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18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实施如表中措施的朝代是(     
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地方文官出任知州;州增设通判;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1978年以来我国各种定价形式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统计表,反映了我国的价格改革变迁。据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的价格改革(     
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的定价形式1978年1991年1992年1999年2000年
政府定价100.036.018.79.68.4
政府指导价0.018.37.54.44.2
市场调节价0.045.773.886.087.4
A.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B.助推国有企业改革稳步进行
C.受市场经济体制的驱动D.形成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公元前121年,汉朝军队取得对匈奴战争的巨大胜利,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汉王朝在此先后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及阳关与玉门关,在河西设官置守,这些措施保证了(     
A.少数民族地区秩序稳定B.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C.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畅通D.匈奴势力逐渐退出西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考古人员在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700年至4500年的大规模古稻田遗存,其既有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的路网,又有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这些发现可佐证,此时期(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社会活动已呈现较强组织力
C.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D.浙江地区已经广泛种植水稻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阂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南宋统治者对南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权其酋长、使自镇抚”,建立土官统治,实行“以夷治夷”或“以夷治蛮”政策。辽、金建立政权后,逐步改变了对待异族掠夺与同化政策,承袭了“胡汉分治”与“因俗而治”,实行两种制度,“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金都实行了南北面官制、蕃律和汉律,还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和管理制度。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制定了“吐蕃刑律”,极大地密切了吐蕃地区与中央的关系。继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后,元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在北、西北地区设立羁縻卫所和屯田,以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卫所长官。南方和西南地区,在土官制度基础上,发展成更加严密的土司制度。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国家治理的新举措及特点。
6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02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石峁遗址距今4300—3800年,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的三重石砌城垣构成,城址总面积400万平方米以上,其规模远超年代相近的良渚、陶寺遗址。如此规模的城址,却坐落在年降雨量仅300多毫米的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该区域属中国历史时期北方农牧交错带,石城规模与生态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有利于(     
A.理解不同民族交往的进步性B.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复杂性
C.分析农业生产兴起的地域性D.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头版刊发。坚持“两个凡是”的人认为这是“砍旗”“丢刀子”。关键时刻,邓小平积极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至下半年,全国省级以上刊物发文650多篇,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争鸣局面。这次讨论(     
A.成为“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B.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是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024-05-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B.中国已基本实现工业化
C.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2024-05-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B.经济建设已大规模展开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2024-05-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