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地区书院分布统计简表

今地区

唐代

五代

宋代

河北



3

河南

2

2

11

陕西

7


1

江苏



29

浙江

5


159

福建

6

1

85

江西

7

8

224

湖南

8


70

广东

2

1

39

四川

6


31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材料二

宋代书院的发展和兴盛不是偶然的,其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一文中指出,由于唐末五代官学衰落,无暇顾及学校的修建,学生往往苦于没有地方求学,因而一批学者选择了创建书院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来满足当时学生读书求学的愿望。宋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都为书院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宋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采取“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朝中要职甚至军务均由文官来掌控。为稳定宋朝统治,争取士人,宋朝统治者开始支持书院的发展,不断有赐书、赐额、赠田、赠屋的举动。

——摘编自张晓荣等《宋代书院发展的背景及其特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书院发展的特征。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2024-01-2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国家观”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民众、统治阶级对国家的认识与归属感。鸦片战争前对于国人来说,并没有一个完整成型的“国家观”概念。近代以来,战争敲开了禁闭已久的国门,也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国人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逐渐萌发并传播。有识之士并没有沉浸在国将不国的悲痛中,而是积极唤醒国人。梁启超在《时务报》中表述了自己的民权和主权意识,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官员也开始接受并运用“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这一国际法内容。1898—1912年是清政府大厦终倾、中华民国日出东方的时期,是近代化的新型国家在废墟上建立的时期。随着中华民国建立,新生政权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中国的疆界,明确了国家主权,意味着我国在形式上已经转变为一个近代国家。

——摘编自秦磊《中国近代国家观的形成与发展:1898—19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统一南方后,于971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以后,宋朝政府又在杭州、明州设置市舶司,它们与广州市舶司合称“三司”。《元丰市舶法》的颁布更加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中外商人往来频繁,商品交易量大增,市舶收入随之增加。

——摘编自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庭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时人概括这种变化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出现这一变化?
4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摘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三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前此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战争的名称,并概括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曾国藩上该奏折的背景及其根本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部分的成功”的原因。阐述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取得“部分的成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口可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深受年轻人喜爱。以下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材料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蝌啃蜡”,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这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自然很差。

在第二年,这家饮料公司公开登报,用350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最终,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击败了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而这家饮料公司也获得了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

1948年上海成为可口可乐海外首个销量超百万标箱的城市。

在2年后,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

1978年12月,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正式宣布重返中国,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签订了协议。可口可乐撤离大陆30年后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1981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工厂建成之后,很快有了不同意见。一位老同志先发话了:“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吗?不能满足外国人的需要吗?非要喝可口可乐?简直是卖国主义,”

1982年1月30日,商业部通电全国,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1983年又有卫生部门提出:“可口可乐含有咖啡因,不符合卫生要求。”

1986年,可口可乐公司想把浓缩汁厂也建到中国来,由于配方保密,美方要求这个厂由可口可乐独资,但在当时中国尚不允许外资独资,最后采取合作办厂,中美各控股50%,组成一个合作企业。这就是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


(1)请你分别为1931年、1945年可口可乐在中国销售编写一句广告语。
(2)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口可乐能够重返中国的背景。
(3)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遭遇困难的原因。
6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根据《新全球史》一书的讲述,摘录形成以下表格:

特点观点
儒家孔子的思想是关于道德的、政治的,……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和谐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行为举止要符合传统规范。
道家道家学者把全部精力放在思考和内省上,希望借此理解统治世界的自然法则,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不再参与他们不懂或者无法控制的事情的话,就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
法家法家思想致力于寻找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以实践性强和冷酷无情著称。

材料二 一小部分欧洲人开启了与万历朝士人的对话,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不影明人信仰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信仰的动摇来自文化内部的压力:万历、天启年间庙堂之上的道德败坏、急速的商业化,社会等级的松动、边疆的军事危机、环境恶化。在这些条件下,一些人开始对过去确信不疑的东西产生动摇,并努力寻找理解世界的新途径,而这些往往是处江湖之远的思考。李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


(1)请你根据材料一整理结果,继续帮助该同学完成表格右面部分。
(2)儒、道、法三家的思想在以后中国古代王朝中经常被统治者借鉴。请以西汉王朝为例,简要说明统治者是如何利用三家思想治国理政的。
(3)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学术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学术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021-12-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工厂大多受到战火威胁。许多民族企业家誓不以厂资敌,愿意为国民政府生产军用物资,纷纷上书要求国民政府协助安排工厂内迁。除缺乏政府充分补助外,民营工厂内迁途中经常遭到日机轰炸,损失极为惨重。担任内迁运榆工作的民生轮船公司承受巨大牺牲,出动几乎所有的船只将内迁工厂的物资运到武汉。与此同时,以兵工企业为主的国营工厂也进行了内迁。1938年后,武汉逐渐处于日军的威胁之下,国民政府继续协助工厂向川、滇等省内迁。截至1940年底,沿海沿江厂矿共内迁448家,复工后产品价值近1.46亿元,这一壮举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为中国抗战保存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一《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内迁的相关背景并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2021-07-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绝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本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采取的应对方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简要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3)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认识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陆交通也得到较大发展。当时各种工农业产品,比如驰名中外的丝绸就是通过水陆交通运往海内外的。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大力发展海上贸易,通过对外交往,扬威海外。西汉中期,海运达相当规模,北起渤海湾,南至两广一带沿海均已通航。除了内海,还与海外通航,当时已拥有一定规模的远洋船队。航行活动十分活跃,东至日本,西抵印度半岛南部,南至南洋诸岛,北上朝鲜。

——摘编自夕即《西汉时期的航海业》

材料二   《郑和航海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航海业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航海业与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航海业发展的认识。
2024-02-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主要内容即铺陈事物,赋者,铺也。赋的内容决定了它文风的绮丽。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解释了赋为什么要绮丽的问题:“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例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子虚赋》等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歌颂大一统中央王朝不可比拟的气魄和声成。……汉武帝本人爱好辞赋,他的“言语侍从之臣”众多,《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武帝时期的辞赋就有400余篇。

——摘编自唐燕飞《论汉赋的特点》

材料二   明代时期,小说、戏曲等文学艺术作品适应了百姓生活文化娱乐的需要。进入明代中期以后,长篇小说的创作进八到高潮时期。这一时期小说形式种类呈现多样化,有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等。明清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百态,有的是对明清两代的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有的则是对历史故事和现有社会的升华,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最明显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该书对中国的封建社会文化、制度进行了批判,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民主社会的愿望。除此之外,明清小说中也描写出一些自由快乐的生活景象,表现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心态。

——摘缟自韩亮《浅析明清小说及其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汉赋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汉赋和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背景,并分析其共同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