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下表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颁布的政令。这些政令的颁布表明,明清时期(     
时间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轴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顺治十八年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A.海禁与开放并存的对外政策B.统治者对海洋战略的认识深化
C.海洋政策呈现出政治集权化D.海外贸易管理日益趋向制度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白鹿洞书院

朱熹在此讲学,朝廷又赐国子监经书

岳麓书院

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并和朱熹进行学术探讨和论辩;2005年正式恢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丽泽书院

理学家吕祖谦所建,倡导“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学风

象山书院

在陆九渊主持下,求学者多达数千人;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盛况空前

——摘编自方颖《论佛教对儒家书院复兴的影响》

材料二:晚清时期虽在兵燹之中,却相当重视教育对于富国、强国的积极作用,进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某种程度来说,晚清时期的教育比社会其他一些领域更早地踏上了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晚清时期,教育近代化变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富国、强国,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由于教育近代化的被动性,变革是非系统且自下而上的。教育变革的演进,既有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有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由于无法真正地充实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学为体”便聚焦在维护皇权统治上,而非造就新人;“西学”在教育上的内涵、外延日益丰富,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演变。“中体西用”的宗旨面临着“体用不二”的挑战,近代化带来的文化认同危机也产生了伦理危机,对传统的人身依附关系提出了挑战。道德体系及道德教育模式解构与建构的乏力,从社会伦理关系上加剧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摘编自戴红宇、张荣伟《论晚清教育的变革与断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晚清时期的教育转型。
2024-04-12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3 . 下图为1978年—2017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A.体现出湖南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B.折射出生产关系调整的显著成效
C.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作用D.展现了湖南经济的相对领先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自1954年中央正式颁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推动“劳卫制”预备级工作的开展,到195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和项目标准》,全国各地掀起了“劳卫制”体育锻炼的热潮。据此,劳卫制(     
A.构建了系统的国民教育体系B.彰显制度建设的优越性
C.意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D.有力保障三大改造实施
2024-04-12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明确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彰显执政党的民族责任感B.主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筹备着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全面客观把握了主要矛盾变化
2024-04-12更新 | 18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6 .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初期,湖南麻阳丧葬仪式“力矫繁华,工农商学,率皆简朴,故市乏奢侈之物,家少华丽之品”。这一现象(     
A.冲击了传统伦理的孝道主题B.折射出新旧文化的柔性冲突
C.根源于经济落后的社会现实D.反映出社会转型的良性发展
2024-04-12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7 . 明朝时期,松江暑袜店商人为了保证自身商品供应,大量采购原料,分发给周边农户按照一定的要求织造成暑袜。商人则将合格的产品按一定价格回收后进行销售。这一现象(     
A.反映社会发展趋势B.推动了白银货币化
C.属于工业资本渗透D.促成中国社会转型
2024-04-12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建安士人将文学作为寄托情志的手段,大胆地表达个人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并在自然山水中体认自我的价值。同时也渗透着生与死的理性认识、对个体生命价值和社会历史责任的重新思考、对驰思云天与趋驰当世的追求。建安文学(     
A.反映出儒学的新发展B.具有民族交融的特征
C.体现了个性解放成果D.折射玄学地位的上升
2024-04-12更新 | 30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高价大量进口,使得鲁国农村毁粮种桑,城市改行开织厂。一年后,齐桓公倡导穿齐国丝帛,低价倾销囤积的齐帛,停止进口鲁国丝织品,停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跑到了齐国。齐国人口大增,越发强盛,而鲁国国将不国矣。这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历史根源B.外向型经济应当严格限制
C.粮食生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D.新经济因素引发社会变动
2024-04-12更新 | 43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年,孙中山在为刘成禺所著《(太平天国战史)序》中指出:“虽以曾(国藩)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钱穆对曾国藩也有一系列的论述,主要见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论著。钱穆对曾国藩虽有赞赏之词,如“曾国藩虽在军中,隐然以一身任天下之重”,为学“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而持论则“平正通达,宽宏博实”,“诚近世间出一伟儒也”。但也有责备之意,如“湘军诸帅虽自谓受传统文化之浇培、以保护民族文化自任,而他们对于民族大义,亦早已丧失”,“寄托在异族政权的卵翼下来谈民族文化之保存与发皇,岂异梦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伟儒”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
(2)依据材料,指出与孙中山对曾国藩的评价相比,钱穆的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05-06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