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Ⅰ.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490mL 0.25mol·L−1的NaOH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称取NaOH质量为___________g。
(2)在配制的过程中一定不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A.烧杯     B.药匙       C.玻璃棒       D.托盘天平        E.锥形瓶       F.胶头滴管
(3)下列的实验操作可能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容量瓶内原来存有少量的水未进行干燥
B. 称量固体时,所用砝码已生锈
C. NaOH固体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进行转移
D. 定容时仰视视刻度线
E.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Ⅱ.某学习小组为探究CO2与过氧化钠反应时是否需要与水接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先打开K2,关闭K1,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步骤2:先打开K1,关闭K2,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盐酸,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
(4)装置②是为了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所选试剂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A.浓H2SO4    B.饱和Na2CO3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5)从上述试剂中选择,装置③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 (填字母),其作用为___________
(6)甲同学根据实验现象认为:CO2与过氧化钠反应时需要与水接触。据此推断他观察到的步骤1和步骤2的a处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
(7)乙同学对此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有水存在时,过氧化钠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同学的理由___________
2024-05-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探究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

注:不考虑空气对反应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装置Ⅱ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其中属于_____(填“酸”或“碱”)性氧化物。
③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
④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____盐。
(2)在装置Ⅳ和装置Ⅴ中:
①装置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②装置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
③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装置Ⅳ中的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填标号)。
A.起漂白作用的一定是
B.反应结束后,装置Ⅳ中溶液的小于7
C.装置Ⅳ可能观察到生成速率的快慢
(3)装置Ⅲ中生成硫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024-05-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

3 . 已知反应:。某实验小组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并验证已知反应产物中的,装置连接如下:

已知:氯气易溶于苯中。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设计目的,需要加热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2)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设计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判断产物中含有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5)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2024-03-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4 . 某化学活动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制备氯气并进行相关的性质验证。

已知:

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且所得溶液呈橙红色;

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取少量反应后的B中溶液,向其中加入,振荡后静置,若出现_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被氧化。
(6)另取少量反应后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若出现红色,证明被氧化。
(7)已知氧化性,向200mL 0.1mol/L 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0.56L 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024-03-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化学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探究硫元素及常见含硫物质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A溶液加入溶液,振荡出现乳白色浑浊,产生气体生成硫单质,不能证明有氧化性
B将铜丝放入浓硫酸中,加热开始时铜丝表面变黑,产生无色气体,后黑色固体溶解由氧化还原规律可知黑色固体一定是
C久置于空气中的水溶液出现乳白色浑浊不稳定,易分解
D0.5g硫粉和1.0g铁粉混合均匀,在石棉网上堆成条状,用灼热的玻璃棒接触混合粉末的一段粉末呈红热状态,持续反应,冷却后得到黑色固体硫粉与铁粉接触面积大,反应放热,生成黑色
A.AB.BC.CD.D
2024-02-28更新 | 51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 浙江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6 . 以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实验
试管
试剂滴管:逐滴滴加,总体积现象
实验a:溶液
实验b:溶液
溶液先变为绿色,静止后缓慢变浅,最终变为浅绿色
溶液先变为绿色,缓慢产生白色浑浊,充分反应后绿色比实验a更浅
实验c: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迅速溶解,得到无色清液;超过1.0mL后,产生少量白色沉淀,立即变为棕黄色,最终变为黑色,静置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黑色沉淀A和滤液B
【查阅资料】
能与多种不同金属离子形成沉淀或配合物:


易被氧化为或者
【进行实验】
Ⅰ.探究溶液之间的反应
(1)经检验,实验a绿色变浅后的溶液中含,这说明具有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2)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角度解释实验a的实验现象_______
II.探究溶液之间的反应。
(3)实验c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用化学用语解释“超过后,产生少量白色沉淀”的原因:_______
(4)为了探究实验c中产生黑色沉淀的原因,甲同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
ⅰ.取少量滤液B,用广泛pH试纸测定
ⅱ.另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说明滤液中有
由上述实验现象,进而推测出黑色沉淀A可能为或它们的混合物。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做出该推测的理由是_______
【获得结论】
(5)根据上述实验,和金属盐溶液之间反应的多样性与多种因素有关:①_______:②金属盐中的阴离子是否能够参与反应;③反应时间的长短;④_______
2024-02-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
7 . Ⅰ.某实验小组拟设计实验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影响因素。
(1)甲组同学利用教材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探究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以硫酸为例,观察到的现象是:灯泡发光,且______。继续向该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溶液,发现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然后又逐渐变亮。请写出加入溶液至灯泡熄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组同学认为教材实验设计过于简单,无法全面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影响因素。查阅资料后,该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不同类型电解质溶液在浓度变化时的导电性。
已知:溶液导电性强弱可以用电导率表征,电导率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2)实验用到的药品有:硫酸溶液、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镁、硫酸铜。准确配制上述5种电解质溶液,每种电解质配制的不同浓度的系列溶液待测。配制溶液过程中除了下列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填名称)。配制的硫酸溶液,需量取_______70%的硫酸溶液()。

(3)利用所配制的硫酸盐溶液通过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下表(电导率符号,单位):

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小组同学获得了以下结论:
①同种电解质溶液随浓度增大,电导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
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阴离子相同且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时,_______越小,电导率越大。
试解释结论①中浓度增大电导率反而减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得同浓度硫酸溶液的电导率明显大于其对应盐溶液的电导率。
查阅资料发现,可以用格鲁萨斯电导机理解释:酸溶液的导电,本身不是像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一样从溶液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而是沿着氢键从一个水分子传递给另一个水分子,所以电导率很大。如图(a)表示五个水分子之间的质子传递,箭头表示传递方向,“…”表示氢键。请在下图(b)中画出质子传递结束后的水分子示意图并标出氢键。(无需表达出水分子的真实键角)

Ⅲ.同一温度下,在两份完全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其电导率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5)点溶液所含溶质主要为______________
(6)点溶液的电导率大于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24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等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开学化学试题
8 . 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做相关验证和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验证具有氧化性。

①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
②装置甲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说明具有氧化性的现象为___________
(2)该同学设计如图2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制备(难溶解于水中)。

①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三颈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该实验体现了的性质是___________
(4)实验表明,将纯净的缓缓地通入到溶液中,得到沉淀。为了探究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该同学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Ⅰ:溶液中的
假设Ⅱ: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①验证假设Ⅰ(配制溶液前已将蒸馏水煮沸并密封冷却)。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溶液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
假设I成立
实验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气体
实验i现象为___________,实验ii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验证假设Ⅱ。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目的
实验iii同实验步骤同实验的相关现象作对照实验
实验iv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iv的步骤为___________,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667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考理科综合-高中化学
9 . 某研究小组探究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
资料:为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酸。
Ⅰ.无外加酸碱时,实验如下。
实验ⅰ
实验ⅱ
(1)根据_____,可证实实验ⅰ中红褐色液体为胶体。
(2)已知黄褐色沉淀中有,还可能存在,设计实验证实_____。(填操作和现象)
(3)结合化学用语,解释无外加酸碱时反应结束后降低的原因_____
Ⅱ.外加酸碱条件下,实验如下。
实验编号实验操作现象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再滴加溶液液体变为红褐色,立即产生大量气体,有液体喷出试管,最终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
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再滴加溶液溶液呈黄色,有少量气泡产生,静置无沉淀产生

(4)根据实验ⅲ,推测立即产生大量气体的原因。
猜想一:催化分解。
猜想二:_____
设计实验_____,证实猜想一不是立即产生大量气体的主要原因。
(5)是产生氧气的主要微粒。请结合反应机理分析酸性条件下产生气体少的原因_____
主要反应机理:
(的水解)
注:代表的化合价为+3
(6)已知体系在废水净化中,具有一般化学氧化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是由于有强氧化性,根据以上实验探究,配制该体系最好控制在_____条件下。
10 . 某小组分别进行如下3组实验研究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实验试剂现象
1滴溶液溶液迅速变绿,未见白色沉淀生成;
静置2小时后底部有少量白色沉淀
先加入5滴溶液,再加入1滴溶液溶液变红,未见白色沉淀生成
先加入5滴溶液,再加入1滴溶液溶液变红,同时迅速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红色消失
已知:水溶液中,为白色沉淀,呈黄色。被称为“拟卤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B.由①可推知:①中生成配合物反应的反应速率大于氧化还原反应的
C.由②③可推知,结合的能力:
D.由①③可推知:促进了转化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