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良好)。

已知:浓盐酸与固体混合会产生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
B.B中溶液变黄色,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单质
C.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实验过程Ⅲ为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滴加溶液后充分振荡试管D,观察到D中溶液变蓝,即证明了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
2 .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Na2CO3,C中盛有Na2SiO3溶液,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酸性:H2CO3> H2SiO3
B.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最终呈红色
C.若A为较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有Na2S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D.装置D起干燥气体作用
2020-01-18更新 | 4069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FeCl3是饮用水、工业用水、城市污水及游泳池循环水处理的高效廉价絮凝剂,也是中学实验室中常见的试剂。某实验小组用以下装置制备FeCl3固体,并探究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
已知:FeCl3晶体易升华,FeCl3溶液易水解。
Ⅰ.FeCl3的制备

   

(1)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从D、E、F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备纯净的Cl2,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可选试剂:饱和食盐水、NaOH溶液、浓硫酸、碱石灰,仪器可重复使用)。
(3)写出装置D中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
向4mL0.1mol/L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0.2mol/LKSCN溶液,溶液变红;再加入过量Cu粉,溶液红色褪去,不久有白色沉淀产生。
查阅资料可知: CuCl和CuSCN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针对白色沉淀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猜想1: Cu2+与过量的Cu粉反应生成Cu+,再结合Cl-生成白色沉淀CuCl。
猜想2: Cu2+与SCN-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再结合SCN-生成白色沉淀CuSCN。
针对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操作

现象

实验1

加入铜粉后无现象

实验2

溶液很快由蓝色变为绿色,未观察到白色沉淀; 2h后溶液为绿色,未观察到白色沉淀; 24h 后,溶液绿色变浅,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
(4)实验结果说明猜想__________________(填 “1”或“2”)不合理。
(5)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
i. Cu2+与SCN-可发生如下两种反应:
反应A:Cu2++ 4SCN- =[Cu(SCN)4] 2-(淡黄色),
反应B:2Cu2+ + 4SCN- = 2CuSCN↓+(SCN)2 (黄色)。
ii. [Cu(SCN)4]2-与Cu2+共存时溶液显绿色。
①由实验2中的现象推测,反应速率:A________(填“>”或“<”)B,说明反应B_____(填“是”或“不是”)产生CuSCN的主要原因。
②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当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Fe2+、Cu2+、 SCN-时,Cu2+氧化性增强,可将Fe2+氧化为Fe3+。据此将实验2改进,向CuSO4溶液中同时加入KSCN、FeCl2,立即生成白色沉淀CuSCN,写出该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
(6)若向100mL a mol· L-1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的KSCN和FeCl2的混合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白色沉淀CuSCN的质量bg,则CuSCN的产率为__________(写出表达式即可)。
2023-04-25更新 | 41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4 . 二氧化氯(ClO2)常用于处理含硫废水。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ClO2与Na2S的反应。
已知:① ClO2是极易溶于水的黄绿色气体,有毒,沸点为11℃。
② SO2 + NaClO3 + H2SO4→ ClO2 + NaHSO4(未配平)。
③ ClO2 + NaOH→NaCl + NaClO3 + H2O(未配平)。
(1)设计如下装置制备ClO2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装置B中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③欲收集一定量的ClO2,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g→h→___________→d。
(2)探究ClO2与Na2S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ClO2用N2稀释以增强其稳定性,并将适量的稀释后的ClO2通入如图所示装置中充分反应,得到无色澄清溶液。一段时间后,通过下列实验探究Ⅰ中反应的产物。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Ⅰ中溶液放入试管甲中,滴加品红溶液和盐酸。品红溶液始终不褪色①无___________生成。
另取少量Ⅰ中溶液放入试管乙中,加入Ba(OH)2溶液振荡。___________有SO生成
③继续在试管乙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静置,取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丙中,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生成有Cl生成
④ClO2与Na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某同学为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向②后试管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
B.①~④的变化中,有1处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若将FeCl3溶液滴加到Na2S溶液中,产生的现象与图中①、②现象相同
D.若用Na2SO3代替Na2CO3进行实验,可产生相同现象
6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与新制悬浊液的反应。
资料: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能与氨水反应生成,该物质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而使溶液显蓝色。
序号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通入
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
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开始时有黄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黄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绿色

(1)装置B的作用是控制气体的流速,则B中试剂是_____
(2)通入前,实验Ⅰ、Ⅱ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Ⅰ通入后产生砖红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分析实验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的可能原因_____
(4)同学们对实验Ⅱ中白色沉淀的成分继续探究。
①甲同学取少量白色沉淀,洗净后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②乙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该白色沉淀为,实验方案如下:

填写下表空格:
试剂1_____试剂2蒸馏水
现象1_____现象2_____

(5)实验Ⅰ和实验Ⅱ中与新制悬浊液均发生了_____反应,反应现象的不同与_____有关。
2023-10-25更新 | 38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3-2024学年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
7 . 化合物(YW4)2X2Z4·W2Z为无色柱状晶体,受热易分解,已知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和为22,X、Y、Z为同一周期相邻元素。可利用下图装置检验该化合物分解出的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产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W4)2X2Z4的物质类别为正盐
B.装置B中盛装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
C.反应开始前通入Y2,可以避免装置中的空气干扰产物的检验
D.装置中两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两种由X、Z组成的物质
8 . 硫酸盐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某校同学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Ⅰ.硫酸钙主要用作吸湿剂、干燥剂、增稠剂等。兴趣小组同学对一氧化碳与硫酸钙的反应进行探究。
(1)甲同学利用在400~500℃脱水制取无水;利用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CO、并制备纯净、干燥的CO气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B、C中盛放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利用甲同学制得的无水和CO进行反应,并用下列装置检验气态产物中有生成。

①上述装置(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C→_______
②若E中溶液褪色,则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③能证明有生成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
(3)丙同学取乙同学实验后G装置中的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产生少量气体,将气体通入溶液中,有黑色沉淀生成,可验证CO与在高温下还发生了一个副反应,该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Ⅱ.胆矾具有催吐、祛腐、解毒等作用,在不同温度下分解情况不同。取5.00g该晶体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4)113℃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_______
14-15高一上·吉林·期末
9 . 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查)。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 Ⅳ 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3124次组卷 | 1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乡镇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10 . 某化学小组制取无水三氯化铁并研究其与铜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I.制备无水三氯化铁实验装置如图。(已知无水三氯化铁易潮解,100℃左右升华)

(1)A中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整个装置充满黄绿色气体后,才开始加热D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实验过程中三氯化铁沉积在D与E的导管之间,导致导管内径变小,除去沉积的三氯化铁的简易操作是___________;此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
II.探究三氯化铁与铜反应的实验如图:(已知:KSCN中的C为+4价)

(4)请从平衡的角度说明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
(5)为了进一步研究白色沉淀进行如图实验。

①由上述实验可推测白色沉淀的组成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白色沉淀之一(用D表示)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含有阴离子,同时生成、NO、气体。D与硝酸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024-03-02更新 | 3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测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