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宋代开始,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引发的地区间的商品流通,越来越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商品流通和销售过程来看,流通性商业、批发性商业和零售性商业互相结合,使城市商业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如北宋开封“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皆羹店、分茶等”,一应俱全,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在宋代,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农村向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劳动力等;同时,城市手工业发展成为城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农村输出更多的手工业品和加工品。此外,商品流通规模大幅度增长。这不仅表现为行商贸易额的扩大;还体现于大量商业市镇,不定期市场集会的星罗棋布。

——摘编自丁雅《从<夷坚志>看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古代工商业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工商业自身的特殊结构的原因,也有来自农业经济的抵制和排斥,更有来自国家政权的限制和扼杀。其中最根本、最主要的是自然经济形式和国家政权力量的限制,而且尤以政权力量的限制为盛。由于这两种因素的强力阻制,手工业生产和商品货币交换关系始终难以得到发展和壮大。而自然经济和国家政权其所以能够以绝对的压倒的力量,阻碍和限制手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总根源就在于中国古代完全一体化的社会总体结构形式。

——摘编自郑世明《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停滞性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因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14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工业交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在分配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企业内部实行经济责任制,是把每个岗位的责任、考核标准、经济效果同职工的收入挂起钩来,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在分配上大体有这样几种形式:指标分解;计件工资,包括超额计件工资和小集体超额计件;超产奖;定包奖;浮动工资。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成效显著。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实行经济责任制与计划管理结合得不够好,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关系时,企业往往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利益,一些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还不够落实,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摘编自汪海波《新中国工业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工业经济责任制的特点及影响。
2021-05-26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2021-06-08更新 | 8177次组卷 | 30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   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77日,中央军委开始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抽调国防机动部队共 25. 5万余人,集中到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南部地区,以保卫东北边防和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反抗侵略。107 日,美军地面部队大举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攻,将战火烧到了中国大门口。朝鲜处境危急,中国大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朝鲜劳动党中央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出兵给予援助。毛泽东于1。月2 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4日下午和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许多人有顾虑,主张不出兵或缓出兵。直到105日下午的会议上,大家才统一了认识,一致作出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历史证明,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是正确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志愿军将士在朝鲜战场严厉地教训了美国霸权主义,一举将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震惊了全世界。

——摘编自齐德学《“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的出兵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抗美援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到1433年由于明朝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为什么停止正如为什么会使它们首先开始那样,至今仍是个谜。但是,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中国的皇帝能够发布对其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只有一些相对抗的民族君主国,它们在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互相竞争着,而且,没有任何帝国当权者阻止它们这样做。西北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他们有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这种权力和声望保证了要实施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的。此外,欧洲有与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欧洲对外国产品有真实的需要和强烈的需求,而中国完全不是如此。

材料二 欧洲有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一个牟利的欲望和机会、一个使牟利得以实现的社会和体制结构。如果当时欧洲有什么感到完全不能理解的,那就是: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为何是由宫廷太监而不是由合股公司组织和领导;为何返航时带回的是供帝国朝廷观赏的斑马、鸵乌和长颈鹿;而不是投入国内市场、可产生利润的货物;为何接到中国皇帝的命令便会完全地、无可挽回地停止。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5世纪中西航海的不同结局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5世纪中西航海的不同结局带来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清廷在东北正式实行招商开矿政策,在金州、海城、宽甸、盖平等地出现商办矿业数十处。18987月,清廷任命贵泽办理奉天省(今辽宁省)矿务,开展矿产调查,设立矿务分局多处,发布告示,鼓励商人办矿。20世纪初,奉天省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商办矿业。

1909年,奉天省已有商办金矿9处,铅矿1处,石棉矿1处,铁矿2处,铜矿1处,煤矿59处。此外,俄、日等国也在东北地区投资建立了一批矿业公司,在本溪、抚顺、扎赉诺尔等重要矿区掠采矿产。

——摘编自衣保中、林莎《论近代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在辽宁省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0年,苏联援建的50个重点项目中有1/3建在辽宁。1952年,中央对辽宁基建投资7.8亿元,约占全东北基建投资的70%,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16.3%,投资额和比重均大大超出其他地区。……"一五"期间,国家对鞍钢的改扩建共投资15.5亿元,占同期钢铁工业实际完成基建投资总额的52%。5年内鞍钢新增炼铁能力127万吨、炼钢能力184万吨、轧钢能力131万吨,分别占同期全国钢铁工业新增生产能力的37.5%、65.3%、82.5%。1955年,鞍钢生产的钢材供应了全国2000多个生产和基本建设单位的需要。此外,中央还对抚顺、阜新的煤矿工业,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器制造工业进行了改造和扩建。

——摘编自傅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对东北工业基地的经略与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辽宁地区工矿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地区工矿业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商鞅变法前,秦人的典籍中几乎找不到“德”“仁”“义”一类字眼,而多的是“吉凶”“祸福”“利害”等概念。商鞅反对以“礼义”治国,以“霸道”说孝公,提出强化君主集权、厉行法治、以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天下等功利主义理论。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改革,时间长达20年。他利用秦人宗法观念淡漠的传统,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进而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崭新的宗法秩序。

——据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改革的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商鞅的改革策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于西北边疆民族的复杂性,明代河西走廊的范围与前代有较大不同,除了传统区域外,今兰州、哈密也属于河西走廊的范围。明朝对河西走廊的治理,一方面继承和恢复汉唐做法,另一方面又创新了治理模式。在河西走廊以东,即从现今兰州安宁堡以东,实行与内地完全相同的郡县体制。而在兰州,明朝则设置管粮郎中,保障军粮供给。兰州安宁堡以西至肃州,是河西走廊核心区域,明朝在此设立卫所制度,实行军事化管理。在肃州以西至哈密,设立赤斤蒙古卫、哈密卫等军事机构,以羁縻方式拱卫核心区域。在哈密以西,通过朝贡方式与东察合台汗国等政权保持贡赐关系,以减轻哈密卫的压力,由此,明朝构筑了哈密卫-嘉峪关-甘州卫-凉州卫-兰州卫五道防线,确保通过河西走廊保持西域与明朝的持续交往,书写了“大一统”王朝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力度与时间长度的空前纪录。明代对河西走廊的治理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清朝所继承。

——摘编自田澍《河西走廊:明朝成功管控西北边疆的锁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改革河西走廊治理模式的显著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改革河西走廊治理模式的积极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

——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新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材料二   7世纪初的唐朝,内部组织结构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近于至善,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的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专制体制。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分析其局限性。
2021-04-29更新 | 975次组卷 | 1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