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l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三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从哪一年开始全面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材料三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4)根据上选材料,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 . 在世界发展史上各国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摘编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1946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变法的成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与法国在经济政策上有何主要不同?并指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
(3)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摘编自《周恩来选集》下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



“乔的笑”

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与图示信息相关的外交成就。
4 . 外来因素的冲击和本土因素的积淀促进了文明的转型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宋代除了当时最著名的都城汁京,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经打破,不再像唐代那样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城市经营时间也大大放开……

——任崇岳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宋元卷》

材料二: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蚕食中国边疆领土,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沙俄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德国首开在中国强占租借地、修筑铁路、开矿的特权的恶例;英国强租威海卫和九龙半岛;法国强租广州湾;美国则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黄凤志《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中国的精彩,就是中国人在过去四十年内,或者说是在一代人多一点的时段内,几乎完整地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开始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

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十来年,我们大致完成了以电力、内燃机、家用电器、石化工业、中高端基础设施等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张维为《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中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并指出此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甲午战争战败给中国造成的“巨创深痛”。有专家指出:“这场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请从列强侵略方式与经济结构变动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推动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政治、经济因素。并就此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1)依据材料一,指出“皇帝被打倒”的历史事件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6 .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汉书·艺文志》

材料四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始皇是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对待儒学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并阐述其影响。
(4)指出材料四“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月氏”的历史意义。
(5)综上以上材料,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道路上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西晋末年开始,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至于(南朝刘宋)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盖东西之极盛也。”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和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明清时期,苏州、松江、杭州等地工商业市镇密集;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至明清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1-09-20更新 | 404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
A.猛安谋克制B.“四等人制”C.因俗而治D.“改土归流”
9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晋西北山地许多农民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据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总结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2)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
(3)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经验。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重大事件
1840-1842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
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