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及现象结论
A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加入Fe(NO3)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NO具有强氧化性
B向2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Br与Na2S混合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的AgNO3溶液,只有黑色沉淀生成说明Ag2S比AgBr更难溶
C取4mL乙醇,加入12mL浓硫酸及少量沸石,迅速升温至170℃,将产生的气体进入2mL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D向丙烯醛中加入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不再生成砖红色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溴水,溴水褪色说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A.AB.BC.CD.D
2023-03-03更新 | 3032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三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向NaCl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呈绿色。
实验Ⅱ:向溶液中加入表面打磨掉氧化膜的金属Mg,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溶液中产生绿色沉淀。
实验Ⅲ: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溶液变为深蓝色。
实验Ⅳ:向实验Ⅲ的深蓝色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资料显示:为黄色,为绿色不溶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Ⅰ:在NaCl溶液中部分转化为
B.实验Ⅱ:Mg消耗了溶液中的从而产生了
C.实验Ⅲ:有生成
D.实验Ⅳ:获得的蓝色沉淀为
2024-04-01更新 | 680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3 . 某实验小组要定量探究铁锈蚀的因素,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将5 g铁粉和2 g碳粉加入三颈烧瓶,时刻,加入2 mL饱和氯化钠溶液后,再将一只装有5 mL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到烧瓶上,采集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发生锈蚀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速率减慢了
C.BC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氧气直接反应生成了氧化铁
D.压强变大是因为发生了铁的析氢腐蚀
4 . 某化学实验小组发现镁和溶液可以反应生成气体,且比镁和水的反应速率快,通过实验探究速率加快取决于哪些粒子,同时分析气体的成分。
Ⅰ.探究加快速率的粒子
(1)甲同学推测加快速率的粒子有两种: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为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1mol/L溶液持续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实验组11mol/L溶液持续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实验组21mol/L溶液镁表面有极微量气泡附着
已知:Mg和反应只能看到镁条表面有极微量气泡附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对照组中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______;实验组1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为控制变量与对照组一致,实验组2应在1mo/L 溶液中_______
Ⅱ.探究气体的成分。
(2)乙同学向反应容器中滴加几滴洗洁精,形成大量泡沫时点燃气泡,听到有爆鸣声;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由此推测气体成分为_______。经查阅文献得知,溶液可以通过自耦电离产生,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已知:电离常数)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够严谨,逸出的气体会带出少量溶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放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
实验组3取6mL1mol/L 溶液加入250mL塑料瓶,塞紧传感器,采集数据15min,记录液面上方浓度的变化,重复实验2次。
实验组4取6mLlmol/L溶液、0.1g打磨好的镁条加入250mL塑料瓶,实验操作同上。
实验组5用上述同样方法采集15min空塑料瓶中浓度的数据。

由图象可知,加入Mg条后,释放受到抑制,原因是_______;实验时取少量溶液、少量镁条的原因是_______
2022-05-05更新 | 75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实验小组进行不同价态硫转化的探究实验,向硫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产生黄色浑浊,过滤后取滤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也褪色。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黄色浑浊是单质硫
B.不考虑温度变化,SO2的通入抑制了原硫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
C.产生浑浊的离子方程式为:
D.两份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
2023-09-01更新 | 53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6 . 资料显示:FeCl(亮黄色)只有在Cl-浓度较大的溶液中才能稳定存在,为了验证该事实,某实验小组取三份2mL黄色的工业盐酸分别做了一系列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现象
实验I:直接滴加2滴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
实验II:加10mL蒸馏水稀释,后滴入2滴浓KSCN溶液稀释后溶液几乎变为无色,加KSCN溶液显红色
实验III:滴加2滴AgNO3饱和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亮黄色消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盐酸显黄色是因为其中混有FeCl
B.实验I中,未检测到Fe3+
C.实验Ⅲ中,AgNO3溶液稀释了样品是溶液亮黄色消失的主要原因
D.通过上述实验,可以证明FeCl只有在Cl-浓度较大的溶液中才能稳定存在
2022-02-25更新 | 48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化学质检试题
7 .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探究过氧化物性质,进行下图所示实验。经检验实验①、③中的白色沉淀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序号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
实验
反应后的溶液

混合溶液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出现白色沉淀
A.实验①、②说明在碱性条件下电离得到
B.实验①、②、③证明反应过程中发生反应:
C.实验①、③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可用检验长期放置的中是否含有
2022-04-22更新 | 50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8 . Y形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探究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探究SO2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
B.c、d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BaCl2溶液中,保证气体与Ba2+充分接触
C.Y形管乙中产生的是氧化性气体,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
D.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
2020-09-23更新 | 1686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化学试题
9 . 根据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和可能的原因,下列操作和现象能够说明原因不合理的是
实验内容实验一实验二
实验现象反应后溶液呈绿色,而不是蓝色烧杯中溶液变为无色
可能的原因①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NO2
②溶液中c(Cu2+)大
③氯水中的H+与OH-反应
④氯水中的次氯酸漂白了酚酞
A.向实验一的绿色溶液中加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②的原因
B.向实验一的绿色溶液中通入氦气,溶液变为蓝色,说明①的原因
C.向实验二的无色溶液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红,说明③的原因
D.实验一的绿色溶液适当加热,溶液仍为绿色,说明②的原因
2022-05-12更新 | 34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二)化学试题
10 . 已知:溴化铁在200°C以上易分解,煮沸水溶液也会使其分解,生成溴化亚铁和溴单质。实验室里利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无水FeBr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分别盛有饱和Na2CO3溶液、浓硫酸和烧碱溶液
B.装置②中温水的作用是降低装置①中生成的CO2在液溴中的溶解度
C.实验开始时,先加热管式炉,再打开装置①中活塞
D.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并停止滴入液溴,继续通入CO2至室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