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初,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春的价值   

人物简介
张秉贵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7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进喜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在1960年大庆油田发现后,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被誉为油田铁人。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癌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1972年成功提取青蒿素无色结晶体,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教百万人的生命。2015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雷锋这段话的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5-03更新 | 39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北皮毛贸易

材料   “丝绸之路”虽然在西北极其漫长,曾是东西贸易的主干通道,但西北并不是对外贸易产品的出产地,如丝绸、瓷器、茶等大宗出口产品几乎全部来自西北以外的地区,因此,西北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是中转站,在中转中捎带一些出口产品。但自清代晚期以来,在古代多被弃之不用的毛类(主要是羊毛和驼毛)成为西北地区输出数量最多、价值最大的商品。

包头当时是西北皮毛集散最重要的中心,是西北商品中转的枢纽,它的商品输出情况,基本上可以反映甘宁青及绥远输出的基本情况。从统计来看,在1922年至1932年包头的主要输出商品中,皮毛输出的总价值共为9871万两,约占总输出值的81%,皮毛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皮毛一动百业兴”,皮毛对整个西北人民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皮毛没有大规模开发为商品以前,西北商路主要以“大丝路”(从西安到兰州,经河西走廊到新疆)为西北物流之中心商路,如兰州、河西四郡等,历来为西北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和城镇。但晚清以后,皮毛大规模的出口改变了整个西北商贸路线,核心是“黄河水运”,形成了沿黄河的商镇群带,即包头、磴口、石嘴山、宁夏(今银川)吴忠、中卫、张家川、兰州、西宁、导河(古河州、今临夏)等。

自晚清皮毛输出得到大规模扩展以后,生活在广大西北的牧民财富得到极大的增长。定远营是阿拉善的中心市场,“沙漠中蒙民,常用骆驼载酥油、皮毛等来城交换米、面、茶叶等物”;而绥远的临河县“汉蒙交易以粮米、布、茶、糖及牲畜、绒毛、皮张为大宗,蒙旗需要粮米、糖、布、茶、酒,汉商换得只为皮张、绒毛”。在青海,甘肃甘南藏区游牧于黄河南岸的果洛番“每年运牛羊、酥油、羊毛、羔皮、牛皮等物,前往卡布恰、郭密、丹噶尔、塔尔寺等处贸易,回运青稞、布匹等物”。

以前蒙藏民族商品意识和货币观念淡薄,不善经商,甚至耻于经商,近代后期其商品价值观已有所提高,“一只针换一张羊皮,一盒火柴换一张狐皮的情形,在甘肃边区的藏民里已经没有了”。

——摘编自胡铁球《近代西北皮毛贸易与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西北皮毛贸易进行阐释。
2023-04-12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有关明朝朝贡制度的部分史料


材料二   朝贡体系的优点是投入小、回报大,但它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抗冲击的能力不太强。在西方殖民列强进入东方之前,这个朝贡体系是非常安全的。但是在西方殖民列强发展起来的坚船利地及现代战术面前,这一朝贡体系就难以维持。虽然以当时中国的力量,要制服早期西方殖民者还是绰掉有余的。但是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及儒家集团,缺乏维护这个秩序的决心,不愿意在海外投入太多的资源,甚至有些人希望从朝贡体系的瓦解中获得个人利益。

——彭波《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由强转衰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朝贡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朝贡体系瓦解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5 .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更能反映出
A.中国商品具有贸易优势B.当时的中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C.闭关锁国政策不具有绝对性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6 . 下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
史料出处
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
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
A.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B.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
D.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
2019-08-09更新 | 253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经历等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史》是清代官修正史,自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编纂到乾隆四年(1739年)最后定稿,历时94年。《明火》中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整理如下   

次数出发时间返回时间
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永乐五年(1407
第二次永乐六年(1408永乐九年(1411
第三次永乐十年(1412永乐十三年(1415
第四次永乐十四年(1416永乐十七年(1419
第五次永乐十九年(1421永乐二十年(1422
第六次永乐二十年(1422
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

材料二   1930年,在福建长乐县城南山发现《天妃灵应之记》碑(注:天妃即妈祖)。该碑立于宣德六年(1431年),碑文记述了郑和奉命率领舟师出使西洋的情况。碑文摘要如下   

第一次永乐三年,统领舟师,至古里(在今印度西南部)等国。时海寇陈祖义聚众三佛齐国(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劫掠番商,亦来犯我舟师,即有神兵阴助,一鼓而殄灭之,至五年回。
第二次永乐五年,统领舟师,往爪哇、古里、柯枝(在今印度西南部)暹罗(今泰国)等国。王各以珍宝、珍禽、异兽贡献,至七年回。
第三次永乐七年,统领舟师,往前各国,道经锡兰山国,其主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至九年归献,寻蒙恩宥,俾归本国。
第四次永乐十一年,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在今伊朗东南)等国。其苏门答刺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有伪王苏干刺寇侵本国,其王安奴里阿比丁遣使赴闾陈诉……生擒伪王,至十三年归献。
第五次永乐十五年,统舟师往西域。……(各国)或遣王男,或遗王叔、王弟,贵捧金叶表文朝贡。
第六次永乐十九年,统领舟师,遣忽鲁谟斯等国使臣久侍京师者,悉还本国,其各国王益修职贡,视前有加。
第七次宣德六年,仍统舟师,往诸番国,开读赏赐。驻泊兹(长乐)港,等候朔风开洋。思昔数次,皆仗神明助佑之功,如是勒记于石。

(1)关于郑和下西洋时间的不同记述,你认为哪则材料可信度更高,为什么?
(2)试对《天妃灵应之记》碑的历史价值作出说明。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42年3月,重庆《中央日报》指出,缅甸东吁(又称同古、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还是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泰阳士报》称“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新一页”。上述评论表明,该战役(     
A.推动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B.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C.扭转了国军缅甸战场的困局D.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企图
2023-05-24更新 | 38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

1903-1910年,翻新小说在中国非常流行。翻新小说是指对经典名著进行续写,借用其人物形象,置换其活动空间和行为价值而形成的新式小说。其中吴趼人的《新石头记》是代表作之一,表3是该书设计的“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两个情节。

情节一宝玉道:“我在街上走了一趟,看见十家铺子当中,倒有九家卖洋货的。我们中国生意竟是没有了。”薛蟠诧异道:“奇了,奇了!怎么你也谈起生意经来了。”宝玉道:“我不是忽然要谈这个。我想国人尽着拿东西来卖给中国人,一年一年地不把中国的钱换到外国去了么。”
情节二宝玉看到教民杨势子无故殴打贫民王威儿。县官本打算各打他们20板子以示惩戒,但得知杨势子是教民后,立即将其释放,紧接着就把贫民王威儿打得鼻青脸肿,并对他说:“你那里不好去闯祸,却走到本县治下来得罪教民……须知本县的前程,不是给你作顽意儿的。”

——据冯玉恒《近代科学小说内蕴研究——以〈新石头记〉为例》等

(1)对“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这一设计加以解读。
(2)编写一段“宝玉与二十世纪相见”的新情节。(要求:表述成文,言简意赅,符合原文情境。)
2023-05-10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