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3 道试题
1 . 下表为近代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言论。他们意在(     
西人得其海道, 视为利薮, 而意大利亚、佛兰西、西班雅、荷兰、英吉利人岁载货易其金钱,既而乘其饥馑,先后各以兵分其地梁廷枏《兰仑偶说》(1845年成书)
(非洲) 东六部, 则布路亚国(葡萄牙)服之; 北四部……则佛兰西(法兰西)服之; 西二十四部, 则布路亚、荷兰、英吉利、佛兰西各   国分踞之魏源《海国图志》(1842-1852年刊发)
印度全土,归英辖者十之七; 红夷东驶之舶, 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 设兵防, 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出版)
A.呼吁民众“开眼看世界”B.揭露列强瓜分殖民地的野心
C.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D.唤醒国人对殖民入侵的警觉
2024-05-20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明建文帝时期已经修完《明太祖实录》,但永乐帝即位后“一改再改”,将“其有碍于燕者,悉裁草”,而“极诋建文君臣之非”,还在明太祖诏谕群臣的话中增入“国有长君,吾欲立燕王”等语。这表明(     
A.建文帝时期官修史著内容失实B.直笔成为衡量史著优劣的标准
C.永乐帝重视历史叙述的客观性D.君主个人行为影响实录的记载
2024-05-1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首届广交会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万多种,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从1965年开始,广交会年出口成交占全国外贸年出口总额30%以上,19721973年,占比均超过50%。几十年里,广交会会址几经迁移,展馆面积增加了几十倍,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日益提升。自2007年春季第101届开始,为促进贸易平衡,广交会开始设立进口展区,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截至第123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约13237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42万人次。每届广交会展览规模达118.5万平方米,境内外参展企业近2.5万家,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万名境外采购商与会。

广交会历经61年改革创新发展,经受各种严峻考验从未中断,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展示了中国形象和发展成就,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对外贸易的时代窗口。

——材料摘编自“搜狗百科”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交会创办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交会发展的意义。
(3)广交会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4-05-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唐朝时候,佛教宣传“若一念称阿弥陀佛,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倡言念佛的人,现生即得“延年转寿,长命安乐”,可以“行住坐卧,常得安稳;长命富乐,永无病痛”。材料说明(     
A.佛教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态度B.佛教已经完成本土化
C.佛教同儒、道家文化相融合D.佛教接收了中国文化
2024-05-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王阳明曾写诗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后来又创诗篇:“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这些诗篇反映出王阳明(     
A.注重内心警醒与反思B.关注底层民众的困苦
C.开始萌生出忧患意识D.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2024-04-30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测试(十九)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所示为西汉初年封国的部分情况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记载

来源

齐王刘肥将齐国的城阳郡献给吕后(刘邦之妻),表示愿意以此地作为吕后之女鲁元公主的汤沐邑《汉书·高五王传》
荆王刘贾,“立六年(汉高祖十一年),而淮南王黥布反,东击荆。贾与战,弗胜,走富陵,为布军所杀”《史记·荆燕世家》
A.推恩令遭到诸侯国的抵制B.诸侯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C.中央集权已陷入崩溃边缘D.同姓诸侯王势力渐被清除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几乎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迁徙的过程中,既有江北人士持续移居江南,也有统治阶级为了调整边疆人口分布,免遭敌对政权掳掠,将人口往内地或军事重镇的迁移,还有将南方少数民族粗暴地驱赶下山以补充兵员、营户和奴婢的行为。此外,一些民众根据自身需要而非受强制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行流动也已经出现。

——摘编自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湖北的荆襄、郧阳地区,陕西的巴山老林地区都聚集着许多开发性的经济移民,他们从事开矿、种靛等生产活动,都把对财富的追求放在首位。当时,有的商人甚至走出境外,以至于缅甸江头城出现“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的现象。清代前期,广东人口则以潮、惠、嘉为中心,向东流向台湾,向南流向高、雷、廉、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向西流向广西、四川、云南,向北流向江西、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地。

——摘编自季松《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晚清时期,出洋华工群体以福建、广东地区的为多,流入地区遍布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南美地区为大宗。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加之受已在海外发财致富的华人影响,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美国也被华人认为是淘金之所。在贩卖华工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刺激下,英国等殖民主义者纷纷进行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以至于在华工出洋合法化前,已有大量华人被西方人口贩子拐卖出洋。

——摘编自赵薇《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南朝与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华工群体出现的原因及其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南朝、明清、晚清等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华文明“满天星斗说”,如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以鸟形陶鬶、三足陶鼎为特色;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以双唇尖底彩陶瓶为代表;而西辽河地区的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则以简形罐为特征。材料体现了中华文明(     
A.多元并行格局B.多元一体格局C.多元一统格局D.多元自治格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以“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为宗旨,李石曾、吴玉章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后在蔡元培的帮助下在北京设立了留法预备学校,在国内展开勤工俭学主义的宣传活动。五四运动以后,“迨欧战既停,国内青年受新思潮之鼓荡,求知识之心大盛,复耳濡目染于‘工读’之名词……奋起作海外勤工俭学之行者因以大增”。许多地方政府也先后对留法学生给予资助。1919~1920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共有1700余人远赴法国,形成北洋政府时期留法运动高潮。历时10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涌现出一大批国家栋梁——“编写奠定法学界奠基之作《比较宪法》的王世杰”“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的严济慈”“中国最为著名的耳鼻喉医学专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曹清泰”“‘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及各国工人运动的蔡和森”等。

——摘编自王刚《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时期出现留法运动高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时期留法运动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指出:“农业本身的积累和国家从农业取得的积累,在合作社收入中究竟占多大比例为好?请大家研究,议出一个适当的比例来。其目的就是要使农业能够扩大再生产,使它作为工业的市场更大,作为积累的来源更多。”据此可推知(     
A.农业合作化程度受到中央重视B.发展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
C.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已迫在眉睫D.党中央注重克服苏联模式弊端
2024-04-12更新 | 23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