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     

A.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B.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62次组卷 | 10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长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反映的是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卿世禄制的限制B.九品中正制的影响C.察举选官的盛行D.科举制度的推行
2024-04-20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整体性的变革,包括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的变迁。在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发挥了导向和催化作用,而中国由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西方文化始终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既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又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文化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而社会转型又反过来对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传统文化发生变迁和创新。

——摘编自陶爱萍、汪婷《西学、儒学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任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游和第一任妻子唐琬系中表婚(表兄弟、姊妹间缔结的婚姻),这是宋代社会流行的缔结婚姻的方式。绍兴十四年(1144年),20岁的陆游与唐琬成婚,感情甚笃。此后两年陆游未参加科考,这成为陆母不喜儿媳的重要原因。但陆家休儿媳的合法理由是唐琬不能生育。男女社会地位差别明显的宋代,男子休妻很多时候是从家族角度考虑,在此情况下妇女极为被动。唐现再嫁的赵士程,此前当有过婚姻,并留有若干名子女。宋代虽是理学渐兴的时期,但妇女改嫁在当时却并不受限制。理学大家的语录中,也有“出妻令其改嫁”之说。

——摘编自费芳芳,王曾《陆游与唐琥婚姻考——兼论宋代婚姻制度与习俗的若干特点》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侵蚀自然经济的基础,“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等级森严的礼法制度和伦理规范受到强烈冲击,社会婚姻观念出现一些新动向,出身、门第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而财富却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时人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状况:“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姻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士大夫对女性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万历时吕坤指责礼教“严于妇人之守节,而疏于男子之纵欲”,乃是“圣人之偏”。

——摘编自荆晓燕《明中后期民间社会婚姻观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陆游与唐琬的婚姻中概括宋朝婚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中后期婚姻观念出现新动向的原因。
2024-04-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50年的春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第一个春节。如表是1950年的春节年画主题分类统计。由此可见,当时的年画创作(     
年画主题占比年画主题占比
农业生产31%农村风俗生活6%
表现对领袖的热爱13%学习文化5%
庆祝新中国成立10%民主政治3%
军民关系10%工业生产3%
新旧故事7%中苏友好2%
解放战争6%其他4%
A.凸显时代需求B.反映了社会主义时期新风貌
C.注重思想教化D.推动了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
2024-04-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东南四府与北方三省实征麦米数及人均实征麦米数统计表。这反映出当时(     
地区实征麦米数(石)人口数人均(石)
苏州209256020119851.040
松江10314684844142.129
常州76134710027790.759
镇江1982111655891.197
山西231480253193590.435
河南238076051936020.458
陕西173569045020670.386
A.城乡经济关联密切B.江南的赋税沉重C.一条鞭法成效显著D.赋税征收实物化
2024-04-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南宋学者张械执掌岳麓书院时提出“传道济民”的主张,认为儒家的伦理纲常一旦为民众所遵从,可以“与天地合德,鬼神同用,悠久无穷”,这样便可造就一个秩序井然的天下。张试的观点(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摆脱了程朱理学的思想窠白
C.根源于南宋的外部环境D.顺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2024-04-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据史载,唐代京师织染署下设25个作,其中有织纸之作10个,组绶之作5个,绌线之作4个,练染之作6个。“少府监匠一万九千八百五十人,将作监匠一万五千人”。这表明唐代(     
A.官府垄断技术和市场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
C.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D.工匠流动比较频繁
2024-04-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位于湖南怀化的高坎陇遗址中发掘出较多大型粮食储存陶器皿,陶片上发现有稻谷壳和稻草的碳化物,同时出土的石斧、石锛、石刀、石凿等石制生产工具制作精致。这些可用于佐证当时(     
A.人们饮食生活改善B.精耕细作农业出现
C.社会阶级分化明显D.社会组织能力强大
2024-04-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枣强董子学校、昌黎第一中学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