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维新变法时期,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维新派则认为君是由民共举出来的,民既可以共举君,也可以共废君。据此可知,维新派(     
A.赞成人民革命B.反对君主专制C.呼吁救亡图存D.效法日俄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中国古代某帝王诏令地方官“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还引孝入学,把《孝经》当作教化百姓、治理国家的圣经宝典。为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氛围,该帝王确定新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度
3 . 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相互竞争,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株”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2022-05-30更新 | 478次组卷 | 4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都匀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
2021-10-29更新 | 222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唐人的楷书表现出大小相等、上下齐平、用笔应规入矩的趋势,即使是比较自由浪漫的行草书,也追求纯中锋的用笔。这体现了唐人书法的特点是
A.自由B.尚法C.尚意D.摹仿
6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结合起来,构成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体制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B.超越了我国生产力水平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降低了单位土地利用率
2021-10-2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使人认识到:没有公民法律,人就没办法保障其生活,也没有办法享受其生活。

如果还没有引入社会契约以及随着而引入的君臣关系,那么人就不会拥有这一切。如果对自由的限制必需来自每一个理性的规则,因此也来自国家的法律,那么那些限制必然也为公共福利和个人福利所求,这样,每一个理性的人必须愿意忍受那些限制。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些主张?
(2)列出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及共同思想主张。(要求列两位思想家)
(3)材料二中“新的经济形态”是什么?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08-3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一位旅居西德的华人回忆,很多年来,每天一早出门,都会看到门前堆着许多垃圾。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他家门口变得不再有垃圾,社区警察对他的态度也变得亲切起来;一些生活在南非的华人也表示,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事例折射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
A.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B.发达国家治安的改善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非政治合作的深化
9 . 1896年签订的《中日通商行船条约》规定:‘日本在中国之人民及其所有财产物件,当归日本派官吏管辖。凡日本人或被别国人控告,均归日本妥派官员讯断,与中国官员无涉。’。日本通过该规定在中国攫取了
A.领事裁判权B.关税协商权C.开矿设厂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到民国的五百年间,从我国的呼伦贝尔草原到云贵高原,从大西北的沙漠骆驼队到扬州的出洋商船都有晋商的足迹;世界上东起日本,西到阿拉伯世界及欧洲的莫斯科,北起贝加尔湖.南达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都有晋商的产品。故有人说:“凡是鸟儿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以商为本,并作出施善的义举,充分发扬了儒家的道德思想。

——摘编自徐敏、马志正《旧晋商的成功与新晋商的铸造》

材料二   2000年始,中国的传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制”“整合”“跨界”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书籍、杂志、电影等在内的传媒业历来被认为是文化产业中的“朝阳产业”02002年,山西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强省”的理念,利用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在此背景下,山西各类媒体都在积极地开展自己的产业化经营活动。山西省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也从政策和措施方面鼓励传媒企业,使山西传媒产业的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摘编自韩晓芳、王醒、张金柱《浅析山西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至民国时期晋商的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西省在21世纪建设“文化强省”的有利条件。
2021-04-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