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17次组卷 | 6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6次组卷 | 39卷引用: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年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河南二里头和时间稍后的四川三星堆遗址中,考古发现两地有一些共同特征的器物,都有陶盉(酒器)、龙形牙璋(礼器)、镶嵌绿松石铜牌、海贝等。但三星堆独特的青铜神像、金杖、面具和神树等,显示其特殊的祭祀行为。解读最准确的是(     
A.夏人礼仪在古蜀文明中传承B.古蜀文明兼收并蓄、个性鲜明
C.两地的区外贸易都相当发达D.两地文明之间存在着交流互鉴
4 . 西汉萧望之曾借昭公三年出现雨雹、而后季氏专权的故事来解读雨雹现象,借此批评专权的霍氏,结果得到宣帝赏识;而夏侯胜以武帝在位时灾异频现说明其德有亏为由,反对宣帝为武帝立庙乐,最终受宣帝处罚。这说明(       
A.西汉时期君主专制不断走向强化B.君权神授思想成为政治主流思想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官员直言敢谏D.政治斗争工具的效用受皇权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宋代江南若干市镇商税的增长(单位:贯),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镇名北宋熙宁商税额南宋商税增长指数
常州湖镇281410800284
青城19747592316
湖州乌墩镇210420484873
新市镇17716470265
A.江南市镇数量增加B.城市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折射出人口版图变化的影响
6 . 传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传说与历史信息解读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传说历史信息解读
A黄帝和炎帝结成同盟,被尊为华夏始祖中原早期国家推行贵族寡头政治
B尧将首领之位禅让给舜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开始形成
C禹会诸侯于会稽(浙江绍兴,一说江苏句容)夏朝疆域已延伸至长江以南
D启征讨反对势力时称自己“共(恭)行天之罚”早期王权统治借助于神权
A.AB.BC.CD.D
2023-04-20更新 | 69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淮阳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021-10-07更新 | 118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是西周早期青铜斧,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器上铸铭文“康侯”(周武王同母弟姬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同姓贵族是西周分封的对象B.青铜斧体现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C.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礼乐制度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
9 . 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2021-01-09更新 | 10165次组卷 | 96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宋朝设官之制……故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与朝政,侍郎、给事不领省职,左右谏议无言(进谏)责,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执记事之笔;至于仆射、尚书、丞、郎、郎中、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七八”。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官职不分B.冗官现象严重C.官俸开支巨大D.大兴文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