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史料研读

以下是有关唐朝西北地区的史料

史料名称内容介绍或内容节选
①《唐西周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牒稿为录上讯问曹禄山诉李绍谨两造辩词事》吐鲁番出土文献,内容是住长安的胡商曹禄山向西州都督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申诉,称汉商李绍谨借曾兄长丝绸后司往西域经商,其后兄长失踪。西州都督府交下属高昌县审理判李绍谨归还本息。
②《新唐书地理志》自(西)州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经礌石碛,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渡淡河,至焉耆镇城。
……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又二十里至于术守捉(指驻军机构)城……又六十里至赤岸守捉,又百二十里至安西都护府。
③《银山碛西馆》《宿铁关西馆》是唐朝岑参在银山碛馆驿、铁门关馆驿所做两首诗,描写了边塞生活。
④《唐天宝十三载龙兴观道士杨神岳便麦契》敦煌出土。内容包括立契当事人(杨神岳)、标的物(小麦)、数量(捌硕)、还贷期限(八月)、违约责任(牵掣车牛杂物)、立契原则(官有政法、人从私契)。
⑤《唐贞观二十二年洛州河南县桓德琮典舍契》吐鲁番出土。记载了洛阳坊民张元隆(西域高昌人)和桓德琮围绕房产质押后未及时偿还债务所产生的纠纷,经坊正调解,限期还钱,重订了这份契约。
⑥《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估案》吐鲁番出土的互市官司制定的物价表,记载了来自中原、中亚、西亚、欧洲等350种商品,商品按质分三种价格,并设置了不同商品的“行”。
⑦回鹘铜钱在北庭古城发现,圆形方孔,背面胡文,正面汉字“日月光金”,判断与摩尼教有密切联系。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中的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运用上述史料,确定两个主题展开历史研究。
要求:主题明确。研究包括史料说明,及由此得出的历史认识。每个主题至少依据两则史料(标序号),同一史料可在不同主题重复使用。
2023-07-2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教育是国之大计

材料一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学校教授的主要内容及目的。

材料二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提出:“今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辑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认为教人为学首先就是要使学生明义理、会做人,而并非只是为学得杂博知识,做些华丽文章,用以活名钓营,争权夸利。他在《孟子集注》中进一步明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库、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朱熹认为,只有把“明五伦”作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才能使“天下国家所以治日常多,而乱日常少也”。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论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材料三   1898611日,清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73日,光绪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早的学制纲要。吏部尚书孙家鼐被任命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曾出任多国公使的许景澄和长期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分别出任中学和西学总教习。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京师大学堂与传统学校在教学内容上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1952年院系调整,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高等学府,“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1999年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原有的八大学院的基础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联合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2002年发展到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的16所高校的教学共同体。学院路共同体以资源共享为途径,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其在校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
2023-01-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语句中都提到“天子”。按所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演进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②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心
③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④天下为主,君为客……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2022-07-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
A.张骞通西域B.甘英出使大秦C.文成公主入藏D.昭君出塞
2020-12-1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   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

(李贽)被捕后接受讯问,他回答说:“罪人著书甚多具在,于圣教有益无损”……在他自裁以后气绝以前,他用手指写了王维的一句诗以解释他的死因:“七十老翁何所求!”其消极悲观的情绪已显然可见。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评价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李贽悲观的社会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博士”这一名称源于战国。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注: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每经置一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到西汉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逐渐增至十四家,所以也称五经十四博士。上述材料反映了
A.百家争鸣局面在汉代再现B.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
C.习儒学是入仕的唯一途径D.儒学黄老之学融合发展
2020-08-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代文学家韩愈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来称颂李杜及其诗文。其中杜甫的 “三吏”“三别”等诗篇被后人称颂为“诗史”,主要是因为杜诗反映了
A.雍容华美的盛唐气象B.唐朝由盛转衰时民众的离乱和漂泊
C.唐末黄巢起义的动乱D.中国古典诗歌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8 . 《中国文化史论纲》中写道“……苏轼《东坡题跋·书吴道子画后》赞曰:‘诗至于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中唐以降,文艺又有较大变化,所谓‘元和以后,诗道浸晚’(胡应麟《诗薮》),宋代承其变而对理趣的追求,也标示了艺术与时俱进的审美特征。” 作者旨在说明
A.唐朝文化高度繁荣B.中唐以后文艺衰落
C.理学影响文艺发展D.文艺是时代的产物
2020-07-04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磧(qì,沙漠),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隋唐时期海上贸易的发达
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长安城来自各地的商人来往不断,商业繁荣
D.唐宋时期“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2020-07-19更新 | 28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专用】
10 . 教育反映出时代的社会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西汉的建立,结束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和思想禁锢的时代,“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文礼……于是‘喟然叹兴于学’,文化教育开始从沉闷肃杀的氛围中走出来……在文化教育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还兴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学。……(太学)其教授选择德高博学的经师大儒担任,称博士;……太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儒家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外,《论语》《孝经》人人必修……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设立,在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缺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缺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长沙文史网《西汉儒家教育与官学模式的确立》

材料三:黄宗羲提出了国家的人才必须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要肩负起为国育才的重任。他设想的学校体系有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地方的郡县学、乡村的小学,还有私立的学院。受教育的对象既有王公贵族的子女,还有黎民百姓的子女。黄宗羲认为学校还应是政府监督机构,他意图赋予学校议政的功用,使学校成为监察机关。他的理想中的学校是国人的代表机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以天子为代表的政府进行对话的检察机构。这种对话不是一种对立,而是通过议政来起到限制君权的作用,从而实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摘自高维英《论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且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对于“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设想的学校有何特点。
2019-12-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