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验方案设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如图是在实验室进行氨气快速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A~E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首先______,然后微热A,观察到E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或松开双手,E中导管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3)点燃C处酒精灯,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从分液漏斗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中固体后关闭分液漏斗,片刻后,装置C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E中溶液里出现大量气泡,同时产生_______(答现象);从E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请写出在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当C中固体全部变红色后,关闭弹簧夹1,慢慢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后,称量C中固体质量。若反应前固体质量为16g,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2.4g。通过计算确定该固体产物的成分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在关闭弹簧夹1后,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F中,很快发现装置F中产生白烟,同时发现G中溶液迅速倒吸入F中。写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迅速产生倒吸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020-09-02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2020)高一必修第一册 综合训练
2 . 装置甲、乙、丙都是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用丙装置,实验结束时先移去酒精灯,再将导气管拿出水面
B.甲装置中氯化钙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C.用乙装置实验时,蒸发皿中产生大量肥皂泡,点燃肥皂泡发出爆鸣声
D.三个装置相比较,乙装置简单、操作简便、节约原料、安全性好
3 . 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
B.向饱和NaCl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制备HCl
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D.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备CO2
2020-02-1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专题检测
4 . 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后,觉得探究很有意思,想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什么?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在上述反应中,若二氧化碳过量,能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
(3) 2NaHCO3Na2CO3+H2O+CO2↑。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明做出如下猜想:①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②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为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同学进行了如下两项探究活动:
(1) 对相关物质性质的研究:
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
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无明显变化产生气泡
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现象Ⅰ
加入氯化钙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上表中现象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为确认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反应后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
将步骤①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并将滤渣分成两部分————
向其中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原溶液中含有______
取另一份步骤②所得固体,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若想直接证明小明的另一个猜想不正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应加做的实验是_______
(2)小伟提出,小明的猜想不完全,反应后溶液的组成还可能是_______(有几种写几种)。
2020-01-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的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___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___,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___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埚钳       f.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___
a.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___、冷却结晶、___、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斜径制取胆矾,与途径I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____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
a.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6 . 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实验名称: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①氯水+1 mL 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氯、溴、碘
②溴化钠溶液+氯水+1 mL 四氯化碳
,振荡、静置后,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③碘化钾溶液+氯水+1 mL 四氯化碳,
振荡、静置后,观察四氯化碳层颜色
实验药品: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设计如下,请回答:
(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四氯化碳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
(4)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__,改进的办法是__
7 . 为了测定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下列实验药品:将一定量锌片与足量的稀硫酸在试管A中反应,量气管B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适量水,甲管有刻度,甲、乙管可固定在铁架台上,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该条件下H2的密度为0.087 0 g·L1,如果甲管的刻度最大值是100 mL,则实验中称取锌片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__g。
(3)为了准确地测量H2的体积,在读取反应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时,应注意________(填写序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液面不再上升时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不一定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2020-01-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卷4
8 . 探究在常温下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根据下面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是某学生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和步骤列表整理的实验事实和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
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
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
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Q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
(1)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填入上表中。___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苯与溴反应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其中A为具有支管的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的铁屑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开始后,观察D和E两试管,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2 min~3 min后,在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改进后的实验除①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②各步现象明显;③对产品便于观察这三个优点外,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除去铜丝表面的氧化膜最好选
A.硝酸B.无水乙醇C.石灰水D.盐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