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久置的固体会潮解、变质、颜色变黄,某小组欲探究变质的产物。
资料:i.能与S反应生成(黄色),与酸反应生成S和
ii.BaS、均易溶于水,可溶于水,(白色)微溶于水;
iii.白色的难溶于水,且易转化为黑色的
将久置的固体溶于水,溶液呈黄色。取黄色溶液,滴加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经检验该沉淀中含S)。
(1)推测变质的产物含有,实验证据是_______
(2)研究白色沉淀产生的途径,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假设:
途径一:白色沉淀由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途径二:变质的产物中可能含有,白色沉淀由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途径三:变质的产物中可能含有,白色沉淀由……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请将途径三补充完全:白色沉淀由_______
(3)为检验变质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设计实验:
①取黄色溶液,向其中滴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由此得出结论:变质的产物中含。有同学认为得出该结论的理由不充分,原因是_______
②改进实验,方案和现象如下:
实验一:混合溶液白色沉淀(放置颜色不变)
实验二:
a.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
b.试剂1是_______,试剂2是_______
(4)检验变质的产物中是否含有:取黄色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离心沉降(分离固体)后向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你认为能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
2022-09-04更新 | 8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2 . (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请在该反应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并指出氧化剂为___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
(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作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2-1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单元检测
14-15高一上·广东东莞·期末
3 . 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他们制备二氧化硫和氯气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
Na2SO3+H2SO4 = Na2SO4+H2O+SO2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1)用来制取氯气的装置是______ (填字母),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性质。
(2)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B、D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均褪色。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____ (填" B”或“D")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装置D中的品红溶液换成紫色的石蕊溶液,则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查阅资料得知:两种气体按体积比1: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27更新 | 1266次组卷 | 10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卷
4 . 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 、Ag2SO4或两者混合物。(资料: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断B中含有Ag2SO3。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途径2:实验二中,被氧化为进入D。
实验三:探究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做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__________
(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与AgNO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生成。
(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2019-06-09更新 | 10279次组卷 | 23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模拟高考
5 . 某小组同学欲研究SO2及Na2S2O3的性质。
(1)将相关的含硫物质分为如下表所示3组,第2组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
第1组第2组第3组
S(单质)SO2、X、Na2SO3、NaHSO3SO3、H2SO4、Na2SO4、NaHSO4
(2)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SO2的性质:(熔点:SO2-76.1℃,SO316.8℃;沸点:SO2-10℃,SO345℃)

①装置I模拟工业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甲同学按I、II、III、IV的顺序连接装置,装置II的作用是_______;装置III中溶液逐渐褪色,生成Mn2+,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③乙同学按I、II、IV的顺序连接装置,若装置IV中有40mL2.5mol•L-1NaOH溶液,反应后增重4.8g,则装置IV中发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已知Na2S2O3溶液与Cl2反应时,1molNa2S2O3转移8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Ⅰ)甲同学设计实验流程的目的是证明Na2S2O3溶液具有碱性和_______性。
(Ⅱ)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Ⅲ)乙同学认为应将上述流程中②③所加试剂顺序颠倒,你认为甲、乙两同学的设计更合理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
2023-03-18更新 | 112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单元测试
6 . 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乙烯并检验乙烯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
(2)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4)查阅资料.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填装置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直实。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___
A 气体通入水中                                          B 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 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 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7 .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____
(2)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能说明S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SO2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退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8 . 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1)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则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2O。已知: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Cu+Cu2。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____
(3)该装置在设计上存在明显缺陷,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在A和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D,为什么?___
请画出装置D的示意图并表明所需试剂__________。(限选仪器和药品:浓H2SO4、碱石灰、集气瓶、干燥管、玻璃导管、单孔赛、双孔塞)。
2020-01-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测试卷
201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SO2气体还原Fe3的反应,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023-02-21更新 | 960次组卷 | 56卷引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4《硫 氮可持续发展》测试卷
10 . 为验证氧化性,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止水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关闭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K3和活塞c,加入70%的硫酸溶液,一段时间后关闭K3
Ⅵ.更换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中溶液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
(2)若向过程ⅢB中的黄色溶液中通入H2S气体,会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若将制取的SO2通入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可使溶液褪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的是_______(填“甲”“乙”或“丙”)。
过程为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有Fe2+
既有Fe3+又有Fe2+
有Fe3+无Fe2+
(5)将B中的FeCl2溶液换成100mLFeBr2溶液并向其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下),若溶液中有1/2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2022-08-17更新 | 85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