分成两份,其中1份溶液中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溶液变浅红色
在步骤②的另两份溶液中各滴加2滴10%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产生产生少量气泡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a2CO3的溶解度。
(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溶液呈酸性
B.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都呈碱性
C.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都呈酸性
D.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二:探究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物质装置B中现象装置C中现象
Na2CO3无明显变化开始断断续续产生气泡,一会儿后,没有气泡,溶液保持澄清
白色粉末变蓝色开始断断续续产生气泡,一会儿后,产生连续气泡,溶液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3)加热Na2CO3时,装置C中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
(4)实验结论是________
(5)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