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M=180g/mol)呈淡黄色,可用于晒制蓝图。某实验小组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I.纯净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产物的探究。
(1)气体产物成分的探究。小组成员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按照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的接口顺序为a→g→f→_______→尾气处理装置(仪器可重复使用)。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为_______
③实验证明了气体产物中含有CO,依据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④结束实验时先熄灭A、C处的酒精灯再停止通入N2,其目的是_______
(2)小组成员设计实验证明了A中分解后的固体成分为FeO,则草酸亚铁晶体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晒制蓝图时,草酸亚铁晶体是感光剂,会失去结晶水转化为FeC2O4,现以K3[Fe(CN)6]溶液为显色剂,该显色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II.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纯度的测定
工业制得的草酸亚铁晶体中常含有FeSO4杂质,测定其纯度的步骤如下:
步骤1:称取mg草酸亚铁晶体样品并溶于稀H2SO4中,配成250mL溶液;
步骤2:取上述溶液25.00mL,用cmol·L-1KMnO4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1mL;
步骤3: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稀H2SO4,再用c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V2mL(已知:)。
(4)步骤2中还涉及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步骤3中加入锌粉的目的_______
(5)草酸亚铁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若步骤1配制溶液时部分Fe2+被氧化变质,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024-05-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2 . 某实验小组探究Fe2+与H2O2反应中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
a.Fe3+被H2O2还原  b.SCN-被O2氧化  c.SCN-被H2O2氧化。
设计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滴加试剂现象
Ii.向2mLFeCl2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
ii.再滴加5滴5%H2O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5mol·L-1、pH约为5)
i.无明显现象
ii.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并测得生成了两种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
IIiii.取褪色后溶液两份,一份滴加FeC13溶液;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
iV.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
iii.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现象;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iV.产生白色沉淀
IIIV.向2mL0.1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KSCN溶液,观察现象;后通入O2,观察现象V.先变红,通入氧气后无明显变化
A.实验I褪色后的溶液中n(H+)变小B.通过实验II、III可验证假设c正确
C.实验II证明SCN-被氧化成SOD.实验III的目的是排除假设b
2024-05-0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
3 . Ⅰ.小组探究溶液能快速反应产生的原因。
【查阅资料】与致密的相比是质地疏松的难溶物。

【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将打磨后的镁条分别加入试管①~③中,观察到:①中镁表面持续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浑浊[经检验该浑浊物为],气体中检测到;②中镁表面有极微量气泡附着,滴加酚酞试液后,镁条附近溶液显红色;③中镁表面无明显气泡。
(1)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将②中镁条取出,加入到溶液中,观察到很快镁条表面开始产生大量气泡。综合上述实验,镁表面产生的快慢取决于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Mg与溶液能快速产生的原因:①该实验中涉及一个沉淀转化反应,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②该平衡正向移动使Mg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故产生速率加快。
Ⅱ.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氧化剂,某化学实验探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步骤测定样品中亚氯酸钠的纯度。
步骤一:准确称取2.50g样品,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晶体,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将所得混合溶液稀释成250mL待测溶液。
步骤二:量取25.00mL待测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并向其中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步骤三:用标准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后,再重复进行实验。
已知:被还原为,且杂质不参与反应。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溶液起始读数/mL溶液终点读数/mL
第一次1.0519.06
第二次0.1519.83
第三次2.0019.99
(4)①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步骤二中量取25.00mL溶液时所使用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
(5)步骤三中滴定达到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6)该样品中亚氯酸钠的纯度为___________
2024-01-1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
4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
i.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 (绿色)、 (紫色)。
ii.浓碱条件下,可被OH-还原为
iii. 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通入Cl2
I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B中试剂是_______
(2)通入Cl2前,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对比实验I、Ⅱ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__
(4)根据资料ii,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Ⅲ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_______(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Ⅱ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
2024-01-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Fe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某小组探究绿矾(FeSO4•7H2O)和莫尔盐[(NH4)2Fe(SO4)2•6H2O]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Ⅰ.探究溶液中的稳定性:配制0.1mol·L-1两种溶液[A:FeSO4,B:(NH4)2Fe(SO4)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并检验其中的Fe3+,结果如表。
编号新配制1h后24h后
pH性状酸化后滴等量KSCN(aq)pH性状酸化后滴等量KSCN(aq)pH性状
A3.9无色溶液几乎无色3.4黄色溶液变红3.3红褐色沉淀
B3.9无色溶液几乎无色3.3黄色溶液变红3.2红褐色沉淀
(1)常温时0.1mol·L-1(NH4)2SO4溶液pH=5.0,则B溶液中水解程度:Fe2+_____NH(填“>”或“<”),因此新配制的A、B溶液pH几乎相同。
(2)放置24h后溶液pH均减小,写出该过程中Fe2+被空气氧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
上述实验说明两种溶液中的Fe2+的稳定性差异不大。
Ⅱ.探究晶体的稳定性:将两种晶体分别在不同条件下放置数天,实验记录如表。
编号iiiiiiiv
实验条件露置密闭容器潮湿的密闭容器盛有干燥剂的
密闭容器
实验结果绿矾晶体逐渐变白,进而出现土黄色;Fe3+含量很多无明显变化;Fe3+含量非常少晶体结块,颜色不变;Fe3+含量非常少晶体逐渐变白,最终出现淡黄色;Fe3+含量很多
莫尔盐无明显变化;Fe3+含量非常少无明显变化;Fe3+含量非常少晶体略结块,颜色不变;Fe3+含量非常少无明显变化;Fe3+含量很少
(3)上述实验说明,相同条件下两种晶体在空气中稳定性更强的是_____(填名称)。
(4)甲同学推测绿矾在ii中的结果与i不同可能是容器中O2不足造成的。乙同学经过对比,分析该推测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
(5)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结果进而推测绿矾易被氧化与其失去结晶水有关。
①绿矾晶体失去结晶水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②莫尔盐晶体中______离子的存在使结晶水不易失去;该离子与H2O分子之间可能存在的作用是_____
(6)同学们经过对两种晶体结构的比较,分析莫尔盐在空气中更稳定,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可能的原因:莫尔盐晶体中离子间的空隙较小,_____
6 . 氯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下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在反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碱性            e.易挥发性
(2)a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d中可选用试剂___________(填字母)。
a.溶液       b.饱和溶液       c.石灰乳       d.稀
(4)反应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经冷却结晶,过滤,___________,干燥,得到晶体。
(5)取少量溶液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一定浓度的中性淀粉溶液。装有的试管溶液颜色不变,装有的试管溶液变为蓝色。由此可知在该条件下,氧化能力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溶液变蓝的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7 . 某实验小组拟探究铁的化合物(FeS2O6)的分解产物,设计如下实验。已知几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SO3SO2O2
熔点/℃16.8-75.5-218.4
沸点/℃44.8-10-182.9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酒精灯之前,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是________
(2)低温浴槽II控制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
(3)甲、乙、丙三组分别进行实验,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不考虑损失且不考虑生成O2,FeS2O6在该温度下完全反应):

A处温度/℃FeS2O6质量/g低温浴槽I净增质量/g低温浴槽II净增质量/g
T12.1600.64
T24.320.801.92
T36.481.602.56
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甲组实验中A装置得到的纯净固体产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经检测,乙组实验的固体产物为纯净物,写出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4)为了进一步分析丙组实验得到的固体纯净物成分,他们取少量固体溶于稀硫酸中,将溶液分成两份,进行如表实验(不考虑O2的存在):
实验操作现象
a在一份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b在另一份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变红色
根据实验推知,丙组实验中FeS2O6分解生成的固体产物、SO3、S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5)为了进一步探究气体产物成分,将D仪器导出的气体通入酸化的KI-淀粉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若_______填实验现象,则说明有O2生成。
(6)将I中产物1100g溶于900g98%的浓硫酸所得产物为_______,其质量分数为_______
2023-11-2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8 .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用浓硫酸与铜片反应制备,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装置中的全部转化为的标志是___________
(4)甲同学向中得到的溶液中加入漂粉精(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静置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固体,发现有气泡产生。认为一定是按照发生反应,请你写出甲同学认为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5)乙同学通过查阅工具书,得知H2SO3,他得出的酸性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他预测只要满足一定关系就能解释上述现象。 你认为下列比值能够解释上述现象的是___________
A.1:1                                 B.3:1                                 C.1:2                           D.4:1
于是他另取少量同样的上清液,滴加少量溴水,振荡,出现___________现象,证明自己预测正确。
9 . 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绿色)、(紫色);Mn(OH)2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ii.酸性条件下,可被Cl-还原为Mn2+;浓碱条件下,可被OH-还原为
iii.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Cl2与碱溶液反应可生成NaClO,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物质a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通入Cl2
得到无色溶液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5%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40%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A中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D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
(3)通入Cl2前,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对比实验Ⅰ、Ⅱ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______
(5)根据资料ii,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_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Ⅲ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被NaClO氧化,可证明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Ⅱ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使溶液碱性减弱后,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023-11-03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学习小组为了探究Na2CO3溶液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分别向如下3支试和中加入2mL0.1mol·L-1Na2CO3溶液,现象记录如图。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设计热分解实验,探究白色沉淀的成分:
   
将(1)中所得三种沉淀,分别置于B中。实验结束后,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加热前样品质量/g加热后样品质量/gC质量增重/gD质量增重/g
a5.23.41.80
b11.28.10.92.2
c5.05.000
装置B的名称是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计算可得(b)中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c)中样品最终确定为CaCO3,试分析CaCO3未分解的原因_____
(3)查表,得到几种物质的溶解度(20℃)数据如下:
物质溶解度/g物质溶解度/g物质溶解度/g物质溶解度/g
Al(OH)31.5×10-8Zn(OH)21.4×10-5Ca(OH)20.160Cd(OH)21.9×10-4
Al2(CO3)3易水解ZnCO34.7×10-5CaCO35.3×10-4CdCO34.3×10-5
(c)中沉淀是碳酸盐的原因是_____。根据探究的结论预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1·L-1的CdSO4溶液和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
2023-09-2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